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4:30分,1200名警察和公調處人員突襲了總統府,執行了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
昨天上午,尹錫悅正式被捕。
行動開始后,警方面對重重路障毫不退縮,他們使用梯子翻過堵門的大巴車,隨后將它們開走,還拆除了鐵絲網障礙。就這樣,一層層突破防線,最終成功進入總統府。
在整個過程中,總統警衛處的阻攔顯得有些象征性,并未竭盡全力去抵抗。
唯一表現出一些堅決態度的是負責尹錫悅安保的金成勛副手。最初有媒體稱他被當場逮捕,但之后被公調處否認。
隨著尹錫悅的被捕,他的一段提前錄制好的講話被公之于眾。
一共就三句:他痛斥調查機關發布虛假公文欺騙民眾,稱“這個國家的法律已經完全崩潰了”。
他強調,雖然決定出席調查,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認可調查的合法性。
最后,他表明,之所以接受這種非法、無效的調查,只是為了避免流血事件。
這番言論顯然是為了塑造自己“受害者”的形象,爭取民眾同情,同時向在野黨施壓。
然而,尹錫悅的計劃似乎并未如愿。有知情人士透露,尹錫悅曾要求總統警衛處不惜一切代價阻止警方行動,但這一要求遭到了拒絕。
警衛處的“倒戈”讓尹錫悅不得不選擇配合逮捕行動,以保留最后的體面。
尹錫悅被逮捕并不標志此次事件的終結。根據韓國法律,公調處可以扣押尹錫悅最多48小時,之后他有可能返回總統府。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尹錫悅很難翻身了。這也讓拜登徹底心碎。
尹錫悅自從上臺以來,似乎就肩負著三大核心使命,但如今看來,這三大使命的執行情況可并不樂觀。
首先,我們得說說尹錫悅對韓日關系的“獨特”處理方式。大家都知道,日本帝國主義對中韓兩國都曾造成深重的傷害,因此在歷史問題上,中韓兩國有著共同的語言。
但尹錫悅上臺后,似乎急于和日本“和解”,甚至不惜犧牲韓國的民族尊嚴,這種強行修復韓日關系的做法,不僅讓中韓之間的傳統友誼受到損害,更為韓日聯合插手臺灣問題埋下了伏筆。
這樣的做法,雖然得到了美國的贊賞,但卻讓韓國民眾心生不滿。
同時,在拜登眼中,尹錫悅是個“得力助手”,甚至被稱為“韓版澤連斯基”。
他的上臺,被視為美國在半島政策的一部分,其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激化半島緊張局勢,使韓國更深地卷入地區沖突,從而在戰略上完全倒向美國,積極配合美日反華政策。
尹錫悅曾公開表示,不應該追求“脆弱的和平”,而是要追求一種可持續的“自由與繁榮的和平”。
這話乍聽之下似乎是在提倡和平,但實際上是掩飾他想要打破現狀,推動韓半島走向戰爭危機的真實意圖。
最后,尹錫悅還致力于清除國內的“務實派”和“親華派”勢力。
在尹錫悅上臺之前,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就曾提醒他,不要對美國“一邊倒”,要在中美之間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文在寅的觀點是,韓國雖小,但也像是一條在巨鯨之間求存的海豚,可以通過靈活外交維持自身利益。
然而,尹錫悅顯然沒有聽取這樣的建議。他試圖通過實行戒嚴和發動政變,來清除任何可能阻礙他將韓國打造成“亞洲烏克蘭”的勢力。
尹錫悅幾乎已經完成了他的兩個主要任務:半島局勢緊張到了極點,而且根據一些韓國媒體的報道,尹錫悅甚至考慮通過炮擊邊境來引發南北戰爭。
這一切都讓韓國在地緣政治上更加依賴美國,迫使其在反華立場上難以自拔。而如果真有戰事,這也會把中國牽扯進來,使得中韓關系更加復雜。
然而,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尹錫悅的種種算盤最終都落了空。他的戒嚴令未能得到軍方的支持,反對派更是趁機而入,宣布“戒嚴令無效”,并通過了對他的彈劾動議。
如今,尹錫悅面臨著內亂罪、濫用職權罪的指控和調查,甚至可能面臨死刑或終身監禁的懲罰。這樣的結局,無疑是美國“遏華”戰略的一大挫敗,也讓國際社會看清了尹錫悅政府的真實面目。
尹錫悅的被捕,對于美國尤其是拜登的亞太戰略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打擊。原本看似穩固的傀儡政權突然崩塌,這對美國在該地區的政策推行帶來了不小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