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后,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并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yetanbusiness@163.com,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復。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半間云
2025年年初最重要的經濟事件,不是股市,不是美債,而是全球消費難民大遷徙。
所謂消費難民,就是消費被扼制無法得到滿足的人。
2024年年底2025年年初,上億外國博主自嘲是“TikTok”難民,在美國政府的禁令壓力下轉戰其他平臺,其中很大一部分“逃難”到了小紅書。
(圖源:pixabay)
1月15日,路透社轉述The Information的報道稱,除非美國最高法院介入阻止禁令,否則TikTok計劃在星期天(2025年1月19日)即聯邦禁令生效之日,關閉其針對美國用戶的應用程序。
廣受歡迎的一款全球APP在禁令之下不得不關閉,讓人聯想起16世紀重商主義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商業互相封鎖。
如果一國感覺受損,極端主義回潮,就不會歡迎國際化。
但國際化之墻真的會因此而高聳嗎?未必,蜿蜒曲折的國際化之路總會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經濟規律不會被阻擋。
不管TikTok上訴能否成功,未來是不是出售給馬斯克,上億美國用戶不會束手就擒,消費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圖源:pixabay)
果然,在2025年開年之初,在寒風中的一場網絡遷徙之旅開展得如火如荼。
牽涉到多少人呢?
截至2024年7月,印度尼西亞是TikTok受眾最多的國家,有近1.576億用戶;美國位列第二,TikTok用戶約為1.205億;巴西位居第三,有近1.053億用戶?。如果不加限制,全球數字還將大幅增長。
一場網絡大遷徙
沒想到 小紅書迎來潑天富貴
1月13日聯合早報報道,大量外國博主近日紛紛轉移到中國另一款社交媒體小紅書上,助力后者在星期一(1月13日)飆升至蘋果應用商店下載榜首位,成為新奇的網絡風景。
“你好,我是TikTok難民。”“我不知道怎么用,我只是在按按鍵,但是小紅書,我來了!”“這是個很棒的平臺,要是有濾鏡功能就更好了。”
打開小紅書,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
沒有圍墻的小紅書,讓美國一片紅彤彤,中美隔空形成了一場狂嗨。
小紅書上的老島民一片歡迎聲,各種洋涇浜英語層出不窮,玩得不亦樂乎。
老外則是自帶美式表演、搞怪、玩梗,配上流行的BGM。
有些老外曬出寵物,有的只是純粹聊天,有些幫中國學生輔導英文作業。
中美網民很快有了接頭暗語,我們是來交貓稅的。
不過48小時,太平洋好像不存在了車水馬龍路,人如織注,你來我往,此刻大家都是老外。
誰能想到呢,一場消費領域的國際化如此戲劇地的拉開了序幕。
這超出了所有人的預計,互聯網的時代魅力真是無窮。
(圖源:pixabay)
除了小紅書,其他平臺也不遑多讓。1月15日華爾街見聞報道,許多國內互聯網公司也借機玩起了梗,試圖吸引這波流量。
攜程喊話道:Say go,let’s go(說走就走);
餓了么直接把App名稱中譯英:Are you hungry(餓了么)?
瑞幸咖啡指著自己的鼻子說:Want to drink coffee?Use this(想喝咖啡嗎,選我);
美團強調自己的優惠:Use this discount(用美團享受折扣);
阿里巴巴發帖“陰陽”了一把亞馬遜:表示自己是亞馬遜供貨源,想賺錢就找阿里。
當然,顯眼包還是小紅書,潑天的富貴和流量說來就來了。
(圖源:pixabay)
這“多虧”美國的制裁。流量遷徙和美國法院的判決息息相關。
美東時間2024年12月6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維持了美國總統拜登4月簽署的TikTok相關法案,據該法案要求,字節跳動被限期約九個月剝離其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美國全國禁令。
2025年1月10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是否應阻止實施對“TikTok”進行限制的新法舉行了口頭辯論,情況不容樂觀。在最后關頭,12日下午,“難民”蜂擁進入小紅書。
估計美國方面也沒想到,島民們會以這樣的一種形式集體抗議。畢竟不是幾百年前了,用那樣的封閉手段封不住現在的互聯網原住民,除非徹底隔絕,雙方誰都受不了。
這就是愛恨相殺。
為什么是小紅書?
之所以選擇小紅書,跟TikTok的應對策略和小紅書的屬性相關。
字節一直在應對不確定的未來。2024年11月13日媒體披露,字節跳動宣布用戶將能夠通過TikTok賬戶直接訪問其新推出的社交媒體應用Lemon8,兩個平臺將共享統一的用戶登錄,這意味著創作者可以使用一個帳戶登錄兩個平臺。
非常方便,但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Lemon8會不會被牽連,畢竟來自于同一個母體。
(圖源:pixabay)
有篇文章說,Lemon8從2020年開始在日本上市,逐步擴展到美國和東南亞市場。當年3月,字節跳動推出了名為Sharee的社交軟件,主打分享和種草功能,沒有打響。2021年9月,Sharee正式更名為Lemon8,進行了全面的功能升級和市場定位調整,面向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用戶,打造一個興趣種草社區。在這里,用戶可以分享自己的購物心得、生活經驗、美容技巧等,通過圖文和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其他用戶。
超像小紅書的小黃書在海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今天小紅書的火爆有小黃書的功勞。
另一方面,小紅書的體量足夠大。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在國內快速發展,截至2024年7月,小紅書的月活躍用戶約為3億,還在快速成長。根據PitchBook數據,小紅書在2024年7月完成了一輪由博裕資本和紅杉資本集團等投資者參與的融資,估值達到170億美元(232億新元),總計籌集資金超過9億美元,擁有2000多名員工。
與其他巨頭相比,小紅書的缺陷在于國際化能力弱,現在天賜良機。
小紅書的母體是中國企業,美國法律無法禁止,難道要禁止美國的消費者到中國的商業平臺?
