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量產”億萬富翁
壕無人性,英偉達太有錢了,近一半員工的凈資產達到2500 萬美元,也就是1.8億人民幣左右。讓人無法想象,這是什么樣的神奇公司。
近幾年,要說全球范圍內發展速度最快的公司,英偉達絕對當仁不讓。
從當年瀕臨破產,發展到現在幾次登頂全球市值第一,蘋果用了35年才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英偉達只用了30年。
公司發展蒸蒸日上,員工的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近日,據一名領英上的風險投資人Ruben D透露,芯片巨頭英偉達78%的員工已成為百萬美元富翁,其中一半的人凈資產達到驚人的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
據悉,該爆料稱英偉達憑借著人工智能和圖形處理領域的掌控性地位,現已成為全球市值第二的大型公司,僅次于排名第一的蘋果;
自2019年以來,英偉達的股價一路飆升了3776%,正是得益于此,其在擁有巨大市值的同時,也給員工帶來了大量財富。
據悉,英偉達的停車場停滿了保時捷、科爾維特以及蘭博基尼等跑車,足以從側面展示了英偉達員工的收入之高。
圖源:網易新聞
然而,英偉達高薪的背后卻是員工身上背負著巨大的工作壓力。
不少英偉達員工反映,他們每周工作7天,經常加班至凌晨2點,同時還面臨密集的會議和嚴格的時間管理要求。
一位前營銷部門的員工更是表示,她每天需要參加多達10次的會議,每次會議都有30多人參與,會議氛圍緊張,甚至有時還會出現喊叫和打架的情況。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文化,給員工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很多員工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家人。
基于此,外網有不少自媒體調侃,英偉達員工因為太忙導致掙了錢沒有時間去花,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百萬富翁。
不過,即使有傳言稱有的英偉達員工甚至開始考慮“半退休”狀態,以緩解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英偉達歷年的員工離職率卻出奇地低。
這主要得益于公司采用的“股票薪酬方案”,也被稱為“金手銬”。
該方案通過將員工的薪酬與公司股票掛鉤,激勵員工長期留在公司,共同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
數據顯示,去年英偉達的員工離職率僅為5.3%,遠低于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平均離職率17.77%。
當公司的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后,員工的流失率更是降至僅有2.7%。
英偉達CEO黃仁勛在最近的一次全員會議上回應了公司工作強度大的問題。
當被問及將如何處理那些處于“半退休”狀態的老員工時,黃仁勛表示,每位員工都應像CEO一樣管理自己的時間。
圖源:網易新聞
目前,英偉達擁有名員工,相較于去年增長了12.99%,并且在2024年Glassdoor的“最佳工作場所”評選中位列第二。
與此同時,就在幾天之前,外媒還爆料了另一家大公司微軟在加大內部裁員力度的同時,也在積極評估和收攏AI領域人才,并通過股票或現金獎勵來留住他們。
有調查顯示,微軟AI領域人才薪酬較公司所有美國員工的平均薪酬高出約37%,AI軟件工程師的收入比普通軟件工程師高出48%。
去年泄露的微軟電子表格顯示,微軟AI軟件工程師的平均年薪高達377611美元,大概等同于人民幣277.3萬元左右。
由此可見,在這些企業工作,的確為個人帶來了十分可觀的財富積累。
即使工作再累,很多人仍然表達了對這些員工的羨慕,畢竟有的工作哪怕是已經達到了與他們差不多的工作強度,員工得到的回報卻相差甚遠。
英偉達憑什么這么有錢
在科技行業的波瀾壯闊中,英偉達的逆襲傳奇堪稱一部勵志史詩。
目前,英偉達的總市值高達3.26萬億美元,近幾日還曾一度上漲至3.72萬億美元,超過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一高的公司。
當然,這并不是英偉達的首次超越,早在去年6月,英偉達市值就登頂過全球第一,隨后在11月又數次超過蘋果。
這個第一的背后,是英偉達30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和多次關鍵的轉折點。
英偉達的故事始于1993年,當時黃仁勛與兩位合伙人共同創立了這家公司。
起初,英偉達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1995年,英偉達推出的第一款產品NV1市場表現不佳,公司面臨巨大危機,甚至瀕臨破產。
然而,正是這次失敗,讓英偉達意識到市場需求的重要性,促使公司調整戰略,專注于開發更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
1997年,英偉達推出了RIVA 128顯卡,這款產品不僅技術先進,而且完全兼容當時的VGA標準,迅速贏得了市場認可。
圖源:小紅書
