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歷史的應該知道,隋文帝所有的子女均為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所生,真正做到了“不生異腹子”的承諾。隋文帝建立隋朝登基的時候,是將嫡長子楊勇冊封為皇太子,其他的兒子則都是封王,比如嫡次子楊廣,便是在581年被封為晉王。而楊勇,則是位居太子之位20年之久。
但是在開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廢掉了嫡長子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嫡次子楊廣為太子;
仁壽四年(604年),雖然隋文帝在病重時曾想要廢掉楊廣的太子之位,復立楊勇為太子;但是此事被楊廣與尚書左仆射楊素得知,隋文帝很快便去世了,楊勇不僅沒有被復立為太子,而且還被一紙詔書賜死(其實是隋煬帝假傳的隋文帝詔書)。
就這樣,隋文帝去世后,其嫡次子楊廣繼位,史稱隋煬帝。
世人皆知,隋朝與秦朝一樣,“二世而亡”。所以我們一般認為隋朝便只有兩位皇帝,一位是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夫君隋文帝楊堅,一位是文獻皇后的次子隋煬帝楊廣。
但實際上,除了楊堅與楊廣外,隋朝還有三位皇帝,一位是獨孤伽羅的孫兒,另外兩位是獨孤伽羅的曾孫。
只是此三人雖然都曾被扶上皇位,但結局一個比一個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宇文化及的傀儡皇帝——秦王楊浩
秦王楊浩是秦孝王楊俊的嫡長子,楊俊的發妻、秦王妃崔氏所生。
楊俊是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所生第三子,除了廢太子楊勇、隋煬帝楊廣外,便是楊俊最為年長。開皇元年(581年),楊堅繼位后,便將三子楊俊冊封為秦王。
楊俊一開始還是很得文帝重用的,先后任河南道行臺尚書令、洛陽刺史、秦州總管、揚州總管等職。但是慢慢地楊俊卻變得越來越驕奢,而且好女色,這讓王妃崔氏很是妒忌,所以便給自己的夫君下毒,使得楊俊開始臥病在床。
開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將楊俊召回京城問罪革職,只保留其秦王的名號。
因王妃下毒,開皇二十年(600年)楊俊便病逝了,去世時僅30歲,被文帝追謚為秦孝王。
楊俊一生中生有兩個兒子,一位是王妃崔氏在開皇六年所生嫡子,一位是楊俊的妾室所生庶子。按理說楊俊去世后,王妃所生的嫡子楊浩應當承襲秦王爵位,但是因其生母崔氏害死秦孝王楊俊,而被文帝賜死;如此一來便只剩下庶子楊湛,然而楊湛的生母也因罪而被廢黜。
群臣便上奏文帝:《春秋》中有言“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反之母親獲罪,自然也會連累兒子。
就這樣,楊俊去世后,兩個兒子都受母牽連不能承襲秦王爵位。
仁壽四年(604年),皇太子楊廣繼位,史稱隋煬帝。
隋煬帝下旨讓侄兒楊浩冊封為秦王,畢竟侄兒對自己的皇位絲毫沒有威脅;隋煬帝不僅將侄兒封為秦王,而且還讓侄兒擔任河陽都尉一職,讓其有一份差事。
然而大業九年(613年),楊浩便被伯父削爵革職:
便是在這一年,禮部尚書楊玄感趁著隋煬帝出征、遠赴遼東之時,在黎陽起兵造反。隋煬帝隨即便下令回軍壓制楊玄感叛亂,宇文述被封為左翊衛大將軍率兵征剿楊玄感。在此期間宇文述曾給楊浩寫信,而楊浩也曾到宇文述的營帳中與宇文述見面,之后二人又遣士兵來往幾次。
此事被朝臣得知后便向隋煬帝上疏彈劾,楊浩是諸侯,宇文述是手握重兵的大將,二人如此來往確實不妥。隋煬帝便下旨,直接廢掉了楊浩的秦王之位,并且將其革職。
就這樣楊浩僅在秦王之位上9年的時間,便被廢掉了。
沒想到五年后,楊浩會被扶上皇位。
大業十二年,隋煬帝巡游江都,因為瓦崗寨的李密率兵占領螺口,導致隋煬帝無法西歸,便暫時留在了江都。沒想到隋煬帝在江都停留一段時間后便不再想回京師,反而打算將丹陽(南京)作為新的都城。然而隋煬帝身邊的護衛大多都是西北關中人,時間久了自然會思念親人,然而隋煬帝卻沒有西歸的意思。
