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獻典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科學合理有效地解決古籍收藏與利用的矛盾,2024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啟動《國家珍貴古籍叢刊》出版工作。這一項目同時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和《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是貫徹落實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本項目從入選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中,按照“品種完整、注重普及、體現價值、避免重復”的原則,遴選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經典性較強、流傳度較廣的五十種善本,聯合國內重要公藏機構,通過高精彩印的方式影印出版。
近日,《國家珍貴古籍叢刊》首批九種共十四冊高精彩色影印本正式面世,《宋本大學章句 宋本中庸章句》《宋本十一家注孫子》《元本論語集解》等均以高清全彩形式推出。本次出版所收文獻極為珍貴,通過高精度掃描制版、全四色影印的方式,讓更多的讀者看到古代珍貴典籍的歷史風貌。
《國家珍貴古籍叢刊》前言
中國古代文獻典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這些典籍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還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弘揚、挖掘闡發、傳播推廣、融合發展作出重要論述,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二〇二三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衹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纔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把中華珍貴典籍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推上了新的歷史高度。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文獻典籍,對於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〇〇七年,國家啓動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該計劃在文化和旅游部領導下,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負責實施,十餘年來,古籍保護成效顯著,在社會上産生了極大反響。迄今爲止,國務院先後公布了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收録了全國各藏書機構及個人收藏的珍貴古籍一萬三千零二十六部。
爲深入挖掘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更好地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科學合理有效地解決古籍收藏與利用的矛盾,二〇二四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啓動《國家珍貴古籍叢刊》叢書項目。該項目入選《二〇二一—二〇三五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是貫徹落實新時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本《叢刊》作爲古籍數字化的有益補充,將深藏內閣大庫的善本古籍化身千百,普惠廣大讀者。根據“注重普及、體現價值、避免重複”的原則,從入選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的典籍中遴選出“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經典性較強、流傳度較廣”的存世佳槧爲底本,尤其重視『尚未出版過的、版本極具特殊性的、內容膾炙人口的』善本。通過『平民化』的出版方式進行全文高精彩印,以合理的價格、上乘的印刷品質讓大衆看得到、買得起、用得上。旨在用大衆普及活化推廣方式出版國家珍貴古籍,讓這些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重新煥發光彩,爲學術界、文化界乃至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料和閲讀享受,更爲廣大學者、古籍保護從業人員、古籍收藏愛好者從事學術研究、版本鑒定、保護收藏等提供一部極爲重要的工具書。
本《叢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在編纂過程中,保持古籍的原貌,力求做到影印清晰、編排合理。本《叢刊》不僅全文再現古籍的內容,每部書還附一篇名家提要,爲研究古籍流傳、版本變遷、學術思想等內容,提供重要資料。通過本《叢刊》的出版,我們相信對於推動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有助於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國家珍貴古籍叢刊》項目啓動以來,得到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以及全國各大圖書館的大力支持。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學者、專家及廣大讀者能夠關注和支持古籍保護工作,共同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
二〇二四年九月
《國家珍貴古籍叢刊》編委會
選目精當 體例完備
根據“注重普及、體現價值、避免重復”的原則,《國家珍貴古籍叢刊》從入選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典籍中遴選出“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經典性較強、流傳度較廣”的存世佳槧為底本,尤其重視“尚未出版過的、版本極具特殊性的、內容膾炙人口的”善本,充分體現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的經典性、珍稀性和廣泛性等特點。由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及相關專家對每一部典籍、每一種版本進行反復研究,最終確選書目。首批九種所收底本為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珍稀宋元善本。
在編輯體例上,本項目按經、史、子、集分類編排,單種發行,分批陸續出版。每一部典籍均采取“權威著錄—專家導讀—原典再現”的形式呈現,全面而深入,便于讀者閱讀。
權威著錄信息詳盡
每一部典籍的正文前均設置書名頁、牌記、目錄等完備信息,著錄內容包括作者及撰著方式、版本及朝代、館藏機構、該本板框尺寸等,均依據文獻學規范著錄,由專家研究、考證和審定,為讀者精確傳達各部原典的關鍵信息。同時,文前特別標識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批次和名錄號。
專家領航深度導讀
每一部典籍均延請國內研究該文獻的權威專家進行解讀,如陳紅彥解讀《宋本大學章句 宋本中庸章句》、陳先行解讀《宋本曹子建文集》等。專家導讀首先對該典籍的基本形態作客觀描述,如書名卷數、作者朝代、版本、行款字數、諱字、分類、序跋、批校、所鈐藏書印章及該本遞藏情況等;其次,對作者和主題、內容作簡要概況,同時還涉及后人評價等;再者,對該文本的不同版本進行系統介紹,并詳細闡釋該版本的特點和收錄情況等。《國家珍貴古籍叢刊》每一部典籍的導讀闡述,均可以帶領讀者領略典籍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宋本大學章句 宋本中庸章句》導讀
《宋本曹子建文集》導讀
《宋本河岳英靈集》導讀
編目詳明便于閱讀
各部典籍的目錄力求詳盡至原書各層級章節,部分詩文集子目編輯至篇名。以《宋本曹子建文集》為例,該本全十卷,目錄在各卷次以下詳列各卷所收詩文辭賦篇名,如《東征賦并序》《箜篌引》《怨歌行》等,讀者可從目錄一覽全本框架,并快速瀏覽和檢索相關篇目。同時,內頁正文書眉亦標注相關卷次,便于讀者閱讀和使用。
《宋本孟子》目錄
《宋本河岳英靈集》目錄
《宋本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直解》目錄
專業調色高精彩印
本項目編輯特別注重印制效果和質量,與專業古籍調圖師多次溝通調色,仔細核檢每一種書每一頁色調,力求底色真,墨色實,盡最大努力展現原書形貌。包括原書葉殘破、蟲蛀、污垢、霉爛、焦脆、水濕等形態均原樣呈現。
大批印刷前,編輯專門赴印刷廠參與多輪上機打樣,每一版親自把關,力求充分表現圖版細節,墨色豐富層次,最大限度接近原書實感。
高檔選材 布面精裝
內文選材精良,運用純質紙、超感紙的不同紙型上機實測,最終選用色彩還原真實、底色淡雅、反射光少、柔韌性好、手感舒適的高檔超感紙,以原色、原貌呈現給讀者。同時考慮到各冊成書厚度不一,根據各書頁數選用不同克重紙型,以追求外觀美感和方便閱讀的和諧統一。
裝幀設計特別聘請經驗豐富的古籍類圖書裝幀設計師專業統籌設計,參考傳統典籍四部分類為界,吸收《四庫全書》等重要典籍元素,將經、史、子、集各部外觀選用不同色彩裝幀,特別選用色彩柔和、手感綿軟、燙壓工藝俱佳的東洋細布作封面裝幀布。同時,為追求封面燙壓工藝的細節處理,編輯、設計師和印廠通力合作,在印制過程中多輪試樣,力求成為精裝彩印的精品力作。
實拍圖
特別定制 限量毛邊
本次特別定制限量毛邊本,保留部分書口毛邊,以方便讀者動手裁切,同時也盡可能保證書籍相對整齊美觀。
國家珍貴古籍叢刊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 策劃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
目前首批九種已全部出版
點擊下方圖片,直達購買鏈接↓↓↓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古籍編輯室
供稿 | 黃鑫 劉靜怡 編輯 | 王自晨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