RIVA 128的成功,為英偉達帶來了轉機,公司開始在圖形處理領域嶄露頭角。
此后,英偉達不斷創新,推出了多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如GeForce 256,世界上第一款GPU,為3D圖形處理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等。
進入21世紀,英偉達繼續在圖形處理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同時開始探索新的技術領域。
2006年,英偉達推出了CUDA架構,這一創新使得GPU不僅能夠處理圖形任務,還能進行通用計算,為后來的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計算支持。
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英偉達憑借其在GPU技術上的優勢,迅速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
圖源:微博
2010年代,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數據中心、云計算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2018年,英偉達推出了RTX系列顯卡,這些顯卡不僅在性能上有了巨大提升,還支持實時光線追蹤技術,為游戲和創意產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2020年,英偉達繼續在AI和圖形處理領域加大投入,推出了多款高性能GPU,如A100、V100等,這些產品在數據中心和科研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直到2024年,英偉達的市值首次超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在AI和圖形處理領域的成就終于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認可。
英偉達的成功,得益于其不斷創新的精神、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以及在關鍵技術上的持續投入。
從瀕臨破產到全球市值第一,英偉達的逆襲傳奇激勵著無數創業者和科技公司,證明了在科技行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實現從困境到輝煌的轉變。
新顯卡發布,英偉達再次陷入爭議
進入2025年,英偉達依舊野心勃勃。
在科技界的年度盛會CES 2025上,英偉達再次成為焦點,其發布的多款新產品引起了全球科技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消費級顯卡RTX 50系列。
黃仁勛在會上多次暗示,50系顯卡的性能逆天,將全面超越上一代RTX 40系列。
然而,RTX 5090的性能的實際表現卻有一些出入。
據IT之家爆料,YouTuber Frame Chasers的視頻顯示,RTX 5090在運行《黑神話:悟空》時,若不開啟DLSS 4技術,幀率僅能維持在29 FPS左右,勉強達到30 FPS的門檻。
這一表現與上一代RTX 4090相比并未展現出顯著優勢。
圖源:IT之家
但當開啟DLSS 4后,RTX 5090的幀率飆升至240FPS,這一巨大的幀率差異表明,RTX 5090在多幀生成技術的加持下,才能真正發揮其潛力。
不過,這也引發了消費者對顯卡原生性能的質疑,英偉達顯然將技術重心放在了AI增強功能上,而非單純提升顯卡的原始算力。
除了性能爭議,RTX 50系顯卡還面臨供貨短缺的問題。
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該顯卡的需求預計將大幅超過供應量,這可能導致其市場價格急劇上漲,甚至超過建議零售價的1.5至2倍。
RTX 5090的建議零售價為1999美元,然而,由于生產量有限以及玩家群體對該顯卡的濃厚興趣,其價格可能在某些地區飆升至400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800元)。
在中國市場,RTX 5090的特供版本——RTX 5090 D的售價為16499元人民幣,但同樣可能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
盡管英偉達面臨眾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英偉達的員工們依然享受著公司帶來的豐厚財富。
從公司市值第一到產品席卷全球,英偉達的員工們無疑是科技行業中的幸運兒。
他們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個人財富的積累上,更在于他們能夠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環境中,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的發展。
這種成功,足以讓無數科技從業者羨慕。
作者 | 劉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