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被認為受到“極大阻力”的特朗普國防部長候任人選海格賽斯出席了聽證會,在遭到抗議者多次打斷后,他卻以強有力的精彩開場白,給在場的議員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面對民主黨女議員的“質疑”時,他幽默地反擊,體現了他的軍人棱角和??怂怪鞒秩说牧己每诓?。
聽證會后,共和黨參議員都表示將支持他,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占多數,他極可能會得到議會確認,而且特朗普第一時間發帖說他會得到確認。
01
“唐納德·特朗普領導下的國防部將通過實力實現和平。在追求這些美國優先的國家安全目標時,我們將保持愛國主義的非政治性,并堅決遵守憲法?!?/p>
海格塞斯在聽證會上強調,他將給國防部帶來“改變”,將“恢復戰士精神、重建軍隊、重塑威懾力”。
海格塞斯還表示,“政治不應干預軍務,我們不是共和黨人或民主黨人,我們是美國的戰士”。
幾位抗議者則直接沖進了會場高喊海格賽斯是“厭女癥者”,他們被警察架了出去,海格賽斯并沒有受影響。
海格賽斯自從提名起,就遭到左媒和自由派的攻擊,說他涉嫌“性侵”女性。即使他獲得認證,未來左媒還會就他的私生活深挖。
他發誓將在軍隊中“禁止DEI覺醒文化”、表示將“恢復五角大樓的戰士精神”,這些都不太符合左派的“政治正確”,因此他的爭議很大,在軍隊已經遭到“娘炮文化”浸透的情況下,他想恢復“直男文化”,而且“擇優錄取”、獎懲分明,這種講公平、公正會被認為是極右翼,自由派是注重個人感受、性別自由選擇,但海格賽斯卻要喊出自己的聲音,在聽證會上清晰地回答,只有男女兩種性別,他是堅定的JD徒。
那么,這對于玩“身份政治”的左派就不占優勢,他們一定會反對。
如果不是“覺醒文化”,這些“跨性別”將軍、部長就不會得到提拔。
拜登提名的黑人國防部長,衛生部長等構成了“多樣性”,就像他們崇拜的“彩虹旗”,但特朗普上任將終結“彩虹文化”恢復“騎士精神”。
02
他在聽證會上說,擁有戰士精神將“重新建立對我們軍隊的信任,并解決我們隊伍中的征兵、留用和應對危機的準備”。他認為,“我們軍隊的力量在于我們的團結-我們的共同目標-而不是我們的分歧。”
對于民主黨議員對他履歷及“厭女”的質疑。
他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相信是祂的恩典和拯救,及他妻子珍妮弗的幫助。他認為救贖是真實存在的,并以奇特的方式重塑了他的人生。
他說他的履歷與過去30年的國防部長不同,但是,“正如川普對我說過的那樣,我們一再把那些被認為‘有資格’的人安置在五角大樓的高層 - 無論是退休的將軍、學者還是國防承包商的高管- 這讓我們得到了什么?”
海格塞斯補充道:“他認為,是讓一個靴子上沾滿灰塵的人來掌舵的時候了,我也謙卑地表示同意。一個變革者,一個對某些公司、特定項目或已獲批準的說法沒有既得利益的人?!?/strong>
海格與妻子珍妮弗擁有7個孩子
參議員湯姆·科頓問他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嗎?
他的回答很堅決、強硬,表示將支持以色列并殺死哈馬斯的每一位成員。
03
海格塞斯生于1980年,曾在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服役,還曾擔任??怂剐侣劰澞恐鞒秩恕K娜松錆M傳奇,在得到提名時,很多媒體都報道特朗普竟然任命新聞評論員擔任國防部長?
聽證會上,多位民主黨議員對海格塞斯的工作經驗和能力以及私人生活等多方面表示質疑,認為他“沒有資格”擔任美國國防部長。
海格塞斯在聽證會上否認性侵并稱這是對他的“污蔑”。海格塞斯還表示,如果他就任國防部長,將戒酒。
海格賽斯還是一位“意見領袖”,多年與“覺醒主義者”在媒體論戰。
針對“覺醒派”的攻擊,他曾當場把哈佛文憑撕毀掉。他解釋說哈佛的座右銘是Veritas,這是拉丁語,意思是真實。上面有三本書,代表基督教的舊約,新約和基督重新降臨人間的新的書。可是現在哈佛教育的都是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把美國白人建立的憲政共和國的歷史改寫為一部美國白人奴役歧視黑人的歷史,美國是由這些黑人建立的,所以他們應當成為美國的主人。
美國大學現在的這套“批判性種族理論”是從文化上解構、顛覆歷史敘事,這樣自然會帶來思想觀念和國家認同上的撕裂。
特朗普為何任命他為國防部長,就在于他堅定的保守派立場,但自由派卻炸了鍋。
特朗普給出的解釋是:“皮特·海格賽斯強硬、聰明,是‘美國優先’的支持者。”特朗普還認為:“在皮特的領導下,美國的敵人會注意到:我們的軍隊將再次偉大,美國將永不退縮。”
“覺醒文化”已經影響到美國軍隊的戰斗力,海格塞斯堅決反DEI,他將主導清除美國國防部此前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政策。
從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的投票來看,兩黨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幾乎完全對立,他們沒有多少妥協的空間。
對于“保護婦女和女孩參加體育運動法”,今天國會投票民主黨議員全都投了反對票,說明他們已經完全站在了“反常識”的一邊。
目前,參議院、眾議院共和黨占微弱多數,美國的核心價值觀、言論自由會得到恢復,但如果外來移民和拋棄傳統信仰的人增加,美國很可能拉美化。
這次美國能掀起政治回歸,英國卻走上“去英國的路上”,這說明觀念對人的影響何其大,而觀念背后又是信仰的差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