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委,你這是什么意思?我打贏仗了,你還給我降職,我得罪你了嗎?”
“胡司令,你先喝口水,冷靜一下,聽我跟你細說這中間的來龍去脈。”
“好,那你跟我好好說說,我就不信有打贏了仗還降職這回事!”
說完這句話,胡奇才氣沖沖地在南滿軍區指揮部的政委辦公室坐了下來,看著陳云的臉,期待他給出一個合理的答復。
這一幕發生在1947年的秋天,此時正值遼沈戰役進行到關鍵的時刻,那么為什么組織上會一反常態地做出給打贏了仗的胡奇才降職的決定呢?
這還要從胡奇才之前的經歷開始說起。
作為四野的一員悍將,胡奇才在整個東北的戰局中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司令員林彪,亦或是政委羅榮桓,都對胡奇才非常看重,所以在1946年的時候,胡奇才就被調到四野的四縱,做了司令員。
而這個時候,正值杜聿明率領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去進攻南滿地區的解放區。而身為四縱司令的胡奇才,自然也肩負起了守備整個南滿解放區的重任,他不僅要將解放區的成果鞏固住,而且還要打破杜聿明對于四野的威脅。
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胡奇才在跟四縱的政委彭嘉慶商量后,決定先將杜聿明大軍中由悍將李正誼所率領的25師想辦法擊破,這樣能夠很好遏制住杜聿明大軍的囂張氣焰,同樣也是兵法中所謂“拔得頭籌”的關鍵所在。
于是,在經過了跟四縱參謀部數天不眠不休的商議后,胡奇才最終決定在新開嶺一帶對李正誼的25師進行伏擊。
之所以選擇新開嶺一帶,也是頗有深意的,因為這一帶地區多崇山峻嶺。四縱的戰士藏身于山麓之中,借助密林來進行掩護,是很難被發現的,無形中也提供了一重保障。
這場伏擊的結果也是非常成功的,李正誼所率領的25師幾乎被全殲,四縱取得了非常重大的勝利和戰果,為這次對壘杜聿明的進攻打響了當頭一炮,同時也讓胡奇才頗為自得。
胡奇才本來以為自己憑借這次戰功,可以在職務上“更上一層樓”,可沒想到過了沒多久,組織上就下發了電文,在內容上,確實是將四縱和他本人表揚了一番。
可在職務上,胡奇才反而被降為了四縱的副司令員,這種“峰回路轉”,確實讓胡奇才確實沒有想到,也同時讓胡奇才感到憤慨。
于是就出現了故事開頭的那一幕,胡奇才專門來到了南滿軍區指揮部的政委辦公室,質問負責職務升遷工作的陳云,為什么自己打勝了仗,反而職務被降了,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陳云?
陳云面對胡奇才的質問,并沒有任何不滿,而是對胡奇才耐心解釋起了組織上之所以這么做的用意。原來在四縱剛剛成立的時候,四縱的總司令是吳克華,可以說四縱的架構就是吳克華一手搭建起來的。
可是后來因為現實情況的需要,吳克華被調到了其他地區工作。
但到了1947年的這個節骨眼兒上,組織上又將吳克華調回了四縱,作為四縱的老司令員,既然讓讓吳克華重新回來,那么他擔任副司令顯然是不合適的,于是就只能讓胡奇才降一降,擔任副司令,而讓吳克華恢復到原來的司令員位置。
這一切其實都是組織上為了大的形勢考慮而做的安排。而了解了組織上的安排以及考量之后,胡奇才也接受了組織上的建議,畢竟身為一個革命軍人,本身就應該有為了革命犧牲和接受安排的覺悟。
在之后的戰斗中,胡奇才也并沒有因為自己的不滿,而跟吳克華產生什么矛盾,兩個人反而是親密無間地合作了起來。在隨后整個遼沈戰役中最為重要的塔山阻擊戰里,胡奇才也發揮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
在戰前,胡奇才曾經前往塔山地區偵查過當地的地形,發現在幾個關鍵的地方并沒有布置相應的火力,也沒有安排上足夠的防御工事,于是胡奇才便向組織上建議,火速將這幾個地方進行一些防御工事的修筑。
后來塔山阻擊戰真正開始后,胡奇才的這個遠見,也被證明是相當有效的,正是因為在幾個關鍵部位安排了足夠的火力,塔山阻擊戰最終才沒有出現問題,而塔山的勝利,也為整個遼沈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勝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