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夜,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天地間一片銀白。在一個偏遠小鎮的破舊客棧里,燭火搖曳,二十出頭的秀才楊生正獨自坐在屋內,對著一本泛黃的書卷苦讀。
為了即將到來的鄉試,他已在這客棧閉門苦學了數日,滿心渴望能一朝成名,光宗耀祖。
就在楊生揉了揉酸澀的雙眼,準備稍作休息時,房門 “吱呀” 一聲被輕輕推開。
他驚愕地抬眼望去,只見一位身著紅色羅裙的女子悄然步入。那女子面容嬌艷,眉眼含情,肌膚勝雪,一頭烏發如瀑布般垂落,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無盡的嫵媚。
“公子,這寒夜漫漫,奴家見你屋內燈火未熄,便冒昧前來,想與公子共賞這風雪之景,不知公子可愿?” 女子朱唇輕啟,聲音軟糯,如黃鶯出谷。
楊生頓時面紅耳赤,慌亂地站起身來,結結巴巴地說道:“姑娘,這……這于禮不合,你我男女獨處一室,恐惹人非議。”
可他的目光卻忍不住在女子的美貌上流連。
女子輕輕一笑,蓮步輕移,緩緩靠近楊生,身上的香氣縈繞而來。“公子不必拘謹,你瞧這窗外雪景,如此美妙,若無人相伴,豈不辜負?”
說著,她的手指輕輕劃過楊生手中的書卷。
楊生只覺心跳如雷,平日里熟讀的圣賢書此刻仿佛都拋到了九霄云外。
在女子的軟語溫存、秋波暗送之下,他終究沒能守住心防,與女子一夜纏綿。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屋內,楊生悠悠轉醒,卻發現身旁的女子早已沒了蹤影,只余一縷淡淡的香氣縈繞在枕邊。
他心中一驚,恍惚間以為昨夜只是一場春夢,可凌亂的床鋪和身上的痕跡又分明昭示著一切的真實。
“難道是哪家的姑娘,與我一夜歡愉后羞于見人,悄悄離去了?” 楊生暗自思忖,心中竟涌起一絲失落。
他起身整理衣衫,試圖將昨夜的荒唐拋諸腦后,重新沉浸到書卷之中。
然而,當夜幕再次降臨,窗外寒風依舊呼嘯,那扇門卻又緩緩打開。還是那身紅裙,還是那張嬌艷動人的面容,女子蓮步輕移,再次出現在楊生面前。
“公子,昨夜的歡愉,你可還滿意?” 女子笑語盈盈,眼中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哀傷。
楊生的臉瞬間漲得通紅,他慌亂地避開女子的目光,囁嚅道:“姑娘,昨夜之事,實乃……”
女子輕輕擺手,打斷了他的話:“公子不必多言,奴家自知身份低微,不敢有過多奢望。只是,奴家有一事相求,還望公子應允。”
楊生微微一愣,猶豫片刻后問道:“姑娘但說無妨,若我力所能及,定當相助。”
女子的眼中閃過一絲希望,她緩緩說道:“奴家本是外鄉之人,多年前與家人失散,流落至此。前些日子,聽聞家人可能在鄰縣出現,奴家想去尋親,可路途遙遠,又身無分文……公子飽讀詩書,才高八斗,若能幫奴家寫封書信,引薦給當地的大戶人家,或許奴家就能有個落腳之處,也好早日尋得親人。”
楊生心中一松,原以為女子會提出什么難以啟齒的要求,不過是寫封信而已,當下便爽快地答應道:“姑娘放心,這不過是舉手之勞,我即刻便為你寫來。”
女子面露喜色,連忙從懷中掏出一方手帕,遞給楊生:“公子大恩,奴家無以為報,這手帕便當作信物,待奴家尋得親人,日后定當重謝。”
楊生接過手帕,觸手柔軟,上面繡著一朵精致的梅花,散發著陣陣幽香。
他輕輕點頭,看著女子的眼神多了幾分憐惜:“姑娘保重,望你早日與親人團聚。”
女子深深一福,轉身離去。楊生望著她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許久才回過神來,坐在桌前,提筆為女子寫起了書信。
此后,日子一天天過去,楊生繼續埋頭苦讀,偶爾想起那個紅裙女子,心中也只是泛起一絲漣漪。鄉試的日子日益臨近,他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備考之上,漸漸忘卻了這場突如其來的艷遇。
后來,楊生在鄉試中高中舉人,一時間聲名大噪,鄰里鄉親紛紛前來祝賀,家中門庭若市。他沉醉在這功成名就的喜悅之中,那紅裙女子的身影愈發模糊,仿佛只是一場久遠的舊夢。
至于包袱里放置的那封書信和信物,也早就在他歸家之后被遺忘在了角落。
再后來,楊生成家立業,娶了當地一位名門閨秀為妻。夫妻二人琴瑟和鳴,過上了安穩富足的日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場的應酬、家中的瑣事漸漸填滿了他的生活,曾經的諾言更是被他拋到了九霄云外。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楊生已官至知府,仕途順遂,家庭美滿。他的府邸雕梁畫棟,奴仆成群,盡享榮華富貴。
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令人敬仰的官員,可又有誰還記得多年前那個寒夜客棧中的荒唐事呢?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即將打破他平靜的生活。
那是一個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的夏日,天空中烏云密布,電閃雷鳴。
楊生正在府衙中處理公務,突然,一名衙役匆匆闖入,臉色慘白地跪地稟報:“大人,不好了,咱們老家的村子……遭災了!”
