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的卷子,四年級的孩子最有發言權。
01
網上瘋傳的那套四年級數學卷子,被認為離譜、難度高、做不完。
我和大家是同樣的感覺,本想早點讓上四年級的兒子做一下試試,但又怕打擊了他期末考試的信心。
所以才在昨天期末考試完后,用一瓶可樂和半小時電視為條件,跟他達成了做10道題的交易。
02
為了全面地了解這套試卷的難度,我隨即選了10道題。(沒有把卷子打印出來,對著電腦做的,我用鬧鐘記錄著大概的用時)
第一題:
孩子花了3分多一點,在答案C、D之間猶豫后,選了C。
他說C肯定是錯的,但D選項,想了半天才搞明白。
正確答案:
第二題:
孩子用時近3分半,告訴我選B。
我觀察到他似乎讀了2遍題目,才明白的題意。
看示例和思考的過程,他沒有動筆,只是有些納悶地問了一句:這是語文還是數學卷子?
我這才想起來,忘記告訴他這是數學卷子了。
正確答案:
第三題:
孩子花了不到1分半分鐘,選擇了D。
我問為什么選擇D。
他說肯定不是選B、C,而答案A沒說海底有多大,針有多大,運氣好可能一下就找到,運氣不好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答案D需要的時間肯定很長。
我提示他認真看一下題目,看完后他改成了選A。
我問為什么改成A,他說題目要選的是可能性最小的,D只要時間夠長,肯定有一天能滴穿。
然后他還說了一句:這不像是數學卷子。
正確答案:
孩子之所以先選了D,在我看來是第一遍讀完題目后,把可能性和難度大小,以及可能性和耗費時間長短,這兩組概念弄混淆了。
第四題:
孩子用時不到2分,這次他拿出筆計算了一下,沒有猶豫選擇了C。
這道題沒什么可說的,考的是重量單位的換算和簡單的計算。
正確答案:
第五題:
孩子花費2分多一點,選擇了C。
我是沒有太理解這道題目的,看起來1、2、3、4個算式好像都沒錯。
問他為什么選C,他說第三個算式不能用這個圖表示出來。
我還是不太理解,在他就跟我解釋了一番后,我更蒙圈了。
看了下正確答案就是C。
正確答案:
第六題:
孩子計算后給出的答案是1875、線段、因為只有線段有長度。
我感覺這道題計算上很簡單,后兩問也只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我對比了答案,他回答得算是正確的。
正確答案:
第七題:
我原本覺得這道題有點意思,對他來說應該也會有些難度。
他用了2分多一點時間,在沒有計算的情況下,在紙上寫出了答案:99989001。
我問他怎么思考的,他說這就是一道找規律的題,仔細觀察找到規律就行了。
我讓他講一下規律,他有些不耐煩地說,趕快下一題吧,別耽誤我看電視。
正確答案:
第八題:
用時近3分鐘,而后直接在紙上寫下了答案3-4-5104。
我看了一下,是正確的。
過程中我發現他一邊讀題,一邊在找題目里數字間的對應關系。
寫答案時,手里拿著筆在寫,眼睛確定著屏幕上的題目,給數字排序。
正確答案:
第九題:
他花費了近4分半鐘,先在紙上寫了個5+4+3+2+1等于15的算式,思考片刻后劃掉了。
又寫下了4+3+2+1等于10,告訴我答案是10。
答案的確是10。
我問他你是怎么思考的,他說這就是個兩兩配對的問題。
我讓他講一講,他再次不耐煩的拒絕了。
在我給他看了第十題后,他說,要不我給你講講上一道題,不做第十題了。
我很想知道他的思考過程,于是就答應了。
他是這么解釋的:把這五種非遺項目,看作是5個數字1、2、3、4、5,兩兩配對的話,先用1跟2、3、4、5配對,再用2跟剩下的3、4、5配對,以此類推,就是各有4、3、2、1種配對法,加起來就是10。
我問他你們學過嗎,他一邊往客廳跑,一邊說有學過類似的題目。
我準備讓他做的第十題是:
他應該是看到加分題這幾個字后,心里知道這道題不會簡單。
然后讀了題目,發現真的不簡單。同時又在可樂和電視的誘惑之下,倉皇而逃。
正確答案:
03
孩子離開后,我又仔細看了下這9道題。
在家里放松的情況下,他的用時和正確率還算不錯。
如果是在考場專注度很高的情況下,他效率和正確率應該還能提高一些。
因此我的感覺是,對于河南地區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題目有難度,但算不上太高,不少題目只要讀題和思考就行。
在孩子看電視時,我趁機跟他簡單聊了一下。
我問他這張卷子難不難,他說還行,就是題目太長。
我又問他這張卷子跟你們上午考的數學卷子比有什么區別。
