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果”
ZJUSOM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唯有加強創新,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搶占制高點。然而創新是一場“冒險”,如何才能防范與化解風險,在高質量發展路上行穩致遠?
答案很簡單,“強化內部控制建設”。但內部控制作為企業防范風險的關鍵屏障,做起來并不簡單,尤其是在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的當下。
為洞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發展動向,助力我國企業提升內控管理水平,服務國家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近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攜手浙江大學財務與會計研究所(ZIFA)、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浙江省總會計師協會聯合發布《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報告》。
該報告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陳俊教授團隊牽頭編制,不僅揭曉了“2024年浙江內部控制三十強上市公司排行榜”,還結合對企業的全方位“診斷”提出“核心發現”,為助力提升上市公司內控質量貢獻策略建議。
浙大審計處處長、管院教授陳俊主持報告發布會
(點擊圖片可回顧報告發布會現場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自2017年攜手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浙江上市公司協會首次發布《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報告》以來,已連續8年編制與發布該報告。
那么2024年發布的內控指數報告與往年相比,有何“新發現”?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控30強,到底“強”在哪兒?報告提出了哪些內控質量提升建議?本期【成果】專題將逐一揭曉。
《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報告》發布會現場
01
2024年的“內控指數報告”
有何“新發現”?
《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報告》所構建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包含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等5個一級評價指標,每一評價指標由一系列細分的評價指標構成。
依據這套科學的、基于投資者保護與監管視角的、具有普適性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每年的內控指數報告都會揭曉“內控三十強”排行榜,2024年也不例外,報告首先揭曉了“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控三十強排行榜”,并分析了三十強榜單變化與發展態勢。
2024年度浙江上市公司最佳內控獎TOP30
關于“內控三十強”
報告核心發現
發現一
浙能電力作為浙江省乃至全國范圍的區域能源龍頭企業,聚焦綠色轉型,不斷深化核能、儲能、綜合能源等新能源領域布局,2023年完成收購上市公司中來股份并成為控制方,發揮資源整合和協同互補優勢,成功切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賽道”,有力推動公司向“火力發電+新能源制造”雙主業轉型升級,近五年來首次獲得內部控制質量第一名。
正泰電器和物產中大分別位列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第二名、第三名。
浙江內控三十強上市公司內控指數
韻達股份、水晶光電、華東醫藥、申通快遞新進三十強榜單,其中韻達股份重返內控三十強榜單,五年內累計上榜3次,其他公司均首次上榜。
發現二
浙江省內部控制三十強上榜企業內部控制指數全部超過60分,但相比往年入圍門檻略微下降,過去5年內部控制平均質量連續上升,2023年增速放緩。
歷年上榜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均值
進一步對2022年和2023年均上榜的26家公司內部控制指數進行對比分析,如下圖所示,上榜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穩中有升,增速較上年有所放緩,入榜的內部控制得分門檻輕微下降。2023年國際形勢復雜,國內改革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加之后疫情階段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壓力,較多內控薄弱的企業面臨巨大風險,甚至陷入財務困境。而內控質量好的上榜公司總體上能夠保持較好的狀態,體現了內部控制在高風險情形下發揮的作用。
2022年、2023年均上榜的26家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對比分析
發現三
浙江省有9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躋身全國百強,較去年增加1家。
報告顯示,2023年的內控百強企業僅分布于全國19個省市,且主要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市,其中,北京(27家)、廣東省(15家)、上海(13家)、浙江省(9家)、江蘇省(9家)和山東省(4家)囊括了77%的百強企業。
2023年浙江省百強公司數量增加1家,百強企業占本省上市公司比重提升0.11%,說明浙江省高質量內部控制公司建設穩中向好。但從橫向比較來看,浙江省百強上市公司數量跌出前三名,且浙江省百強公司數量與占比情況都與北京和上海的差距逐漸拉大。因此,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兩級分化仍然較為嚴重。
發現四
三十強中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公司數量占一半,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公司最多。
如下圖所示,三十強上市公司中15家為新興產業企業,說明在我國加快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相關企業正逐步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其中,4家上榜公司屬于新材料產業,各有3家上榜公司屬于新能源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而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產業相關企業相對較少。新上榜企業中有1家屬于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三十強上市公司所屬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布(三十強+新上榜)
發現五
浙江省11個地級市中,有7個城市產生三十強企業,表明各地級市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取得成效。
如下圖所示,與2022年相比,三十強企業在各區域的數量排序穩定,杭州市企業占53.33%,臺州市占20.00%,紹興市占10.00%,寧波市占6.67%,衢州市、金華市和溫州市企業均占3.33%。此外,杭州市上市公司數量在7個城市中占絕對優勢,其三十強公司占該市上市公司比例達到5.21%。值得注意的是,寧波市、金華市和溫州市三十強公司占其地區上市公司總量的比例較低,在內部控制質量方面還有較大提升潛力。
浙江省內控三十強公司區域分布
發現六
過去5年共有48家不同公司上榜浙江上市公司內控三十強排行榜,其中有15家公司連續五年上榜,7家公司上榜四次,6家公司上榜三次,9家公司上榜兩次,11家公司上榜一次。
連續五年上榜的15家公司分別是浙能電力、正泰電器、物產中大、英特集團、新和成、寧波港、三花智控、巨化股份、大華股份、偉星新材、杭氧股份、泰格醫藥、華數傳媒、老板電器、杰克股份。
關于“內控質量”
報告核心發現
發現七
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財務數字化轉型對內部控制具有更強的提升作用。
發現八
報告顯示,2023年浙江省共有124家上市公司屬于專精特新企業,較不屬于專精特新企業的公司而言,其內部控制質量較低,且在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和內部監督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主要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規模的大小決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復雜程度。規模越大,企業面臨的風險可能越多,需要進行公司治理的情況也越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尚處于企業快速發展的階段,規模有了較大增長,但其內部控制建設尚未成熟,與快速發展的企業規模不匹配。二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裝備比、設備聯網率、信息系統覆蓋率等數字化指標方面仍偏低,制約了其內部控制的提升。
發現九
浙江省上市公司內控五要素中控制活動要素評分最高,內部環境要素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值得警惕的是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水平方面存在下滑。
具體來說,浙江省企業內部環境質量相較于2022年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提升內部環境質量在企業未來發展中需要被重點關注,企業應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優化內部機構設計,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在高層建立基調,強調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營造重視內部控制的企業文化等。浙江省上市公司風險評估要素質量也有小幅提升,表明浙江省企業的風險意識增強,風險識別應對能力有所進步。浙江上市公司控制活動基礎較好,并且在2023年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表明浙江省企業對風險控制措施運用的充分重視。
需要重點關注的事,2023年浙江上市公司在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水平方面連續兩年均存在顯著退步,這顯示了浙江省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給予更高的關注。
發現十
浙江省上市公司分布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其中杭州市、寧波市和紹興市分別有214、118和79家上市公司;而舟山市、麗水市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家和5家,說明浙江省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其中,杭州市、臺州市和嘉興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位于浙江省前列。
總體來看,內部控制五要素得分在不同地區表現出相似特征,即控制活動質量最高,而內部環境要素最為薄弱,因此補內部環境這一短板是各地區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02
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控30強,
到底“強”在哪兒?
