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公眾號:ProtoArt
*『垃圾藝術家』公共展覽由自然之友玲瓏伙伴猴仔和團隊策劃發起,自然之友提供傳播支持,歡迎屆時報名參與。
"變廢為廢的小破展覽"
垃圾藝術家公共展覽
2025.1.10 - 2.10
昆明站
彌里有樂
彌勒寺公園 B棟
參展人
垃圾藝術家們
垃圾藝術家 公共展覽 策展人
Sophie猴仔
策展團隊
薛薛 Melody 胡望月
海報設計
雙雙
不能繼續進入生產循環的生產材料成為物理意義上的垃圾、不能繼續加入生產活動的生產力打上精神疾病的標簽、不能計入市場循環的家庭內部生產活動是引發性別問題的原因之一……
氣候變化問題不是孤立于其他社會問題存在的。如果我們用產生問題的系統視角,看到人、看到情感、看到個體,也許可以共創更多樣化的解決方式。
——垃圾藝術家 公共展覽 策展人 猴仔
足跡|垃圾藝術家 公共展覽
展覽現場 北京站
展覽報道 銀川站
展覽現場 杭州站
展覽現場 長沙站
展覽現場 普洱大門寨站
展覽現場 景德鎮站
一篇文章了解「垃圾藝術家」的故事
Keywords of 垃圾藝術家|關鍵詞
氣候變化 自我表達 現代性反思 在地性
參與式藝術 生態 自主性 零廢棄 體驗
可持續旅行 反消費主義 重生 情感
共創 系統問題 真實 教育性
垃圾 身心合一 公共性 創作
可持續生活 共生 玩
實驗 永續 解放
用心 趣味
NEXT?
社群共創的垃圾藝術家英文翻譯|景德鎮站@樂天陶社
排名不分先后
Upcycling artist
Trash2art crafter
Aesthetics in life
3R artiste
Waste No Waste
Waste Lab
Trartist
Trash2Treasure Aritist
Waste Art
Play with Trash
Artist of Empowering Trash
Recycle Artist
Scavenger Artist
Junk Artist
Eco Artist
Sustainable Artist
Trashable Trashion Artist
Reuse Muse
EcoArt Wizards
Trashcan Magician
Ashcan Artist
Arte Povera
昆明站
彌勒寺,始建于明代,位于昆明西南擺渡村
1858年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下,寺廟受損,彌勒寺這一地名保存下來
「今天的城市需要什么樣的公園?」
在展覽《回到公園:彌勒寺公園更新研究展》中這樣問道。春城昆明,有700余座公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18m2,公園數量位列全國第三。但現代化都市的發展中,除卻“城市之肺”的意義外,公園之于城市,又有哪些可能性?
以上內容引用自《回到公園:彌勒寺公園更新研究展》
「垃圾藝術家」也曾注意到“公園”這一主題的豐富性。基于北京大學侯深老師的《無墻之城——美國歷史上的城市與自然》一書,通過角色扮演的劇場形式,參與者在《城市公園始末》工作坊中,體驗不同立場的利益拉鋸、不同觀點的碰撞、集體決策的困難......當我們常說:“氣候變化是系統性復雜問題”,劇場提供了一個機會,在理性的經濟發展與充滿社會正義和溫情的人文關懷的矛盾之下,做出自己的選擇。
《城市公園始末》|再造日常,2023北京國際設計周
彌里有樂
由原老省委辦公樓改造而來的云南首個公園非標商業,利用彌勒寺公園歷史文化與地處市中心的優勢,打造了一個綜合共享社區空間,以B棟、C棟、D棟建筑為主,形成了多元化的藝文空間。打破城市公園的老齡化和運動場的刻板印象,致力于打造公園全齡友好,社交+體驗的新型共享場景,理想生活的未來公園社區。現涵蓋各類獨立店鋪、文化藝術工作室等50余個品牌入駐,并有多個公共空間對內外承接多類型的活動。每周超20場藝文活動落地,以美學為驅動力,精彩紛呈的活動持續賦能。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 10:00-17:00
展覽內容
這是一場由我們共創的展覽。
很多作品來自過去六年《垃圾藝術家》工作坊
在大山里、在城市中,圍繞垃圾:
我們在校園里尋找“有趣的垃圾”;
走上街頭問行人
“你怎么看塑料垃圾問題?”,
聽他們反饋五花八門的故事;
去城市的垃圾焚燒廠、廚余垃圾廠
親眼看看,親自聞聞,
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到底去向何方;
甚至由此,重新審視那個光彩四溢的城市,
回頭再看看有小河、小狗、家門口柳樹的家鄉。
這些作品中還有“垃圾藝術家前輩”的影子。
他們的作品和思考,
一個影像畫面里活生生的人,
比無數條環保宣傳標語都能打動人心......
