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政府敲定了一項新規定,該規定將以阻止從 “受關注國家銷售或進口”聯網汽車軟件,由于目前汽車基本都是聯網的,因此該法規實際上全面禁止中國和俄羅斯汽車進入美國。這一規定可能會對福特、通用汽車等大型汽車制造商,以及極星等小型制造商,甚至像 Waymo 這樣不生產汽車的公司產生廣泛影響。
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規定禁止由中國或俄羅斯擁有、控制,或受其管轄或指示的實體在美國銷售聯網汽車,即便這些汽車是在美國制造的,這一禁令將于2027年生效。
該規定涵蓋了將車輛與外界連接的所有設備,如藍牙、Wi-Fi、蜂窩網絡和衛星組件。它還涉及對攝像頭、傳感器和車載電腦等技術可能被外國對手利用,以收集有關美國公民和基礎設施敏感數據的擔憂。并且該規定將禁止中國在美國本土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
“如今的汽車配備了攝像頭、麥克風、GPS 追蹤設備以及其他與互聯網相連的技術。”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不難想象,獲取這些信息的中國對手會如何對我們的國家安全和美國公民的隱私構成嚴重威脅。為解決這些國家安全問題,商務部正在采取有針對性的積極措施,不讓中國制造和俄羅斯制造的技術出現在美國道路上。”
另外,除了車輛連接系統(VCS,即通過藍牙、蜂窩網絡、衛星和 Wi-Fi 模塊等將車輛與外界連接的系統和組件),自動駕駛系統(ADS,該系統使高度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在無需駕駛員操控方向盤的情況下獨立運行)也被涵蓋在內。規定涵蓋對使用 VCS 和 ADS 軟件的聯網汽車的進口或銷售限制,以及 VCS 硬件設備的進口限制。
“獲取這些信息的中國對手可能會構成嚴重威脅。”
軟件禁令將從 2027 款車型開始生效,而硬件禁令則要到 2030 款車型才開始實施。據路透社報道,該規定在最初提案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對重量超過 1 萬磅的車輛予以豁免,這將使比亞迪等公司能夠繼續在加利福尼亞州組裝電動巴士。
這項新規定是針對中國制造的車輛(包括電腦和電池等零部件)持續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的最新升級。如今中國汽車產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之際。該規定同樣適用于俄羅斯制造的車輛和零部件。
白宮表示,中國獲取車輛軟件給美國帶來了 “重大威脅”,因為這會讓對手 “不受限制地訪問” 關鍵技術系統以及它們收集的用戶數據。
“隨著中國汽車制造商積極尋求擴大在美國及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通過這項最終規定,拜登總統正在履行他保障美國關鍵供應鏈安全、保護國家安全的承諾。” 美國政府補充道。
這項新規定是針對中國制造的車輛持續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的最新升級。
汽車行業曾試圖將該規定推遲一年實施,實際上是想把執行權交給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但未獲成功。代表通用汽車、福特、大眾、豐田等車企的汽車創新聯盟在去年 4 月提交的意見中表示,其支持擬議規則的目標,但警告稱全球汽車供應鏈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復雜的供應鏈之一”,零部件不可能在不造成干擾的情況下簡單替換。
其他汽車制造商的批評更為直白。吉利旗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極星去年 10 月表示,該規定 “實際上將禁止極星在美國銷售其汽車,包括其在南卡羅來納州生產的汽車”。
白宮在其情況說明書中指出,該規定禁止 “由中國或俄羅斯擁有、控制,或受其管轄或指示的實體” 進口或銷售聯網汽車 ——“即便這些汽車是在美國制造的”。
與此同時,Waymo 計劃使用吉利旗下極氪生產的車輛作為其下一代自動駕駛出租車。Waymo 表示,它已采取預防措施,確保為其車隊采購的車輛在交付時沒有制造商安裝的遠程信息處理系統。然而,如果政府根據新規定決定禁止進口極氪汽車,這一規定仍可能嚴重打亂谷歌旗下這家公司的擴張計劃。
“Waymo 去年秋天提交了支持該規定的意見。”Waymo 發言人伊桑?泰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正在審查最終規定,并感謝商務部迅速制定規則。”
反對美國霸權
這一舉措,實質是美國借 “安全” 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的又一惡劣行徑。美國以 “莫須有” 的罪名,對中國汽車產業橫加干涉,背后是對中國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恐懼與忌憚。美國還宣稱該新規是為了防范網絡間諜和入侵活動,這完全是自導自演的鬧劇。美國所謂的 “安全擔憂”,不過是為其貿易霸凌行徑尋找的遮羞布。
正如我國外交部所說的:“美方說一套做一套,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實施單邊霸凌行徑。”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迅速崛起,特別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全年出口銷量來到了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再一次鞏固了鞏固世界第一出口國地位。這種成績,打了誰的臉,傷了誰的心,想必無需解釋。這正是中國汽車產業實力的體現,也是全球市場對中國汽車認可的結果。
美國商務部發布的這一新規,嚴重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嚴重破壞。美國的做法,不僅損害了中國汽車企業的利益,也給美國本土汽車制造商、消費者以及相關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不難推測,也許眾多美國車企將會面臨供應鏈中斷、成本上升等問題,消費者也或許會將失去更多選擇優質產品的機會。
在制定這一不合理新規的過程中,美國雖聲稱與行業進行了溝通,但實際上是在無視國際市場的合理訴求,一意孤行地推行其霸權主義政策。美國還拉攏盟友,試圖在國際上孤立中國汽車產業,比如5月前有消息透露,美國正將盟友拉入對抗中國智能聯網汽車行列中,遏制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這種行徑注定不會得逞,因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是基于自身的實力與努力。
美國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無端打壓,無疑不會成功,反而可能會砸到自己的腳。同時,中國汽車產業也不會因美國的打壓而退縮,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拓展全球市場。
歡迎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
關注“汽車開發圈”,回復“Auto”,免費領Autosar入門與實踐資料包!
掃碼添加小助手回復“進群”
和電子工程師們面對面交流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