兩年后,隋煬帝身邊的護衛們便將宇文化及推為首領起兵叛亂,并縊殺了隋煬帝。
隋煬帝去世后,宇文化及自然需要扶持一位傀儡皇帝,一開始宇文化及想要將文獻皇后所生的第四子蜀王楊秀為新帝;但眾人都不贊同,楊秀雖然已經被隋煬帝幽禁多年,但是有膽氣而且豪爽,若是將楊秀扶上皇位恐難以駕馭,畢竟宇文化及等人只是想要一位傀儡皇帝而已。
就這樣楊秀以及他的七個兒子,皆被宇文化及所殺。
緊接著,宇文化及又除掉了隋朝的其他宗室以及外戚。
而宇文化及最終之所以選擇楊浩,是因為楊浩同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素有往來,宇文智及想辦法保全了楊浩,并且勸說自己的哥哥宇文化及,以隋煬帝蕭皇后之命,在大業十四年三月將楊浩扶上了皇位,年號天壽。
至于宇文化及,則是自稱為大丞相,位居百官之上。
而楊浩雖然被扶上了皇位,但只負責發布詔令、敕書而已。
宇文化及在率部返回長安的時候,楊浩也被強行帶著一起前往長安;然而宇文化及在鞏縣遇到了瓦崗寨首領李密,并且慘敗,只剩下兩萬人逃到了魏縣。
這年九月宇文化及自立為帝,年號天壽,派人將楊浩毒害。
就這樣楊浩僅在“皇位上”六個月的時間,便被宇文化及所害。
李淵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
按照輩分的話,楊侑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兒,也就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曾孫。
楊侑的父親楊昭,是隋煬帝的發妻蕭皇后在開皇四年(584年)所生。楊昭出生后,文帝便將孫兒養在了宮里,文帝不僅十分喜歡楊昭這個孫兒而且感嘆其有長者的心性。
在楊昭僅7歲的時候,文帝便將其封為河南王。
開皇十七年時,文帝為其娶妻崔氏為河南王妃。
仁壽元年(601年),楊昭的父親楊廣被冊立為皇太子,楊昭作為楊廣嫡長子承襲了其父晉王的爵位,并被祖父委以重任。
三年后,文帝去世,楊廣繼位,楊昭被冊封為皇太子,這是隋朝的第三位皇太子。
楊少不僅生性謙和仁愛、素來節儉,而且頗有武力,若當真能繼承皇位的話,或許隋朝不至于“二世而亡”;然而大業二年(606年),楊昭便去世了;隋煬帝下旨將楊昭追謚為元德太子,并且將楊昭三個尚且年幼的兒子都冊封為親王。
楊昭去世后,楊廣大可以將其他的兒子冊封為皇太子,然而楊廣跟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偏愛嫡長子;雖然嫡長子去世,但是仍舊不想將皇位傳給其他的兒子,而是一直將太子之位空著,十分重視楊昭留下的三位幼子,甚至在東征時將朝政交給年幼的孫兒。
楊侑是元德太子楊昭唯一的嫡子,為楊昭的繼妃韋氏在大業元年所生,大業三年時被封為陳王(后改為代王)食邑萬戶。楊侑從小便十分聰慧,器宇不凡,隋煬帝在東征時便讓嫡孫楊侑留守長安城;大業十一年時,楊侑跟隨祖父一起巡幸晉陽(太原),被祖父任命為太原太守。
在太原太守的位置上時間很短,楊侑便奉命鎮守京師。
如此便可見隋煬帝對嫡孫的偏愛,然而大業十三年時,太原太守李淵(隋煬帝四姨母所生的兒子)起兵,并且在這年十一月攻入京師,將楊侑扶上了皇位,改年號為義寧。
李淵最終的目的其實是奪位稱帝,奈何實際還不成熟,只能先扶持一位傀儡皇帝。
而負責鎮守京師的皇孫楊侑便是最合適的人選,大業十四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得知消息的李淵很清楚他稱帝的時機到了,所以便在這年的五月逼迫楊侑禪位與自己,建立大唐,年號武德
至于楊侑,在皇位上177天后,被李淵降為酅國公,在長安閑居。
然而武德二年,楊侑便去世了,年僅15歲,李淵將其追謚為“隋恭帝”,葬入莊陵。
王世充的傀儡皇帝——皇泰帝楊侗
楊侗是元德太子楊昭的次子,其生母為小劉良娣。在隋文帝在位時,太子宮中除了太子妃之外便是昭訓的地位最高;自隋煬帝繼位后便改革了后宮的制度,將昭訓廢除,改良娣為太子妾室中地位最高。