優勢一:內控五要素更強
內部控制主要由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五要素構成。與非三十強企業相比,三十強企業在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五個方面的優勢均比較明顯。
總體來看,2023年三十強企業與非三十強企業的內控指數差距與2022年相比有所降低。其中,內部環境的差異縮小最為顯著,主要源于非三十強企業在治理結構、內部審計、社會責任等方面有所提升。2022年數據顯示內部環境是三十強和非三十強公司共同的短板,而2023年數據顯示三十強和非三十強公司的內部環境質量都有顯著上升。
優勢二:ESG得分更高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強調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綜合價值的ESG理念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企業微觀層面的反映,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如今已成為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抓手和評估企業綜合水平的關鍵標準。
報告對比分析了三十強與非三十強的ESG得分,結果顯示,非三十強公司的ESG得分顯著低于三十強公司,說明ESG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致性,內部控制質量高的企業更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
圖片來源:千庫網
03
結合全方位“診斷”,
報告提出了哪些內控優化策略?
報告通過對高內控質量與低內控質量的企業進行對比,發現內部控制對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優質的企業內部控制能為資本市場提供與時俱進、富有價值的增量信息,促進內控規范的有效實施與上市公司內控質量的整體提升。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內部控制質量呢?結合對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發展的全方位“診斷”,報告對進一步推進內部控制建設與提升內部控制質量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對策一
優化內控環境,打造全能信息系統
內部環境決定著企業能否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保持生命力和競爭力。浙江上市公司需進一步優化內部環境,同時重視對風險管理文化的營造,并針對內控管理上的不足形成完善的規則。
同時,構建與企業內控環境相適應的內控信息系統,打造集預算、采購、倉儲、成本等為一體的全面內控信息化平臺,提升數據透明度和決策支持能力。
對策二
聚焦風險領域,提升內部審計能力
當前內部審計仍為浙江上市公司較為薄弱的板塊,企業應當聚焦關鍵業務和高風險領域,動態調整內部監督的重點;建立內部審計和內控優化團隊,定期開展內部審計,尤其是在財務、信息安全等關鍵領域,識別和修復內控薄弱環節,并定期評估整改成效,以提高內控的整體效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對策三
解決“專精特新”痛點,做好新質生產力“排頭兵”
由于“專精特新”企業成立時間短、經濟體量小等原因,內控指數當前顯著低于其他企業,面臨著諸多痛點:在內控建設方面缺乏頂層設計、流程上缺乏精細化管理、研發和業務同財務的協同性不足等。
因此,要著力解決“專精特新”企業內控建設痛點與難點,為助力我國現代化產業建設、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對策四
促進均衡發展,打造內控長效協同發展機制
近年來,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持續提升,然而內部控制質量兩級分化嚴重,因此,需前瞻性打造浙江省內控長效協同發展機制。一方面,要加速數智技術與財務、內部控制的融合應用,工信部可牽頭遴選各行業具有代表性的“財務與內控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與“先鋒團隊”,建立案例庫,為各企業落實內控數字化方案提供具體參考。
另一方面,要強化內控頂層設計、內控建設思路與內控業務流程協同,通過加強浙江證監局與浙江財政廳等多部門聯動,與學術領域專家、省內主板上市公司負責人、內控咨詢和審計機構有關負責人開展對話交流等,推動省內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整體提升。
對策五
協同各方職責,合力推進內控建設
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監管機構應共同參與到內部控制的建設和監管中來,形成有效的監管網絡,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和監督,共同營造一個健康、規范的企業內控環境。通過這種多方聯動的監管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上市公司的穩健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對策六
加強數字化轉型,培養數字化內控人才
企業應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主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財務內控標準化、流程化、智能化。
同時,企業應重視數字化內控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開展針對性的培訓項目,提升員工的數字化素養和內控專業能力。此外,鼓勵員工參與內控系統的設計與優化,激發創新思維,促進內控體系與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是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內部控制作為企業、資本市場和個人“生命”的保障,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企業現實需求,連續8年攜手多方共同編制并發布《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報告》,旨在促進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提升,為我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保駕護航”,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健康力量”。未來也將結合前沿研究進一步為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把脈開方”,加速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部分內容節選整理自《2024浙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報告》
編輯排版:段婷
審核:佟慶、陳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