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統計,阿爾茨海默病在女性群體中的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過去,有人用“女性壽命更長”來解釋這一現象,但真相似乎遠不止如此。在一系列研究中,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基因差異、大腦網絡連通性以及激素變化等多重因素交織,可能共同助推了女性更易受到阿爾茨海默病青睞的悲劇。
◎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大腦后部與短期記憶緊密相關的網絡連接往往會變得更強。從認知功能角度看,這種強化帶來了好的方面,女性在短期記憶測試中可能表現更優,但這也意味著,這些區域承擔了更高負荷的任務。而當APOE-ε4變異、Tau蛋白沉積等“壞因子”出現時,這些“高負荷”網絡節點就可能更快被侵蝕,引發更嚴重、更迅速的阿爾茨海默病病程。
■劉建國
阿爾茨海默病是大家最熟悉、最常見的一種癡呆,又被稱為“記憶的橡皮擦”,它會漸漸擦去患者人生的記憶。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女性患者數量為男性患者的兩倍,且更年期是女性患病的重要階段。
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癡呆呢?過去,有人用“女性壽命更長”來解釋這一現象,但在一系列研究中,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基因差異、大腦網絡連通性以及激素變化等多重因素交織,可能共同助推了女性更易受到阿爾茨海默病青睞的悲劇。
阿爾茨海默病為何如此可怕?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數據顯示,我國有近100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造成的經濟負擔已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7%。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預計將在2050年激增至1.52億,我國也將面臨4000萬患者的照護難題,給家庭和社會構成挑戰。
然而,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仍顯匱乏。比如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老年人出現記憶下降等只是年紀大了的自然衰老,無須主動就診,遑論接受正規治療,因此相當一部分患者錯失了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延緩病情發展的寶貴時間。
阿爾茨海默病通常起源于輕微的記憶力下降,但最終可能會發展到嚴重的思維障礙、語言障礙、行為改變,甚至難以完成穿衣、進食等日常活動。作為最常見的癡呆類型,阿爾茨海默病不僅剝奪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其沉重的負擔。
阿爾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是,包括大腦中淀粉樣斑塊(AmyloidPlaques)和Tau蛋白纏結(TauTangles)的出現,這兩種異常蛋白沉積會破壞神經元和突觸連接,導致大腦功能的逐步衰退。
女性緣何比男性更容易癡呆?
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會出現淀粉樣蛋白斑塊沉積,或者神經原纖維纏結,而這兩種現象與β-淀粉樣蛋白(簡稱Aβ)、Tau蛋白有關。β-淀粉樣蛋白積累過多,會產生淀粉樣斑塊沉積,影響到神經傳遞,誘發阿爾茨海默病;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會產生神經原纖維纏結,影響到患者的記憶力等。
而女性易患“癡呆”的三大原因有:
1.絕經后卵泡刺激素不受控制: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生命健康學院葉克強教授團隊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熊婧副主任醫師曾經在Nature期刊發表文章,首次揭示了卵泡刺激素增高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
對女性而言,卵泡刺激素起著促進卵泡發育和成熟的作用,參與正常月經的形成,但它的產生也受卵巢雌性激素的反向調控。隨著年紀的增大,尤其是女性絕經后,雌激素分泌減少,卵泡刺激素不受控制,含量急劇升高,并會激活大腦中的一條神經信號通路,導致Aβ和Tau蛋白病變,增加了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2.雌激素可能會在老年時成為神經毒物:除了卵泡雌激素,雌激素本身對大腦神經元也有影響。一篇發表在AdvDrugDelivRev的文章表明,大腦的海馬和皮質神經元中存在很多雌激素受體。當雌激素與雌激素受體結合時,可以通過維持鈣的平衡、增強糖酵解、清除β-淀粉樣蛋白等來增強神經元的防御和生存。但是當神經系統退化時,雌激素可能加大鈣失調的負荷,進一步加劇神經退行性過程,誘發癡呆的產生。
