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來臨
未成年孩子
接觸網絡時間增多
這也是詐騙分子“沖業績”的時候!
“您已涉嫌違法犯罪”
“不配合就賠錢還抓父母坐牢”
為了騙錢,騙子無所不用其極
利用引誘、欺詐、恐嚇等手段
誘騙未成年人上當
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
案例
近日,欽州某學生用家長手機刷快手視頻時,看到一個視頻里寫有“掃碼添加好友領福利!”短短一行字,立即引起了她的好奇,于是聯系對方,對方表示這是可以免費送“蛋仔派對”皮膚的活動。
該學生出于心動就添加對方為好友,想要領取免費皮膚,接著對方讓其掃描二維碼,該學生信以為真,按照對方要求掃描指定二維碼。結果,新皮膚沒領到,還彈出一條盜取皮膚的信息,對方說因該學生操作失誤,領取失敗,造成他們被凍結。隨后,對方恐嚇并要求該學生配合轉賬解凍,否則將受法律制裁。
該學生出于害怕,之后拿家長的手機根據對方提示下載會議視頻APP和某支付APP,并在對方指引下轉賬,直到其家長查看手機時,發現卡里面的74486元被轉走,方才意識到被騙。
“掃描付款碼解凍”是陷阱
未成年人辨別能力差
在使用手機打游戲、瀏覽網頁的過程中
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
套路解析
1、詐騙分子通過網絡平臺發布私信、廣告,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游戲賬號出售”“低價裝備”等噱頭為誘餌,誘導受害人上鉤。
2、詐騙分子誘騙受害人添加QQ、微信、快手等社交軟件好友,宣稱按要求操作就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在成功添加后,以“需要交納激活費、認證費、驗證費”等為由,騙取受害人錢財,誘導受害人使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
3、詐騙分子以“未成年人領取異常,如不及時解綁,你的父母會坐牢、被罰款”等為由,甚至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威脅、恐嚇受害人下載遠程控制軟件,通過視頻、屏幕共享等方式,遠程操控受害人手機,實施詐騙。
欽南區反詐中心提醒
1、正確引導孩子科學上網,留意孩子的異常舉動,例如躲在房間、角落等處,長時間偷偷操作手機。
2、 教育孩子不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不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添加來歷不明的陌生人為“好友”。
3、 提醒孩子要提高警惕,不貪小便宜,在轉賬、匯款之前,要求孩子必須提前告訴家長。
4、對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設置安全措施,關閉“免密支付”,保管好支付密碼,不要讓孩子知道,避免孩子在受到哄騙、脅迫后,被詐騙分子利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