他說:這張卷子廢話太多,有點像是在做語文卷子,很多句子讀了以后跟解題沒關系。
孩子無意間的這句話,似乎揭示了為何會讓大家不滿。
這套卷子跟數學無關的東西太多,特別是不少題目講了一些常識或新聞。
但解題的時候卻用不到,好像讀不讀那些內容都能解題,白白浪費時間。
04
一張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試卷,當地的大多數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做不完,需要延長20分鐘考試時間。
這至少說明了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就是出卷不合理
在考試時間已知,對象已知、科目已知的情況下,出了一套大多數學生做不完的卷子,這是一套失敗的試卷。
同時也說明這套卷子和平時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其次是科目的問題
這是一張數學試卷,文字描述嚴重超載。
文字之中包含了歷史、故事、新聞、科學、文化、地理、術語、常識等太多方面的內容。
這種試卷的改革或創新,看似有利于向孩子普及知識,提高孩子認知,可實際上未必有好的結果。
如果考試前孩子就了解和知道這些“知識”,那考試時就沒必要再次普及了。
假如孩子考前不了解,考試過程中肯定得花一些時間先理解清楚,然后才能答題。
考試時間延長20分鐘,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問題的關鍵在于,孩子在認真閱讀,理解并解答完一道題目以后。
需要快速進入到下一題目的閱讀和理解中去,直至全部做完或考試結束。
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那是非常緊張和高強度的腦力活動。
那種情況下,考試完后,你覺得他們能記得住幾個“知識點”“故事”“術語”...
我們總說,做事需要循序漸進,要打好堅實基礎才能走得遠。
可到了孩子這里,卻恨不得把他們的腦袋打開,把知識一下子全部塞進他們的小腦袋里。
哎...
第三就是考試的目的
考試首先是一種檢測和評測,用來發現和檢查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除了中考、高考這兩個選拔性質的考試以外,所有的考試都是這個目的。
用考試來檢測,來發現孩子們學習上的問題和不足之處,而后予以鞏固和彌補。
其次考試是檢驗老師的教學水平的一種方式。
比如某一道題,其他班級孩子都能做出來,而個別班級又都做不出來,那老師便可以發現自己教學上的問題,予以改正。
第三個目的,就是用分數和排名,來進行鼓勵式的表揚或批評式的敦促。
05
這套被我們吐槽的深圳數學試卷,按照當地教育工作人員的介紹,是新課程標準帶來的改變。
增加情景化、跨學科內容,提高閱讀量等方面的題型,是即將到來的新中考和高考的特點。
也就是說,這樣出題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提早適應,好在將來的中高考時中更具競爭力。
這也是恰恰就是如今教育的通病,是許多家長們倍感焦慮的原因。
家長拼命卷孩子,為的就是上重點高中,然后再上個好大學。
而老師們也卷,因為學生的成績和老師的考評、獎金掛鉤。
學校之間更卷,辦神秘考、搶尖子生、弄優等班。
教育的本質,不知不覺間已經變成了一種多方面、全方位的競爭。
這樣的教育,早已違背了教育的初衷。
最近恰巧看了一位國家特級教師的采訪,她關于教育本質的那段話,不知能否得到你的認同。
06
競爭原本是好事,人類在競爭中不斷進步著。
但不合時宜的競爭,或者過了頭的競爭,不一定就是好事。
正如當下社會中在各個方面存在的那些過了頭的競爭,被我們稱之為卷,也絕非好事。
在關于深圳四年級試卷的某文章下,我看到這樣一條回復,應該同樣也能狠狠地刺痛你:
現在的孩子,會不會從人生的起點到終點,都不快樂?
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快樂。
在最喜歡玩,最需要玩的年紀,卻承擔著與年齡和心智完全不相符的巨大的學習壓力。
超長的學習時間、超多的學習內容,真的適合在他們這個年紀,灌注到他們腦子里嗎?
我們的孩子,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算不算拔苗助長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