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探店
#hz,516
年前啊,累點莫名的低,啥都不想干。一動就累,一心就盼著過年,時不時,心里就響起一個狡猾的聲音:“要不等過完年再說吧?”
也是因為帶著這樣低期待的心情,意外吃到兩家還不錯的館子。
菜好吃,落胃,有鍋氣,有亮點。值得寫。
嘿,還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五味菜館
地址:上城區士安路格畈家園37號
格畈家園,只要到附近,我總會去光顧一次。
走進小區的門就像是走進一個 飲食江湖 ,里面各種好吃的館子臥虎藏龍般,而且性價比也都可以。
這次吃到的,又是一家店面很不起眼的炒菜店。
菜品蠻豐富的,價格也不貴。
老板一個人掌勺,在隔壁的廚房里熱火朝天。
店里四五張桌子,只有一個奶奶操持——洗菜、上菜、收拾碗筷。
奶奶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跟我聊天的時候,有一半的話我都聽不太懂。
唯一能聽懂的幾句是,她看我穿得單薄,囑咐我,外面天氣冷,要多穿點,千萬別感冒。
五味燜雞是特色 ,也是店里最貴的菜。
68元,就能收獲一盆臉盤大的砂鍋雞煲。
從賣相上看,有點像雞公煲。但整道菜很純粹,除了調料外,都是大塊的雞肉。
老板說,這是用整一只雞炒的,雞也選過,一定要肉夠多。
我翻找過,果然是有兩個雞翅,兩個雞腿。看來老板沒有騙我。
也是因為肉質飽滿,一塊塊的雞肉掛著醬汁,又白嫩細膩。大口吃肉很滿足。
肉一點也不柴,很香,細細品是有雞味的。
雞肉的后調,有點淡淡的草本味道,這時我才發現其中加了點花椒。舔舔嘴唇,舌尖微微麻麻的,好奇妙。
這道燜雞是真的挺讓我驚喜的。
又追加了一份炒茄子,也顯示出老板的炒菜功力。
茄子在保留水分的同事又不失脆度,調味咸鮮,微辣,吃起來是八分軟配兩分糯。
芡汁的稠度剛好能讓茄子掛住湯汁,又不會太油膩。
也是道下飯好菜。
小廚家常菜
地址:上城區化仙橋路24號
復興路附近總能找到好吃的菜館。
這又是一家典型的 土菜館子 ,沒有菜單,菜要么碼在墻上,要么擺在冰柜里,看到什么就點什么。
一道南瓜絲炒牛肉,拿住了我的胃和心。
這是我第一次吃到這樣的搭配,點菜時心里還納悶:南瓜絲也能和牛肉炒在一起?
因為以前吃的南瓜,要么整個蒸,甜甜的;要么切成塊,燒進粥里。
事實證明,不僅可以,味道還相當不錯。
兩者的搭配完全不違和——牛肉滑嫩,又有嚼勁,入口順滑;南瓜微甜,既脆又糯,豐富了口感和層次。
調味是偏鮮辣的,顛覆了我對以往南瓜的認知,整道菜都給我一種新鮮感,而它的味道又沒有辜負我的味蕾。
沒吃兩口,我就喊著阿姨上一碗米飯。
這樣的美味,就應該拌飯吃。
還點了一盤蠶豆炒冬筍。
蠶豆粒大,嚼進嘴里脆脆沙沙的,也是我比較愛吃的綠色菜之一。
搭配上倒篤菜和冬筍,看得出來,有杭幫菜的底色。
湯底雖少,但不油也不咸,輕舀一勺,能喝到蠶豆的鮮味。
最后一道小炒雞就中規中矩。
雞肉吃進嘴里也算得上微微彈牙,份量也合適。
但也許是因為飯桌上的南瓜牛肉已經成了心頭好,于是看誰都覺得差了點意思。
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這樣一張,是當時在五味菜館和奶奶聊天時隨手拍下的。
隔壁桌吃完走人,桌上的餐盤干凈的連調料都不剩了。
看了一會兒,和奶奶猜起來他們點了些什么菜。結果就是,一個也沒猜到。
感嘆之余又覺得有點意思,就用手機拍了下來。
哎呀,看眼日期,這周就要過去了,等到下周,餐館也都打算關門回家過年。
那我到時候該寫點什么呀?
本圖文版權歸小O獨有,
歡迎留言,嚴禁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