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禪?禪是一種良好的狀態,它的核心是“正思維”,即正確的思維方式。它教導我們用平和與智慧的眼光看待生活,化解煩惱,擁抱幸福。
許多人總是怨氣沖天,抱怨自己為何比別人更努力卻收獲更少。對此,佛門有一句話:“山中無衲子,朝中無宰相。”意思是,福報來自修行,不修行,何來福報?人生中的不如意,往往源于我們缺乏修福修慧的能力。
也有人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今天富足,明天可能一無所有。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福報難以承受,另一方面則是缺乏智慧去善用財富。近代著名學者聶云臺在《保富法》一書中,提出了對待財富的正確觀念。這本書刊登后廣受歡迎,甚至推動了上海的慈善熱潮,許多人因此開始捐款。這件事啟發我們:修福和修慧同等重要。近代高僧圓瑛法師曾稱自己為“三求堂主人”,他所求的三樣東西正是“福、慧、生凈土”,這既是修行的核心,也是人生智慧的方向。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年輕時才華橫溢,曾以“二十文章驚海內”聞名。家境優越的他,卻最終選擇出家,過起了極為簡樸的生活。他的好友夏丏尊曾去寧波看望他,發現他住在上下兩層的通鋪房里,忍不住問道:“這樣的地方你住得慣嗎?不會覺得臟嗎?”弘一法師卻微笑回答:“不臟不臟,這里只是有兩三只臭蟲,非常好,這里的主人待我也很好。”夏丏尊聽后非常震驚——出家前那個高傲的李叔同,如今卻能坦然接受如此簡陋的生活。試問,在面對這種生活條件時,又有幾人能做到毫無怨言,欣然接受?這種平靜喜悅的態度,正是禪者的境界。
弘一法師持戒精嚴,過午不食。有一次,夏丏尊送來兩個素菜,只是一些簡單的蘿卜和白菜,而弘一法師卻喜悅地品嘗著,仿佛面對的是一場盛宴。他用筷子夾起一塊蘿卜時那鄭重其事的神情,讓人看了既感動又慚愧。次日,另一位朋友送來了四樣素菜,其中一盤咸菜咸得難以下咽。夏丏尊忍不住說道:“這太咸了!”弘一法師卻笑道:“咸有咸的味道,這味道也很好。”
在弘一法師的眼中,世間的一切都是好的。小旅館也好,通鋪也好,掛單也好;破席子、舊毛巾也好;白菜、蘿卜,甚至咸苦的蔬菜也好,都各有滋味,令人感念。這種生活態度,正是禪的智慧。它教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現生活的美好,懷有喜悅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學會惜福。沒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再多的財富也難以讓人滿足,難以讓人真正幸福。當我們減少抱怨,增加法喜,就會發現,平凡的生活也能充滿光輝。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少一些執著,多一些法喜。用一顆感恩和喜悅的心去看待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法喜無處不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