另外,女性絕經后,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升高,導致穿越血腦屏障的雌激素減少,雌激素利用水平下降,這也成為加速癡呆的重要原因。
3.女性體內鋅含量多:墨爾本大學的科研團隊發現,女性更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或許與她們腦內細胞遠強于男性的鋅釋放能力有關。
神經細胞對鋅離子的再吸收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減退,導致過量的鋅離子游離在細胞周圍,間接造成β-淀粉樣蛋白堆積。而女性的鋅離子釋放能力更強,則會進一步加劇鋅離子累積,這種差異也可能是女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遠多于男性的誘因之一。
女性大腦的“隱形特質”,既有優勢又有“磨損風險”
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個概念叫“前期(Preclinical)”。這部分人腦中已經有淀粉樣蛋白或Tau蛋白的異常累積跡象,但生活和認知功能尚未出現明顯障礙。如果我們能在這一階段識別出高風險人群并進行干預,或許能夠有效延緩疾病的進展。
耶魯大學神經科專家Dr.CarolynFredericks及其團隊的研究發現:Tau偏愛“高流量”網絡。研究發現,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大腦后部與短期記憶緊密相關的網絡連接往往會變得更強化。從認知功能角度看,這種強化帶來了好的方面,女性在短期記憶測試中可能表現更優,但這也意味著,這些區域承擔了更高負荷的任務。而當APOE-ε4變異、Tau蛋白沉積等“壞因子”出現時,這些“高負荷”網絡節點就可能更快被侵蝕,引發更嚴重、更迅速的阿爾茨海默病病程。
總的來看,女性大腦的“特殊之處”既可能帶來一段時間內更好的記憶力或認知表現,但也意味著在年齡增長和激素水平波動(尤其是絕經期后)的背景下,風險因素更加集中地沖擊這些核心網絡。猶如一條繁華大街的“先天優勢”——吸引更多人流和發展機遇,卻也承擔著更大的磨損和潛在危機。
為女性爭取更多“健康年”
正如Fredericks博士所總結的那樣:女性大腦既有“更高效”的一面,也面臨“更多磨損”的潛在陷阱。攜帶APOE-ε4變異、經歷更年期激素波動,再加上大腦網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這些因素共同指向了阿爾茨海默病高風險的“女性版路徑”。
然而,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正在加速繪制更精準的“大腦連通性藍圖”:從發現Tau蛋白優先累積在“高流量”網絡,到探討在女性腦中如何結合絕經時間、激素替代療法等因素給予更精準的干預,再到評估女性與男性在突觸密度等微觀層面的差異,一切都在為未來的早期篩查和個性化治療鋪路。
隨著抗體藥物和小分子藥物的持續研發,阿爾茨海默病領域正邁向從病理源頭上干預,阻斷或減緩疾病的發展。然而,如果不將“性別差異”納入研究設計,就可能錯失個性化醫療最關鍵的切入點。正如Fredericks博士所說,她和團隊希望未來在臨床試驗中,對女性和男性分別進行療效及安全性評估,這樣才能給臨床醫生提供更精確的用藥指南。
四招幫你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一、勤刷牙,最好一天刷兩次,其目的是防止牙齦炎。很早就有人發現牙齦炎和阿爾茨海默病有關,他們認為導致牙齦炎的牙齦卟啉單胞菌可以入侵腦組織,并通過分泌牙齦蛋白酶對神經細胞造成損傷。不久前,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一群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證實,牙齦炎傷害的就是大腦內專門負責記憶功能的海馬體。
二、保護聽力,及時安裝助聽器。此前早有研究顯示,聽力下降和阿爾茨海默病有關聯。研究顯示,大約有30%的阿爾茨海默病和聽力受損有關,個中原因除了聽力下降導致腦部接收的信息刺激減少之外,還和聽力受損者更不愿意社交,從而更容易演變成抑郁癥有關系。
三、盡量少吃鹽,減少鈉的攝入量。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的科學家用小鼠做實驗,發現過量的鈉攝入除了會增加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發病率之外,還會通過一個特殊的蛋白酶控制回路刺激濤蛋白(Tau)的過度磷酸化,后者早已被證明能夠直接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相關論文發表在2023年4月19日出版的《英國藥學雜志》上。
四、規律運動,有助于頭腦健康。規律運動也是穩定血壓、血糖和體重水平的一劑“良藥”,還能幫助精神壓力的釋放。
當我們了解了更多疾病背后的機理,真正的“未病先防”才能成為現實。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通過早期基因檢測、大腦成像以及更細致的激素管理,女性患者可以在阿爾茨海默病到來之前就做好“防守”,從而延緩乃至阻止疾病的侵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