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025國考筆試成績終于公布。不出意料,身邊認識的幾個參考人,這次也并沒有誰家祖墳能冒出青煙,紛紛再一次執戟沉沙。在經歷幾次國考之后,大家都已人到中年,說沒有挫敗感是不可能能。說實話,能在屢敗屢戰之后,始終保持初心不變的人到底是極少數,眾所周知的人中翹楚貌似唯有曾國藩一人而已,一個被梁啟超視為半個圣人的人。
好在機會還有,元旦前后,各地省考也開始陸續放出消息。一個朋友很快就整理心情,抖擻精神投入到了省考準備里,只是前一秒還興高采烈直呼撿到寶,表示發現一個沒幾個人過審的熱門崗位,下一秒就體驗了情緒的過山車,因為突然發現,原來在崗位要求里,還有一條先前沒發現的隱藏內容——非應屆生報考限不超過30周歲。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以前只聽說過35周歲年齡限制,30周歲這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顯然,在國考成績造成的內傷尚未徹底痊愈之際,轉眼觸此霉頭,對朋友的打擊還是挺大的,從興致高昂變得興致缺缺,直言失去了對省考不切實際的想法,認命了,反正參考的結果也是注定,又順便吐槽了下家庭、工作上的種種無能為力,好像美好的生活總是可望而不可即。此情此景下,出自本能便是想著要寬慰幾句的,可轉念又一想,他好像說得也不無道理,寬慰不過只是隔靴搔癢,并不解決根本問題。感受到他喪喪的態度,突然一個詞匯跳進了我的腦海——不配得感。其實,朋友這個認知,大概才是人生的真相,便是我們大多數人注定得不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不配得感,網絡流行詞,就是指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么好的東西”。不配得感,就是人生的一種自我定位認知,認為自己配不上某種美好的事物。這可以是一件物品,也可以是一次機遇,當然也可以是一種人生。其實,人生在世,總會對未知的人生抱有一些高于現實的期待,這也是支撐人們的精神支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在每個人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己都是絕對的主角。但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真正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在其所屬時代都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在庸庸碌碌中度過一生,終其一生都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人生一眼就能望到頭,沒有太多美好的期待。這種情況下,人們反倒也不會有太多的不配得感,因為心知肚明,自己的身份注定了本來就不配。
我國社會過去的幾十年的歷史,是前所未有,在近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百廢俱興,締造出遠勝既往千年的物質財富,到處都是機會,從個體到集體再到整個國家,都在發展的快車道上橫沖直撞,每個人都有無限種可能,甚至時代貧民人家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積累下父輩祖輩的不敢想象的天量財富。但是,時代的發展不可能一直高歌猛進下去,等到各行各業的空白被填滿,既得利益者在歷史的舞臺上歸而復返,留給后來者們的機會不再多的時候,階層的日益固化與底層民眾的日益內卷同時出現。
試想,如果我們沒有見證過長輩們的熱血歲月,又怎會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參差?當我們看到的,我們聽到的,形成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可這和我們親身體驗到的,有了巨大溫差,這就是很多人不配得感的來源。其實,人生的不配得感,大概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畢竟,在歷史上,像過去幾十年間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時代,才是歷史上的非常態。大家都心安理得躺平在自己的社會位置上,才是歷史上的常態。體現在時代性格上,大概是80后的昂揚、90后的內卷以及00后的無欲無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