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風起云涌,別看每個月車企在銷量上廝殺得厲害,最終把市值做大,才能賺到錢、走得遠。曾經在全球的車企集團中,市值靠前的都沒有中國車企份。靠著新能源、智能化,不少車企就坐上了火箭,一舉超過那些老牌車企。比如去年6月,比亞迪就反超大眾,首次成為全球車企市值第三。最近,2024全球上市車企市值榜又發布了,今天咱們挑中國車企的榜單來看看,TOP 10是怎樣個排名。
TOP 10:小鵬汽車
市值:114.43億美元
小鵬2024年上旬的時候狀態令人擔憂,還好天助腳踏實地人,從第三季度開始有所好轉,全年也交出一份還算滿意的答卷。2024年全年累計交付新車近20萬輛,特別是12月份憑借著MONA M03和小鵬P7+,單月交車近3.7萬輛。在逐步向好的成績單面前,市場也對小鵬恢復了信心,股價也慢慢回升。目前市值保住了中國車企TOP 10的位置。
TOP 9:廣汽集團
市值:132.06億美元
廣汽集團市值132.06億美元,排在第九。盡管今年廣汽集團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以致當老大的不得不出來訴苦,但總體來說去年廣汽集團還是盡量hold住了銷量。全年累計賣出200.3萬輛,同比是下跌了;不過從趨勢來說下半年銷量環比連續增長,沒有壞到底。而且出口方面也賣出了近13萬臺車,同比增長67.6%。只是營收和歸母利潤就沒那么好看了,加上新能源步伐邁得不夠快,留給廣汽時間不多了。
TOP 8:長安汽車
市值:159.03億美元
第八名長安汽車,從銷量來看,長安2024年全年銷量達到268.3萬臺,同比微增了5.1%,保持連續5年同比正增長,且創下了近7年以來銷量新高。旗下諸如CS系列、UNI系列都在細分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且在自研技術上也得到業界的認同。多方面因素綜合下彰顯長安的長期實力,所以市值上也表現出比較穩健的增長態勢。
TOP 7:吉利汽車
市值:192.22億美元
吉利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市值為192.22億美元,在中國車企里面排第七。去年車市非常卷,吉利在贊同卷與反對卷之間,選擇了罵罵咧咧地暗暗卷。因此銷量上也蠻過得去,吉利控股集團全球銷量333.7萬輛,同比增長約22%。其中新能源賣出148.8萬輛,滲透率將近一半了,這使得吉利在新時代車市競爭中保持足夠競爭力,但是利潤端正承受較大壓力。
TOP 6:理想汽車
市值:258.03億美元
理想在新勢力里面一直維持著銷量榜首地位,這讓它一度樂此不疲地發周榜。去年全年交付破50萬輛新車。對比其它深陷虧損陷阱的新勢力,理想也已經實在八個季度盈利了。只不過因為2024年以來理想先后遭遇MEGA失利、凈利潤增長同比下滑、問界瓜分市場等挑戰,受到資本市場的冷遇,市值沒有太大起色。
TOP 5:長城汽車
市值:265.11億美元
進入TOP 5,長城汽車當仁不讓地擠了進來。按照銷量來說,長城2024年成績并不算好看,累計賣出123.3萬輛,同比僅增0.21%。這數字還不到吉利的一半。但是長城的單車價格和營收厲害,賣出20萬以上車型31萬輛,同比增長38.3%;前三季度的營收1422.54億元,同比增近20%。單車的綜合收入在如此卷的市場環境下,依然達到了16.66萬元,比2023年同期提升了2.83萬元。
TOP 4:賽力斯
市值:275.9億美元
在新勢力里頭,理想本是銷量和市值的“雙料”老大,哪知馬失前蹄,被賽力斯后來居上,搶了市值第一的頭牌。跟華為深度綁定的賽力斯,前期表現并不怎么好。至到問界新M7上市之后,銷量開始飆升。更恐怖的是旗艦車型問界M9(參數丨圖片),以50萬元級的價格直接拿下細分市場銷冠。去年一季度賽力斯已經扭虧為盈,并實現現金流轉正,這讓蔚小理等一般新勢力前輩汗顏。因此資本更加看好賽力斯了。
TOP 3:上汽集團
市值:329.21億美元
去年是上汽很難的一年,后面可能還有很多年。而此前憑借著合資+自主兩條線都賣得不錯,上汽集團已經連續18年穩坐國內銷量最高車企集團寶座。去年累計銷量401.3萬輛,同比下跌2成,被比亞迪爬了頭。上汽管理層也被迫面臨大調整,新總裁甚至發出“學會跪著做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感慨。
TOP 2:比亞迪
市值:1078.49億美元
比亞迪無疑是中國車企的明星,趁著新能源東風,身價水漲船高,市值一度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三。根據比亞迪公布的2024第三季度財報,其營收首次超越了特斯拉。不過凈利潤方面,特斯拉則比比亞迪高出約40個億人民幣。而且在市場前景和增長空間方面,資本也更看好特斯拉,因此盡管比亞迪已經很出色,但市值跟特斯拉相比還是小了10倍!這需要比亞迪今后還得加油創新,賣車同時想辦法拉高凈利潤。
TOP 1:小米
市值:1120.06億美元
2024年車企市值最大變化在于拿下第一的是小米,以1120.06億美元替代了比亞迪,居于中國車企第一、全球第三。可縱使如此,小米只能算是半道出家的車企,其業務板塊中汽車還只占小部分,并且其營銷能力更優勝于產品開發能力,至少目前如此。根據小米集團2024第三季度財報,其汽車業務部分總收入僅為95億人民幣。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SU7的成功,確實令小米的身價暴漲。隨著小米YU7等后續車型補充,以及智能駕駛核心技術的提升,小米汽車未來成為“特斯拉第二”也未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