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現象探索官,感謝您的觀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個"關注"
如今,地球上的一天持續 24 小時(更準確地說是 23 小時 56 分 4 秒),其變化是由行星繞地軸自轉來保證的。但情況并不總是這樣。在獨特的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在遙遠的過去,我們星球上一天的長度比今天短了近四分之一。
農歷時間指揮
月球在地球歷史上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衛星的引力導致地球上潮汐的漲落。水團的這種不斷運動會產生潮汐摩擦,從而逐漸減慢地球的自轉速度。由于這種相互作用,月球獲得了額外的動量,并且每年緩慢地遠離地球約 3.8 厘米。
正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這種古老的舞蹈,科學家們才收到了地球白天長度變化的又一個驚人證據。古代海底*保存有獨特的層狀沉積物。高潮和低潮有節奏的交替在沉積巖中形成了連續的層——地球巖石記錄中獨特的時間標記。通過研究年度沉積物中潮汐層的數量并了解天體力學定律,科學家們能夠確定地球歷史不同階段白天長度的變化。
*我們談論的是數億年前地球上存在的海洋,當時大陸的輪廓完全不同,復雜的生命剛剛開始在水域中出現。
巖石中的分子鐘
2019年,科學家發現潮汐力會導致一些礦物質的結構發生微妙的變化。這些分子水平上的微妙重排被存儲在晶體中,作為一種“時間印記”,可以使用現代技術破譯。這種方法不僅證實了先前的研究結果,而且使獲得不同地質時代的白天長度的更準確數據成為可能。
研究表明了什么?
通過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科學家發現:
- 14億年前,地球的一天僅持續約18小時;
- 6.2億年前,一天大約持續21.9小時;
- 4億年前,一天大約持續21.8小時;
- 7000萬年前,恐龍時代,白天的長度已經約為23.5小時。
回顧過去和未來
分析白天長度的變化不僅使科學家能夠重建地球的歷史,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許多重要的過程:從氣候演變到磁場的形成。這些研究表明,從天體的運動到礦物晶體的微觀變化,我們星球的所有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是多么緊密。
此外,即使是現在,地球自轉減慢的過程仍在繼續。每個世紀,一天的長度增加約 1.8 毫秒。盡管這種變化很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注意到它,但超精確的原子鐘能夠捕捉到我們星球這種不可阻擋的轉變節奏。
地球是一個不斷演化的動態系統。每時每刻,在地球內部、海洋和大氣中,復雜的過程都在發生,改變著我們世界的面貌。我們對地球過去的研究越深入,我們就越清楚地認識到這個我們稱之為家園的藍色球體是多么令人驚奇和脆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