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臺灣女子歌唱組合S.H.E推出了一首嘻哈風格的快歌《中國話》,歌里是這么唱的:
倫敦瑪麗蓮 買了件旗袍送媽媽
莫斯科的夫司基愛上牛肉面疙瘩
各種顏色的皮膚 各種顏色的頭發
嘴里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
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當年,這首歌獲得了包括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排行榜港臺全國至尊金曲大獎 、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20大金曲]、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年度金曲在內的多個獎項。可見,讓全世界都學說中國話,是很多黃皮膚黑眼睛的向往。
18年后,隨著TikTok在美國面臨禁令危機,一場突如其來的“難民潮”將小紅書推向了國際舞臺的中心。有網友驚呼:“我在2個小時內,已經看過美國、法國、日本、韓國、西班牙、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坦桑尼亞、澳大利亞等等國家的視頻了。”更有網友戲稱:“80國聯軍打小紅薯。”
全世界網紅都來學說中國話,在今天的小紅書上實現了。
據數據顯示,僅在兩天內,小紅書就迎來了超過70萬的新增美國用戶,其在美國蘋果應用商店的免費軟件下載排行榜上更是迅速攀升至榜首。這一波流量紅利,對于小紅書而言,無疑是意外之財。
從品牌曝光的角度來看,小紅書的國際化進程因此大大加速。過去,小紅書雖然在中國市場成為圖文社區類TOP1,但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并不高。按照現在的趨勢,一旦TikTok用戶持續涌入,對于小紅書未來的國際化戰略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助力。
而這批老外的加入為小紅書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用戶群體,從我昨晚的觀感來看,不少老外尤其是歐美網紅的表演能力、內容策劃能力相當出色,這也會給小紅書既有用戶一更多的內容創作靈感和互動話題,對于提升小紅書的用戶活躍度和內容質量無疑是一個積極的推動。
當然,從商業變現的角度來看,這波流量紅利也為小紅書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小紅書的KA運營人員可以對金主許諾:你的品牌曝光將不止限于國內影響,而且“nationalization”,心不心動?開不開心?
在直播帶貨上,一個操著威斯康星州口音的老外在鏡頭前推廣“美國特產花旗參”,也比中國網紅更有說服力。
從更樂觀的角度來審視,面對中國14億人的龐大流量市場,估計不少TikTok難民在初嘗小紅書的甜頭后,都已經不想離開了。當第一批老外在小紅書扎根,很容易形成連鎖反應,帶來更多的國外網紅。
但是,無論是人,還是企業,一旦遇到天降餡餅,就要想想老祖宗的那句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股流量雖好,卻可能“帶刺”,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平臺帶來嚴重的后果。
全球化,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塞繆爾·亨廷頓提出的“文明沖突論”是20世紀末最著名的理論之一。他在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沖突》以及后來出版的同名書籍中指出,在冷戰結束后,世界的主要沖突將不再基于意識形態或經濟因素,而是基于文化認同和文明之間的差異。
隨著不同文化、種族、宗教用戶的涌入,平臺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涉及政治、文化等敏感議題的內容。基于國人可以理解的原因,小紅書必然會同步增加內容審查力度。
有消息稱,小紅書的合規與安全團隊正同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平臺運營的規范與安全。在某招聘平臺上,小紅書宣布緊急招聘英文內容審核員,以進一步壯大其內容審核團隊。
但是,短視頻、直播本質是即時傳播,尤其是直播。有用戶呼吁小紅書抓緊提供一鍵翻譯功能,小紅書回應正在研究。從技術層面而言,現有的AI功能完全能做到多語種即時翻譯,但問題是,其“脫敏”能力可不是一夜就能速成的。
屆時,小紅書將可能面臨兩難:審查不嚴,是要吃板子的;審查嚴格,自由散漫慣了的老外,就會抱怨、投訴、最終逃離。或者反其道行之,學習中華另一種智慧,用各種隱喻、拼音來逃脫平臺審核。
而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交媒體平臺,另一個風險就是族群對立乃至宗教對立。之前有一些用戶在TikTok平臺上發表極端觀點甚至煽動族群對立,給平臺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Facebook、?Twitter也面臨同樣的難題。用戶生態越參差多態,平臺的輿情風險預測難度越大,這是一道基本無解的命題。
當8國、80國用戶的涌入,小紅書上的用戶群體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的用戶在平臺上交流互動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分歧和爭議。如果平臺不能及時處理和化解這些矛盾和問題,就可能引發更大的社交風波乃至外交風波。
當然,營銷號問題也是小紅書需要警惕的風險。營銷號是對流量風口反應最迅速的一撥人。據報道,在小紅書上已經出現了一些疑似山寨的外國博主賬號。這些賬號使用相同的文案模板和自我介紹方式發布內容,部分賬號使用AI生成圖片,偽裝成真實的外國博主發布內容,吸引大量關注。
這幾天,國人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是反電詐,社交平臺上泛濫的營銷號,其實是另一種“電詐”。尤其是披著“洋”皮的營銷號,更迷惑人,管起來也更難。
馬歇爾·麥克盧漢當初提出了“全球村”的概念,稱由于通信技術的進步,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各國之間的距離感逐漸消失。但實際上,數字鴻溝仍然存在,不同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文化取向乃至更形而上的層面,有可能會隨著信息傳遞的瞬間完成,不僅沒有縮小彼此之間的分歧和差異,反而引來更多的對立和沖突。TIKTOK難民的涌入,是小紅書的一場流量盛宴,但它能否真正接得住“帶刺的流量”?如何應對可能二來的文化沖突、意識形態沖突、族群沖突?好戲在后頭。
作者簡介
當你關注財經和時事熱點,我愿和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