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需求的變化正在改變著行業的產品結構,“低溫冷凍”似乎成為一種更健康的消費標識為大眾所接受、推崇。細分到乳制品領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常溫奶換成了低溫奶、常溫奶制品零食換成了低溫奶酪棒……
低溫VS常溫,誰更有“優越感”?
整個低溫冷凍食品市場迎來高速發展,吸引了行業上下游紛紛加碼布局該領域。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種現象,或者說是不少人的“心理認知”——低溫的“優越感”相比常溫似乎更強。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乳制品領域。
雖說在產品結構上,目前國內乳品消費仍以常溫奶為主。但隨著人們對健康品質消費需求的提高、冷鏈設施和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認知度的日趨成熟,新鮮度和營養價值更高的低溫巴氏鮮奶成了增速極為明顯的一個細分品類。各大乳企都在加碼低溫奶領域。
就像人們說的那樣,時尚是一個輪回。這句話在乳制品領域同樣適用。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國牛奶市場亟需提振之力,多家乳企先后成立,并開始引進滅菌乳生產技術和設備。由于整體技術條件有限,通過巴氏殺菌法制成的低溫奶,也就是鮮牛奶,短暫成為乳制品市場的主流。
很快,UHT滅菌技術的引進讓常溫奶生產成為現實。由于常溫奶沒有低溫運輸條件的限制,且價格較低、方便貯存,因此很快俘獲消費者喜好成為他們日常更愿意選擇的乳制品品類,一定程度上擠壓、甚至取代了低溫奶的江湖地位。
如今,乳制品行業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消費者健康觀念的改變,人們更加重視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對低溫奶的需求也實現了增長,曾經被擱置在角落的低溫奶再次被抬上桌,加之冷鏈技術的成熟和設施的完善,低溫奶在運輸和存儲方面的發展壓力得到緩解。
低溫奶的需求正在進一步釋放,需求推動供給,乳企們應需發力紛紛拿出看家本領不斷引入新技術,提高低溫牛奶的品質、口感、保質期,疊加冷鏈技術的發展,低溫牛奶實現全渠道穩步增長。數據顯示,天貓、京東、抖音平臺2024年第一季度低溫牛奶銷售額分別同比上升24%、6%、12%。另據凱度數據顯示,全國低溫鮮奶滲透率從2018的18%上升至2023年的39%。
凱度消費者指數北方區總經理趙暉曾表示,低溫鮮奶憑借天然的健康屬性,在液奶中地位越來越重要。消費者更青睞具備鮮活營養元素的產品,購買滲透率呈現增長趨勢。
常溫奶VS低溫奶,誰主沉???
明星賽道從來不缺逐鹿者。當低溫食品成為當代消費者日常必不可少的飲食存在,品牌們也應需發力,以新一代人群喜歡的方式與他們溝通,誓要竭盡畢生之力搶奪年輕人的冰箱一角,打贏這場低溫市場爭奪戰。
在低溫奶市場上,不管曾經是否立足于低溫奶賽道,幾乎所有的乳企,都開始重視低溫奶品類。大廠們憑借著自身既有的優勢近幾年陸續推出了多款低溫奶產品,搶灘新高地;地方知名乳企如光明、新乳業等則是借勢而為,頻繁研發新品、擴大物流運輸范圍。
縱觀整個低溫奶市場,蒙牛旗下有每日鮮語、現代牧場;光明旗下有優倍、致優;新乳業旗下有今日鮮奶鋪、24小時;君樂寶旗下有悅鮮活;認養一頭牛旗下有噸噸奶、低溫娟姍奶等,以及雀巢中國的A2β-酪蛋白鮮牛奶,簡愛的父愛牧場鮮牛奶等新晉品牌。
此外,羅森、7-Eleven等品牌便利店以及盒馬、奧樂齊、叮咚買菜等大型商超中,自有品牌的低溫鮮奶也正在進行低溫乳品消費市場“攻城略地”。
當然還有和低溫鮮奶不分伯仲的低溫酸奶,比如,從低溫酸奶衍生出的“酸奶碗”吃法在年輕人群體走紅后,各大乳企也緊跟潮流,推出上為谷物果干、下為低溫酸奶的拌酸奶產品,如樂純的翻樂碗、衛崗的整谷專家、吾島的格蘭諾拉......在購物平臺搜索之后不難發現,多數產品的銷量都達到了萬份以上。
如今,逐漸完善的基礎設施、技術研發端的突破、產品創新上的拓展、渠道端的布局與完善.....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品牌們創新力的極致彰顯,低溫奶時代一觸即發。
未來已來,市場迅速擴容的大背景下,整個行業顯然還積蓄著更為旺盛的生命力等待釋放。目前,成熟市場例如華東地區,以上海為標桿,不斷下沉市場,同時利用高端產品打開天花板;此外,西南、東北、華中、華北地區的低溫奶消費有望加速,且這些地區奶源相對充裕,大型低溫奶乳企的運作經驗豐富、搶占增量市場成功概率較高。
來源:納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