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or城市冒險?“副中心”真的有這么好當嗎?
聽說膠州準備投超51億搞拆舊建新的大項目?一個阜安片區,讓整個城市的未來都押上去了!可問題來了——樓市低迷、財政吃緊,這個項目是雪中送炭還是畫大餅?一時間,爭議四起,熱度高漲。
1、
“副中心”的野心:大拆大建的終極目標
阜安片區,這片曾經承載無數人回憶的膠州老城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青島“副中心”的新晉當紅選手。
面積4.05平方公里,建筑面積203萬㎡,這個地兒可不小,放在膠州地圖上一看,妥妥的核心地段。項目涉及征地拆遷、安置房建設、住宅與商業開發,還有產業導入。這陣仗,簡直就是一個“升級版新城規劃”。
▲上合新區板橋新城阜安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位置圖
可問題是,“副中心”真的有這么好當嗎?膠州阜安片區的改造,看似是為了提升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但本質上,背后是一場“大賭局”——賭居民認可、賭產業導入、賭未來回報能否覆蓋投資。
從愿景來看,這次城市更新不僅是要拆舊建新,還要注入上合新區的品牌基因,打出國際范兒。官方規劃中提到,文化旅游、高科技人才都是關鍵詞,但這些方向能否落地,還得看執行力和市場反響。說白了,這不是光靠口號就能喊出來的。
2、
樓市低迷+財政緊縮:巨額資金從何而來?
近日,青島公布了2025年青島市重點項目名單,其中上合示范區共有11個項目入選,均為重點建設類項目,總投資398.45億元。
大家都知道,眼下樓市不景氣,地方政府的“錢袋子”一個比一個緊,能把項目立項搞出來,就已經是不容易的事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節點上動輒投入的巨額資金,究竟從哪里來?
先說一個現實問題:負債搞建設,已經成了地方城市更新項目的標配。以北京通州為例,征拆成本高昂,最終還是靠專項債和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扛下來。膠州阜安片區,很可能也是借鑒這條路子。拿債搞建設,表面看是用未來的錢投資未來的收益,但風險可不小,萬一收益跑不贏利息,那就成了無底洞。
還有人猜測,這背后是不是有“賣地還債”的算盤?畢竟拆遷后騰出的地塊,若能高價賣出,也算是填補窟窿的一部分。但問題是,當前市場低迷,買房的少了,買地的開發商更是慎之又慎,這一算盤恐怕未必能打響。
▲阜安片區城市更新招標人盈創,開發的板橋華府
再者,PPP模式也不是靈丹妙藥。它需要引入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方,但對方也不傻,能不能看上阜安片區,主要還是看回報周期夠不夠吸引力。如果風險過高,項目可能會陷入招標困難的尷尬局面。
3、
51億背后的疑問:改造真的能贏嗎?
站在膠州老百姓的角度,大家對這個項目的態度可以用五味雜陳來形容。一方面,城市更新帶來的環境改善和經濟提升無疑讓人期待,但另一方面,這背后隱藏的風險和成本,誰又能替他們分擔?
在阜安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招標方案里,提到產業導入和發展服務,這可是個雙刃劍。引入產業,的確能提升區域吸引力,但產業落地需要的不只是政策支持,更需要區域本身的基礎條件。發展服務類文旅項目看上去高大上,但要真正讓商家入駐、游客留下來,消費起來,談何容易?
▲上合示范區與宋城演藝合作,耗資13億元打造“絲路千古情”
更讓人擔憂的是,類似的大拆大建,在許多城市都曾被吐槽“拆了老城,丟了文化”。膠州阜安片區有不少歷史遺跡和人文故事,拆遷過程中能否保留這些歷史記憶,同樣是一道難題。如果改造后變成千篇一律的現代化街區,只怕城市性格也會因此削弱。
總投資51億的阜安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回報預期到底在哪里?是依靠土地價值的提升,還是靠服務產業的拉動?從以往經驗看,大規模城市更新的經濟效益短期內難以兌現,長期收益也并不一定穩妥。對老百姓來說,他們的利益訴求更直接——住得好、生活便利。阜安片區這次51億的豪賭,能否給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仍是未知數。
▲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
51億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比起一個城市的未來,這顯然只是開始。阜安片區的大拆大建,展現了膠州對城市發展的野心與期待。但在樓市低迷和財政緊縮的當下,這一豪賭能成為奇跡,還是變成教訓,值得每一個關注膠州的人持續跟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