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那天,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少見的現象:一架美軍機從巴士海峽徑直飛來,并在我國近海的邊緣,沿著領空線進行抵近偵察。
據悉,這架飛機是從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起飛的,它一路南下,沿著廣東省、海南島甚至西沙群島的領空進行了大范圍的偵察。
這次美國來的是RC-135V電子偵察機,它不是那種超級戰斗機,但本事也不容小覷,堪稱空中巨型竊聽器。該機可連續飛行12小時,若空中加油,續航可達20小時。
機內配備的30名專業人員,儼然將這臺偵察機變成了一個空中的情報收集樞紐。
料敵從寬,機密內容我們不過多探討,大家也別太好奇了,畢竟我能知曉的信息,那自然就不算機密了,是吧?
我們的權威媒體認為,這次美軍機抵近的距離之近,極為罕見。
好,問題來了:美軍機飛行2000多公里,面對這種極強的挑釁行為,我軍罕見未阻攔,為何?其二,美軍機此次前來目的何在?
有網友看到這類消息第一反應就是,“真慫啊,為啥不用火控雷達鎖定啊?”
因為現在不是戰時,前文說了這是一架偵察機,來就是打探消息的,我軍用火控雷達鎖定,那瞬間就暴露了啊,豈不是如了這幫美國人的意?
美軍對中國的抵近偵察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中國軍機一直對此進行應對和驅離。
大家可能還記得20年前為了驅逐美軍偵察機而壯烈犧牲的英雄王偉,他的精神至今激勵著我們。
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我們的目標是收復臺灣,是維護我國領土完整,當我國的主權真正受到威脅時,解放軍絕對不會手軟。
既然不能鎖定,那我軍為何不攔截呢?
本號認為,或許與特朗普即將上臺有關。
下周就是特朗普執政美國的重要時刻,他想把自己的就職典禮搞得熱熱鬧鬧,邀請了各國的政要,顯示美國的“強大”,順便還能提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中方已經派出特使出席特朗普的就職典禮,這其實是在為中美關系定下基調,希望兩國關系能回歸正軌。
特朗普曾公開宣稱,中美完全能“和睦共處”。
這個說法,中方提到過很多次,指出地球很大,完全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如今中方接受了特朗普的邀請,給足了他的“面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的邀請為中美高層對話提供了契機,尤其在過去幾年兩國關系起伏不定的情況下,這樣的機會尤為重要。
盡管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不會立即解決中美間的所有問題,但至少雙方愿意進行高層互動,這是一種積極的信號,預示著中美關系可能向更加穩定、友好的方向發展。
那美軍機此時前來目的何在?
首先,這次行動很可能是為了對海南三亞的軍事基地進行偵察。三亞軍港對中國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停泊著許多先進的艦艇。
在中美關系緊張、南海局勢復雜的背景下,美國自然想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地區的軍事動態。
他們妄圖通過這樣的偵察行動來掌握更多情報,以便在戰略上占據優勢。
然而,讓美方始料未及的是,中方迅速識破了他們的小動作,不僅及時發現,還果斷公開了這次非法入侵的飛行路線。
這無疑讓美國在國際社會面前大跌眼鏡,丟了面子。
其次,美方此舉也可能是一種試探行為,目的是測試中國在南海和廣東、海南沿海地區的反應速度和應對策略。
這種試探行為可以讓美國更好地理解中方的底線,從而調整他們日后在該地區的活動策略。
通過觀察中方的反應速度和強度,他們可以在未來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挑釁計劃,繼續在南海制造緊張局勢。
綜合來看,無論此次行動的具體動機是什么,都反映了美國在亞太地區不斷挑釁的意圖。
隨著大選年的臨近,美國政府更傾向于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更為強硬,以獲取國內支持。預計今后無論誰上臺,美國在南海等敏感區域的動作恐怕不會減少。
對此,中國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在國家安全和主權問題上,不能有絲毫松懈。
一旦遭遇挑釁行為,中方應立即采取強有力的反制措施,讓對方為其冒險行為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