楊生心中一驚,手中的筆 “啪” 地掉落,他顫抖著聲音問道:“到底怎么回事?快說!”
衙役哽咽著說道:“先是暴雨傾盆,引發了山洪,洪水如猛獸般席卷了整個村子,許多房屋瞬間被沖垮,村民們死傷無數;緊接著,疫病橫行,幸存的人也紛紛病倒,上吐下瀉,高燒不退,村里哀鴻遍野……”
楊生如遭雷擊,癱坐在椅子上,腦海中一片空白。許久,他才緩過神來,立刻安排好手頭的事務,心急如焚地趕回村子。
一路上,楊生望著車窗外荒蕪的景象,心中滿是悲痛。
曾經那個寧靜祥和的村子,如今已面目全非,殘垣斷壁隨處可見,尸體橫七豎八地躺在路邊,散發著陣陣惡臭。幸存的村民們個個面黃肌瘦,眼神中充滿了絕望與無助。
他走進自家的院子,曾經的歡聲笑語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如今卻只剩下一片死寂。
老母親的房間里,衣物散落一地,那張熟悉的床榻上空空如也,楊生的雙腿一軟,跪倒在地,淚水奪眶而出:“娘……孩兒不孝,是孩兒害了您,害了全村人啊……”
原來,在村子里四處奔走救助百姓的過程中,楊生聽聞了一些傳言。
有人說,在災難來臨前的夜晚,曾看到一位身著紅裙的女子在村子上空飄蕩,口中喃喃自語:“失信之人,必遭天譴……”
還有人說,那女子面容哀怨,眼神中透著無盡的恨意,所到之處,烏云更濃,雷電更甚。
楊生心中一凜,他知道,這定是當年客棧中的那位女子。他想起女子離去時的落寞背影,想起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如今卻如泡沫般破碎,悔意如潮水般將他淹沒。
楊生四處打聽,終于得知當年那女子名叫蘭花,本是鄰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丫鬟,因與主人家的公子暗生情愫,私定終身,卻被狠心的主母發現,將她毒打一頓后扔出了家門。
蘭花無家可歸,又身染重病,在那個寒夜,她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了客棧中的楊生,以為遇到了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卻不想等來的是無盡的失望。
她在貧病交加中含恨而死,死后怨念不散,化作一縷冤魂,向龍母哭訴了自己的遭遇。
龍母心生憐憫,同時也為楊生的失信感到憤怒,于是降下詛咒,讓他老家所在的村子遭受滅頂之災,以懲罰他的背信棄義。
得知真相的楊生悔恨交加,他變賣了所有家產,辭去官職,帶著滿心的愧疚與自責,踏上了尋找蘭花墳墓的艱難旅程。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卻從未有過一絲退縮。
終于,在一個偏僻的山谷中,他找到了蘭花那座孤墳。墳上雜草叢生,墓碑早已破舊不堪,仿佛在訴說著多年的凄涼與哀怨。
楊生撲通一聲跪倒在墳前,淚水奪眶而出:“蘭花姑娘,是我楊生對不起你,我被功名利祿蒙蔽了雙眼,忘卻了對你的承諾,害你含冤而死,害了全村人性命。如今,我愿以余生贖罪,只求你能原諒我……”
他不吃不喝,在墳前跪了整整三天三夜,傾訴著自己的悔恨,祈求蘭花的饒恕。
到了第四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墳頭時,奇跡發生了。一陣清風拂過,蘭花的身影緩緩浮現,她面容依舊嬌艷,卻透著幾分清冷。
“公子,你終于來了……” 蘭花輕聲說道,眼中淚光閃爍。
楊生抬起頭,滿臉淚痕地望著她:“蘭花姑娘,我錯了,你懲罰我吧,無論怎樣,我都心甘情愿,只求放過無辜的村民。”
蘭花微微搖頭,輕嘆一聲:“罷了,看到你如今真心悔過,我心中的怨念也已消散。這多年的折磨,你我都受夠了……”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霞光萬丈,一位身著華服、頭戴鳳冠的慈祥婦人從天而降,正是龍母。
她看著楊生和蘭花,緩緩開口:“楊生,你能迷途知返,誠心悔過,實屬不易。蘭花這孩子身世可憐,怨念深重,如今你已贖清罪孽,我便收回詛咒,讓這一切苦難就此終結吧。”
楊生聞言,連連磕頭謝恩:“多謝龍母慈悲,多謝龍母慈悲……”
龍母輕輕揮手,村子里的疫病瞬間消散,幸存的村民們身體逐漸康復,被洪水沖毀的家園也慢慢恢復了生機。
而蘭花的身影在光芒中漸漸變得透明,她面帶微笑,看著楊生:“楊公子,希望你日后能銘記今日之痛,莫要再辜負他人的信任……”
說完,她化作一縷青煙,隨風而去。
楊生望著她離去的方向,重重地點了點頭。此后,他回到村子,散盡家財幫助村民重建家園。
在村子的邊上,他為蘭花立了一座新墳,每日守在墓旁,為過往的行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勸誡世人莫要重蹈他的覆轍,自己親口給出的承諾,無論如何一定要信守到底,哪怕為此上刀山下火海。
多年后,楊生在蘭花的墓旁安然離世。
據說,他死后,靈魂化作一只青鳥,飛向遠方,仿佛在追尋著蘭花的身影,去償還那一世的虧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