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風呼呼的晚上,一位中年婦女領著一個面目清秀、矮墩墩的男孩走進了咨詢室。男孩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整張臉僵硬著,目光中透出幾許無奈和痛苦。他的母親則顯得有些激動,一進門就說:“劉老師,請你幫幫我兒子吧,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待坐定后,這位母親向我訴說了孩子的問題。
阿楓是高三年級的男生。從高二下學期開始,母親注意到他的行為變得很奇怪,洗東西要反復清洗好幾遍。凡在學校用的東西都覺得很臟,家里給買的新鞋子一般不帶到學校穿。同學碰了一下他的衣服,他會反復用手拍打碰過的地方,他要把課桌上的每本書擦好幾遍才放進抽屜。
阿楓在家里,每說一句話,都要問母親,他的話有沒有說錯,晚上經常入睡困難。后來,他變得很討厭學校,每次快上課了,才跑步去學校。
阿楓感到小學、初中的時候學習是很快樂的,而在高中卻這么的痛苦。回到寢室,白天的煩惱開始鉆進他的腦子,他往往要想到半夜才能睡去,“媽媽,昨晚我又沒睡好,聽課又聽不進去了。”他經常對媽媽這么說。為此,母親特地帶他進行檢查,但效果不佳。一次偶然的機會,阿楓媽媽在網上看到了我以前的成功案例,就聯系了我,決定來咨詢室尋求幫助。
聽完家長的敘述,我觀察到阿楓有明顯的強迫傾向:“腦子里經常會冒出一些他所厭惡的想法,他想把它們咽下去,他認為在學校里剛用過的東西都是臟的,同學碰過的東西都是臟的。”在這樣的觀念驅使下,伴隨而來的是強迫動作:“反復清洗東西好幾遍,反復用手擦被同學碰過的衣服、書本。”
我征詢阿楓的想法,他直視著地面,似乎理不出頭緒該如何表達心中的苦惱,把母親所講的情況又重復了一遍。
為使阿楓消除疑慮,積極地面對問題,我首先向他作了必要的解釋、安慰:“阿楓,你出現的表現屬于強迫傾向,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我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及共同努力。”
阿楓的表情很認真,身子往前傾了傾,期待著我繼續講下去,“你比較內向,不喜歡運動,這往往使你經常固定在一個想法上,你越想擺脫那些想法,過分的注意反而使它更頻繁地出現。你不喜歡同學碰你的東西,不喜歡把新鞋帶進教室,不喜歡提早走進學校,其實是因為你的病理性記憶,加上周圍同學紀律不好影響你學習,你無意識中產生了討厭同學、班級的想法,不想和他們有接觸,后來就泛化到對整個學校的不喜歡。”
“進入高三后,隨著學習負擔的加重,你的壓力也更大了。由于成績的退步,你開始變得不自信,內心充滿了不安、恐慌,所以你會每講一句話都會問媽媽,你平時的一些強迫行為來自你內心的不安。”
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讓他的感情得到宣泄和釋放。我聽到了一直等待的話,“劉老師,我感到似乎有什么東西被卸掉,有一種說不出的輕松。”
我在潛意識狀態下找到了阿楓的病理性記憶,從小他做事就很仔細,比較內向,不愛運動。在初中念書時,鄰居的兒子阿峰和他同桌,對方平常學習都比他好,但在畢業時阿楓發揮很好,阿峰很不服氣。
進入高中兩人又成了同桌,彼此心里都不樂意。阿峰經常故意打他的頭,還用書使勁打他的凳子,看到阿楓越生氣,他就越開心。有時阿楓碰到了阿峰的課本,阿峰便用橡皮使勁兒擦,嘴里還一直用很難聽的話罵他。阿楓對此一直憋在心里,后來他也仿照著做。阿楓曾經跟老師提起過換座位,當時老師沒答應。到了高二,兩人終于分開了,但坐在他后面的男同學經常講廢話,讓他很苦惱。我對阿楓的病理性記憶進行重組,他不安的情緒穩定了許多。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楓順利地返回了學校,他的情緒狀態改善和穩定很多,強迫表現也逐漸消退,之后沒再發生,他自己也感覺好多了。阿楓媽媽反饋說,他的眼神變得靈動,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展現,平常也能和其他同學說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