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張頌文陷入了各種爭議,一連上了好幾天熱搜。
其中有一條熱搜,是跟捐款有關的,讓人看了內心五味雜陳。
有人把他以前的捐款記錄扒了出來,經過一番統計發現他捐款200多次,每次都是10元左右。
沒想到,詞條上了熱搜之后,炸出了一窩“網絡道德圣人”。
這些人的內心想法是:身為一個公眾人物,一次才捐10元是怎么好意思的?
有人認為:捐了幾百次,加起來才2000多元,這個人的確有問題。
沒想到,詞條上了熱搜之后,炸出了一窩“網絡道德圣人”。
有人在評論區曬出了自己的格局:“我是一個做小生意的人,捐款起步價就是三十,有一次還捐了一百塊。”
還特意強調了一下,自己當時只賺兩千多一個月,有一次還捐了100元。
有人實際上想吐槽的,但是又不好意思把話說得太直接。
于是發表評論:“我一次捐2000元沒人報道,我不知道捐錯在哪里?”
話里話外,無不在向外界表達自己是個心善有大愛的委屈人。
也有人開始陰謀論,分析這樣的捐款行為,是為了立人設而提前準備的營銷鋪墊。
說他200次捐款每次捐10元,那他出現的次數就有200次,細水長流地刷存在感。
這樣一來,就可以加深觀眾對他的熟悉度,潛移默化影響著觀眾。
然而,張頌文的做慈善,早在2013年之前就開始了。
當時演員聶鑫遭遇車禍,急需籌錢搶救,有網友扒出張頌文的捐款是3000元。
有一位年紀不大的網友只有三百元,他怕捐少了被人說,看到張頌文轉發的消息后問他應該捐多少。
張頌文當時并沒有讓網友把錢全捐了,而是回復他說:“如果沒有壓力,捐5元就好了。”
后來,有人發現張頌文那些10元的捐款,多數是在深夜11點至凌晨兩三點左右。
大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畫面:一個窮困潦倒的演員拍戲到半夜,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條條求助信息,然后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支出一部分捐了出去。
然而,張頌文沒紅的時候可能一年都接不到幾部戲,自己都還要住在北京郊外的農村里。
不難發現,在網絡上總能看到這樣的人。
這些人的身上有一個很奇怪特點:憎人有,嫌人無,喜歡道德綁架。
會在看到別人做好事的時候,站出來對他人各種道德綁架,找各種理由來譴責他人做得不夠多。
去年有一位博主免費請人吃面,吸引了一群老年人來排隊,可沒想到好心做了壞事。
起因是,有天一位老太太沒有自帶碗筷,博主看到后還提醒她快點回去拿碗。
這位老太太或許是看到排隊的人太多,自己跑回去拿碗會吃大虧,依舊兩手空空的在隊伍里站著。
等輪到老太太的時候,博主明確表示不提供碗筷,沒有碗就不給面。
沒想到,老太太見軟硬皆施無果之后突然暴走,抓起盆里的面條一邊往博主身上砸一邊破口大罵。
原來,一開始,這位博主不僅免費請人吃面,還提供免費的一次性碗筷。
可是沒有想到,很多人吃完面之后隨手就把一次性碗筷亂扔在地上,給環衛工人增加了很大的負擔。
于是,為了杜絕此類情況的發生,博主要求來免費吃面的人必須自帶碗筷。
正是因為這一個小小的限制,讓他的攤子差點被掀翻。
這樣的一幕,讓人看得血壓飆升。
評論區有人勸博主收攤快走,有人在破口大罵為博主感到不值。
也有譴責他做得不夠周到,吐槽道:“說是免費送面,你卻不送碗,倒不如不送。”
還有人覺得,博主讓人自己帶碗去排隊,分明就是在羞辱人。
“免費送面還要人自己帶碗,不掀掉你的攤子就算好的了,有什么好叫屈的?”
你會發現,在網絡上總能看到這樣的人。
看到過這樣一個標題的帖子:一些帶著道德綁架的救助。
起因是,發帖的女生在辦事路上,遇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貓。
于是拍完照片,發了帖子之后趕緊去把事情辦完,然后再送小貓去醫院。
沒想到,女生辦完事情之后,發現貓咪已經不行了。
有網友知道小貓去了喵星之后,開始私信罵這位女生。
指責她為什么不把自己的事放一邊,先把小貓送去寵物醫院。
還道德綁架:“又要救又舍不得錢,這樣和見死不救有什么區別?”
甚至偷換概念,說是這位女生拖死了小貓。
在帖子的評論區,有網友分享了類似的經歷。
有人在自家小區,發現一只病得快要咽氣的貓咪,于是拍照發到了群里。
群里的人七嘴八舌說想辦法,還說要一起眾籌救貓,結果都只是說而已,沒有任何實際行動。
網友見貓咪太痛苦于心不忍,就自己默默地把貓送到寵物醫院救治。
但因為貓咪病得實在太厲害,即使治好了后續也要長期用藥維持,出于自身經濟考慮只好把小貓安樂死。
沒想到,這位網友的做法遭到了群里人的炮轟,說她的行為是虐貓。
還有網友遇到過這樣的人:自己養的貓生病了不想要,找別人來領養救治。
因為是學生沒時間養貓,在提出拒絕后甚至表示愿意出點錢,仍遭到對方破口大罵。
在網絡上被道德綁架,覺得不爽可以當下就直接罵回去。
可要是在現實中被道德綁架,大多數人都會被氣得血壓飆升,還要憋在心里。
在知乎上有一篇點贊量高達6.5萬的回答:因為是班長,捐錢太少被老師當眾霸凌。
時間是2008年,答主當時在上初中,那時候汶川地震,學校突然組織捐款。
身為班長的答主帶頭把僅有的二十塊錢全捐了出去,沒想到引起了班主任的不滿:“你真的捐二十塊錢?”
在得到答主的明確答案后,班主任開始一連串的道德綁架,說他身為班長竟然只捐那么點錢,還譴責他:“難道你的同情心就只值二十塊錢嗎?”
后來,這位班主任自己掏出了一百塊錢捐給學生看,還動手把答主給推了下去。
其他學生見狀也不敢捐得太少,有錢的都是捐五十元起步,身上沒有錢的學生只能表示回去再問家長要錢。
緊接著班主任開始了對答主的霸凌,說他雖然是班長,但是學習再好對社會也沒有用,還讓班里的學生遠離他。
經過這件事之后,班里的一些同學開始疏遠答主,紛紛議論他是個沒有愛心的人。
這位老師的內心想法,昭然若揭。
他并不是因為覺得答主沒有愛心失望,也并不是因為心系災區一時失智。
他怕的是,自己帶領的班級會因為捐款數額太少,而被別班比下去。
事實上,這種類型的道德綁架不單單是霸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勒索”。
他們往往把人的善良、責任感與愧疚感當成工具,從而達到道德綁架的目的。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就有提到過這種現象:當他們的方式無法奏效時,情感勒索者就會找外援,他們會找其他家人、同事等等來證明你是錯的。
也就是說,當道德綁架無法奏效時,他們就會迅速把你孤立,使其內心陷入掙扎和自我懷疑當中。
值得慶幸的是,這段經歷并沒有影響到上面這位答主的人生價值觀。
很喜歡這么一句話:道德綁架會傷害一顆善良的心,但是無法動搖我們行善的決心。
愿你我都是,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