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的幽深之處,雍正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目光如炬,穿透層層帷幕,仿佛能洞察世間所有的陰謀與陽謀。他治理朝政勤勉至極,尤其在管理監督權貴方面,更是展現出非凡的才干。那些王公親貴、近支宗室、天下覺羅以及朝中大臣,無不對他心懷敬畏。這背后,不僅源于他高超的治國手腕,更在于他善于未雨綢繆,讓權貴們無處遁形的智慧。
雍正二年,朝野間風云變幻。隆科多,這位一度權傾朝野的重臣,自以為巧妙地轉移了家產,便能逍遙法外。然而,他并不知道,這一切早已在雍正皇帝的掌握之中。雍正皇帝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計較。他決定將這一秘密透露給隆科多的“親家”——年羹堯。而年羹堯與隆科多成為“親家”,實則是雍正皇帝精心布局的一出大戲。
年羹堯的長子年熙,自幼才華橫溢,家族背景更是顯赫無比。他的姑姑乃敦肅皇貴妃,外公則是大名鼎鼎文采飛揚的納蘭容若。年熙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一舉中第,家人隨后為他捐官,授副使之職。至雍正元年,年熙已步步高升,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前途一片光明。
1724年雍正二年六月,年熙突發重病,太醫們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日漸消瘦。年羹堯正于西北平亂,聞訊后心急如焚,同年十月底進京請訓匯報戰事并看望愛子。為了安撫年羹堯,并避免年熙與年羹堯父子相沖的謠言影響朝局,雍正皇帝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將年熙過繼給隆科多。
隆科多在接到旨意時,感激涕零,連聲稱贊:“臣命中當有三子,今得皇上加恩賞賜,真乃上天所賜!”他當即表態:“我二人(指他和年羹堯)若稍有異心,便是辜負了皇上的一片苦心。”
十一月初,雍正皇帝親自為年羹堯和隆科多主持了一場盛大的過繼儀式,正式將年熙納入隆科多門下。命運弄人,年熙并未能享受這份突如其來的皇恩。過繼后不到一個月,他便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六歲,令人扼腕嘆息。
更為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將年熙過繼給隆科多的同時,雍正突然將隆科多轉移財產的事情告訴了年羹堯。在密詔中,雍正直言不諱,表示自己與隆科多的對話一字未漏,詢問年羹堯對此事的看法。
雍正的這一互為相背的舉動,既讓隆科多與年羹堯成為了“親家”,又將隆科多的秘密暴露給了年羹堯。這使得兩位權臣都陷入了深深的迷霧之中,彼此猜忌,卻又不得不謹言慎行。這實際上是雍正玩弄控制親信的權術,巧妙地釣權臣入彀,展現了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深沉的城府。
當年熙——年羹堯的長子,隆科多的繼子,在雍正的預想中去世后,他立即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
1724年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一日,他在年羹堯的奏折上寫下了長篇朱批。在這份朱批中,雍正警示年羹堯要謹慎行事,避免倚功造過,并明確提出了三點要求:“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于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于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兩天以后的十二月十三日,雍正皇帝在給河道總督齊蘇勒的密折中寫道:“近日隆科多、年羹堯大露作威福攬權勢之態,若不防微杜漸,此二臣將來必至不能保全。爾等皆當疏遠之。”齊蘇勒作為雍正皇帝深為信任的官員之一,雍正通過向他透露這一機密消息,意在爭取他的堅定支持和深刻理解,共同維護朝廷的穩定與秩序。
朱批和密折的發出,標志著雍正的態度已從先前的試探轉為更為直接和明確的警告。這不僅反映了雍正皇帝對朝廷政治局勢的敏銳洞察,也預示了他即將對隆科多和年羹堯采取的行動。
從這個時候開始,隆科多和年羹堯就成為了雍正皇帝眼中的“盤中餐”。他們雖然位高權重,但在雍正皇帝的精心布局下,已經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境地。在紫禁城的深處,雍正皇帝繼續端坐于龍椅之上,目光如炬,仿佛在等待著下一個棋子的落下,繼續書寫著他權謀深似海的歷史篇章。
那么為何隆科多與年羹堯會成為雍正皇帝心中的“隱疾”,最終成為他刀下的祭品?請看下文為您細細道來。本文是《雍正和親信的權斗》第三篇,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