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難產近22個月的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園,終于把自家家底盤清楚了。他們公布了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上半年財報。
這份財報里唯一的好消息是,碧桂園說,我們沒有資不抵債。
盡管總負債高達11354億元,但他們聲稱還有751億元凈資產,兜里揣著448億元的現金,開發項目超過3000個項目,總貨值約6000多億元。
壞消息是過去一年半,碧桂園凈資產縮水了近8成,虧麻了。他們一共營收5032億元,合計虧損了:
216,000,000,000元。
其中,2023年合計虧了2009個小目標,其中歸屬于股東的虧損額為1784億元。在這份滿是虧損的年報里,審計師事務所直接被干沉默了:
無法發表意見。
也是,子姨這是八萬輩子都虧不了這么多錢,楊老板一年就實現了。碧桂園解釋,虧了這么多,主要是因為他們進行了大額計提減值。
說白了,就是之前在建、存貨財產的賬面價值都貶值了。這兩項加起來,合計虧損了1200億,占2023年年度總虧損的7成多。
相較屌炸天的恒大,這個虧損數字似乎不算多。畢竟皮帶哥兩年就虧了近6000億元,直接把自己送進去踩裁縫機了。
但真正讓投資人頭疼的他們的化債方案。年報發布五天前,碧桂園發布了一份人類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這份方案平平無奇,樸實無華,直接把各位債主摁在地上摩擦。子姨總結了下,主要三點:
1.減少116億元美元債;
2.延長債務到期時間,最多11.5年;
3.借貸成本從每年6%降低到2%。
什么意思?
碧桂園有息境外債務總額大概在164億美元(1200億元人民幣),減去116億美元,也就是800多億人民幣,大約7成的債務他們都要出清了。
至于怎么出清,怎么才能不給債主還錢,碧桂園顯然已經成竹在胸,畢竟已經有前輩趴在岸上了。
子姨記得,當初恒大暴雷時,債權人最多能拿到9%左右的本金,最長展期11.5年。這個套路被碧桂園學會了,他們給出的五個還款方案如出一轍。
比如,方案一的現金回購,債主只能拿到10%的本金。也就是說:
10塊的本金,只能拿回1塊錢。
至于后續幾個方案,要不是債轉股,要不就是債轉債加展期之類的,年限最長的也要11.5年。總之,看起來聊得都是錢的事,實際上沒有半毛錢。
甚至有投資人朋友吐槽,他們這是:
搶劫式還錢。
再比如,方案五提到的展期11.5年全部還清,碧桂園能不能還上的問題。
按照十幾年后,碧桂園沒有倒閉的大前提,按照碧桂園目前公布的數據,未來15年,碧桂園可用于境外還款的錢有200-250億,加上海外項目的200多億,加起來差不多4-500億。
但是,他們境外債一共欠了1200億,即便如此也有近700億缺口。
此外,碧桂園還在年報里拍了拍胸脯,說他們接下來的主要經營方向還是以保交房為主。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就規模體量而言,碧桂園的影響面要比恒大、融創更為廣。
2024年,碧桂園交付了38萬套房子,預計全年交付48萬套。近三年,累計交付了大概170萬套房子。
這些房子的質量問題,有待考究。不過當下對于不少業主來講,能交房就謝天謝地了。
還有一個難點在于,碧桂園全國剩下的項目,大部分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這些地方的土儲以及建成建筑價值,有待商榷。
比如在南京、青島膠州、句容等地一些項目上,碧桂園的房價一度降到4000元左右,光是建安成本都要這個數,再加上其他的管理營銷成本。幾年下來,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全是負負負。
這些年,一些風起云涌的幾家房企,市值幾乎所剩無幾了。碧桂園資產上萬億,現在市值136億;一路買買買的白衣騎士融創,剩了134億;曾經的三好生萬科,市值也只有800億左右了。
前一段,還看到黃奇帆普及地產常識,他說為什么碧桂園在馬來西亞搞了個2000萬平方米開發區,恒大在南通搞個1500萬平方米小區,他們憑什么?
歡 迎添加子姨微信: zhangziyi10010
注明公司名稱、職位和姓名更易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