忍不住浮現一個問題:
垃圾問題,到底緣何而生?
五年間,與近500位垃圾藝術家們,
我們一起共創,用藝術的方式來共創。
我們驕傲地用
“變廢為廢”來形容我們的創作過程:
寧愿它質樸又笨拙、
但都有真實的思考和感受、真實的人。
如果垃圾問題、氣候變化問題,
是復雜的系統性問題。
那我們選擇一種從自己開始、從感受開始、
從創作開始的姿態面對復雜。
這是一場關于垃圾、關于我們的生活的展覽。
也是一場可以玩的、可以參與的、
可以由垃圾探索自我的展覽。
看見地球,看見自己,都很重要。
歡迎今天來到這里的你,加入共創
第一單元 垃圾印象|共創 參與式 教育性的展覽
第二單元 有趣的垃圾|打開關于垃圾的想象
第三單元 Oh no... 系統問題|以我的方式面對復雜
尾聲 | 一個小承諾 「可持續生活」+ 「可持續旅行」
?? 垃圾藝術家公共展覽 ??
添加微信小助手,進入全國垃圾藝術家大群
垃圾藝術家 小紅書
播客傳播支持
聯合傳播支持
自然之友昆明籌備組
場地支持
主辦方
關于《垃圾藝術家》系列工作坊及公共展覽
「垃圾藝術家」是一系列針對氣候變化、垃圾議題、可持續/零廢棄生活方式的參與式藝術行動。通過戲劇、影像、音樂、繪畫、裝置等藝術方式,引導參與者關注:
-垃圾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本身有何關聯;
-重新思考垃圾問題、氣候變化問題背后,復雜的經濟、社會問題;
-直面全球面臨的氣候危機到底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
-最終如何能以利人利己的方式,積極參與可持續生活建設;
自2018年,已有超過500名公眾參與其中,包括鄉村小學生、都市社畜、創新學校中二少年、已幸福退休人士等不限年齡、性別、職業的多樣人群。由自然之友玲瓏計劃支持,垃圾藝術家公共展覽落地北京、杭州、長沙、銀川、普洱大門寨農場、景德鎮、廣州及昆明。
過往報道:
如果您是一線教師/家長/關注環境議題的朋友,歡迎持續關注,甚至領取免費開源課程包,一起加入到垃圾藝術家行列中來!
聯系方式:微信添加 ProtoArtist
項目支持
關于玲瓏計劃
自然之友公民氣候行動計劃——玲瓏計劃旨在支持卓越的公民氣候行動者和領導者更有效地解決氣候變化領域的真問題,同時影響更多綠色公民關注、參與和回應氣候變化領域的問題和挑戰。
玲瓏計劃聚焦公民氣候行動者在行動計劃設計階段和開展初期的核心需求與挑戰,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導師陪伴輔導、社群共學和討論、在線資源中心、資金和平臺支持等一系列方式,支持行動者明確行動方向、完善行動策略、提升行動能力、落地行動計劃、開拓公益視野。
系統且重視價值觀的課程設計、多元立體的共學方式、專業且投入度高的導師力量、多元開放且包容的社群陪伴是玲瓏計劃的四大亮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