這樣一來美國最引以自豪的自由優勢何以維系?
美國人難道要徒手越高藩籬,這一幕像極了曾經的東方。
(圖源:pixabay)
這一次的集體遷徙直觀表達了禁令的搞笑。有些美國TikTok用戶稱,他們選擇小紅書,因為聽說與TikTok相似,以此表達對禁令的不滿。用戶名為“allieusyaps”的博主表示,他和其他創作者不會回歸Instagram或臉書,而是選擇了小紅書。他在帖子中寫道:“瞧,下周我可能就沒有工作了,但我們要學普通話了!”
當然,這一次集體遷徙還反映了中國產業真正的優勢所在,即活躍的商業互聯網和社交平臺,以及在全球產業鏈中制造業的極致性價比。不管是TikTok還是淘寶還是拼多多,離開了活躍的切中人心的平臺,以及全球找不到第二家的性價比產品,就無法席卷全球。
(圖源:pixabay)
同樣的理由,中國貿易優勢還會持續。
1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2024年,我國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元,達到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連續8年保持增長;同年,我國進口18.39萬億元,增長2.3%。
作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2024年,制造業占我國出口總值98.9%。最大的出口目地東盟(ASEAN)增加了12%,歐盟增長3%,對美國出口增加4.9%。對日本出口比去年下降3.5%。
房地產火熱的時候有句話,在重慶做過房地產還能活下來的,不怕到任何地方競爭。換個說法,在中國做過商業、制造業還能活下來的,不怕到任何地方競爭。
這不會因為1月20日特朗普重返政壇而改變。一個TikTok倒下了,千萬個TikTok站起來。
很高興中國以商業的方式擁抱全世界,發展之中的洋涇浜英語值得點贊。
高關稅能封印中國制造嗎?
從過去幾年的貿易數據看,中國的制造業優勢封不住。事實證明,發展并且壯大制造業優勢,在全球潮流中倡導國際化,是逆全球化過程中中國經濟的最優解。
1月14日,Zero Hedge發表了一篇文章,比亞迪是特斯拉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主導地位的唯一真實的競爭者。
文章引用電動汽車制造商CleanTechnica的數據,截至2024年9月,特斯拉仍然保持2024年全球銷售的電池電動汽車(BEV)領域的最大市場份額,但略有下降,2023年,特斯拉的份額為19%,2024年前9個月降至18%。、
中國企業集團比亞迪除了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全電動汽車外,還生產獨立的電動汽車電池和相關電子產品,2021年至2024年期間,市場份額增加了9個百分點。
現在,競爭已經白熱化。2023年,全球共售出14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70%為純電動汽車。84%的輕型汽車使用傳統的內燃機或其他非電動燃料。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最大出口國和市場是中國,分別占65%和59%。
新能源車還將發展。1月13日,中國汽車智庫三十人智庫君發表文章認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銷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最新預測,2025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650萬輛(含出口)左右,增速接近30%,滲透率超過50%,內需有望達到1500萬輛,滲透率超過55%。
亞仕龍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FISITA中國大使劉小稚博士認為,新能源繼續增長是沒有懸念的,懸念在于以什么樣的速度上漲,如果總銷量可以達到3300萬,那新能源的銷量有很大的可能超過1600萬。
(圖源:pixabay)
比亞迪是新能源車發展過程中的代表企業之一。2024年,比亞迪反超上汽集團25.91萬輛,成為2024年國內銷量冠軍,蟬聯十余年的上汽集團退居第二。427萬輛的年銷量,讓比亞迪在2024年拿下“三冠王”: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量冠軍、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
劉博士認為,只要價格競爭不變,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中國的新能源車以光速在競爭,是全球的卷王之王。與英偉達等高利潤企業不同,特斯拉要保持優勢,必須與中國的制造業相結合。這也是馬斯克在中國建廠的根本原因,一個企業家縱然有天大的夢想,在做決策時還是理性的。
2025年元旦這天,車家號發布了一篇文章,特斯拉專門生產Megapack儲能電池的上海超級工廠已開始試生產,預計量產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距離開工不到一年。
這是中國速度,也是特斯拉速度,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達成奇跡。
(圖源:pixabay)
如今,美國在經濟領域過度封閉。拜登政府即將下臺,卻出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政策。
1月14日法新社等媒體報道,拜登政府出臺禁止聯網汽車使用中國軟硬件新規,作為打擊來自中國的汽車軟件和硬件的一部分,這些規定將有效禁止幾乎所有中國汽車和卡車進入美國市場。
和美國的很多禁令一樣,美國本土從業者,只能在倉皇中疲于應對。
此前,由通用汽車、豐田汽車、大眾汽車、現代汽車等車企組成的美國“汽車創新聯盟”要求延長一年時間以滿足硬件要求,但最終未獲成功。
不給余地,那只能從中國搶出口,以滿足需求。
這就是糟糕的封閉政策,嚴重干擾了美國企業的正常運行。
美國的“筑墻”政策究竟能否奏效?
看看TikTok難民移民小紅書,看看馬斯克加大中國投資,就知道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和全球化時代,古早的貿易政策可能早已失去了效力。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