因元德太子有兩位劉姓的良娣,為了區分,便將楊侗的生母稱之為小劉良娣。
畢竟楊侗是元德太子的次子,而大劉良娣所生的是元德太子的長子燕王楊倓。
楊侗受其父影響,生性寬厚,而且長相儀表堂堂。在其父元德太子病逝后,被祖父封為越王。
隋煬帝對元德太子頗為喜愛,然而其早逝成為隋煬帝的遺憾,所以隋煬帝便將對太子的愛轉移到了三位皇孫身上。不僅對唯一的嫡孫楊侑寵愛有加,對兩位庶出的孫兒也是如此。
隋煬帝每次外出,讓嫡孫楊侑負責留守長安,而讓楊侗負責留守洛陽。
在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在黎陽叛亂后,楊侗曾同尚書樊子蓋一起抵抗叛軍,在隋煬帝平定叛亂后,楊侗便奉命前往高陽拜見祖父,并被授予高陽太守一職,此時的楊侗不過只有10歲而已。
三年后,隋煬帝巡游江都,留孫兒楊侗留守東都。
大業十三年二月,瓦崗寨的李密率兵攻占了興洛倉,楊侗便派人前去征伐,結果被李密大敗,隨軍死傷過半。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叛亂,縊殺了隋煬帝。
如此一來,隋朝便沒有了一國之君。
太府卿元文都等人,認為楊侗是元德太子的次子,是隋煬帝血脈至親,而且向來頗受隋煬帝的寵愛,所以便在東都將楊侗擁立為皇帝,史稱皇泰帝,年號皇泰。
在楊侗登基后,便將祖父追謚為明皇帝,廟號為隋世祖;將父親元德太子楊昭追謚為孝成皇帝,廟號為隋世宗。其生母小劉良娣,自然理所應當為皇太后。
此時的楊侗尚且只有15歲,所以便下旨左翊衛大將軍王世充、太府卿元文都等七人處理朝政事務,并且制作金書鐵券;在當時的洛陽,這七位被稱之為“七貴”。
在楊侗繼位的同時,宇文化及也擁立了一位皇帝,按照輩分的話宇文化及擁立的天壽帝是楊侗的堂叔——秦孝王楊俊的兒子楊浩。
宇文化及所經過的地方,大多都背叛了朝廷,而歸附了宇文化及;這讓楊侗很是害怕,所以便派人前去招降瓦崗寨的李密,李密率部歸降了楊侗。李密奉皇泰帝楊侗之命東征宇文化及,若是打了勝仗便會上奏楊侗。
皇泰元年(618年),王世充設計除掉了左驍衛大將軍、魯國公元文都等人,在除掉元文都這天,王世充便被皇泰帝封為尚書左仆射,總管朝中各項事務,成為真正掌握實權的權臣。
楊侗因為王世充除掉元文都等人而耿耿于懷,更加因為王世充手握大權而心生不安,所以便想要密謀除掉王世充,但始終沒能成行;反而在王世充大敗李密后,王世充在朝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而且有一次王世充因為吃了楊侗賞賜的食物后吐了,所以便懷疑楊侗對其下毒,便不再朝見楊侗。但朝中大小事還要依仗王世充,楊侗便不得不下詔將王世充拜為相國,封為鄭王,并且加九錫之禮。
?九錫之禮?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或大臣中有特殊貢獻者的九種禮器,象征著極高的榮譽和地位。
像王莽、曹操、孫權等都接受過九錫之禮,而且宋齊梁陳四朝一直到隋唐的皇帝也都接受過九錫之禮。所以提到“九錫之禮”,便是篡權奪位。
像王莽,在接受九錫之禮后,便建立了新的王朝——東漢;
像曹操,在接受漢獻帝的九錫之禮后,便建立了魏國;
像孫權,在接受了曹魏的酒席九錫之禮后,便建立了東吳。
而很快,王世充便逼迫楊侗禪位給自己,建立鄭國。
而楊侗,則是被王世充降封為潞國公。
皇泰二年(619年),禮部尚書裴仁基等幾十人密謀除掉王世充,重新擁立楊侗為帝。然而此事被王世充提前得知,裴仁基等人全部被王世充所殺,并且被滅三族。
這年六月,在兄長王世惲的建議下,王世充毒害了楊侗。
楊侗去世后,被王世充追謚為恭皇帝。
結語
除了隋文帝楊堅與隋煬帝楊廣外,其實隋朝末年還有三位皇帝:
皇泰帝楊侗
隋恭帝楊侑
天壽帝楊浩
只是除了隋文帝與隋煬帝外,另外三位皇帝都沒有實權,不過是隋朝末年群雄擁立的傀儡皇帝而已;如此便注定了他們必然不會善終。
而除了一孫兩曾孫外,隋文帝與文獻皇后的子孫后代大多都沒有善終,這或許是二人都沒有意料到的。只能說在群雄割據的時候,生在皇家還不如做一普通人,最起碼還能善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