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過冥想,但還是第一次聽鏡子冥想,挺有意思。
鏡子冥想,顧名思義就是對著鏡子做覺察和審視自我,通過鏡子來觀察自己的呼吸和緊張程度,來幫助培養內在的專注力。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由哥倫比亞心理學副教授塔拉·韋爾在《神奇的鏡子冥想》中根據人格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基于鏡子冥想而通過自我意識、身體形象、自我同情實現情緒復原力。
這個不僅適合成人練習情緒自愈力,也很適合青少年厭學和內耗時的情緒復原力練習。
只需要一面鏡子,就能隨時隨地來自我疏導情緒,這對于既有情緒內耗又不愿意去接受心理疏導的孩子來說,自我練習再適合不過。
塔拉·韋爾提出了情緒自愈力練習的幾個步驟:
第一步:直面自己,引導自我意識
鏡子是迷人的,也是令人恐慌的。
因為它不僅可以讓自己看到外在的樣子,也提供了更多的視角。
每個人都重視外表,它是身份和他人對我們印象的基石。
不過直面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真實的體驗,而鏡映是形成自我意識和學會理解情緒與他人相處的基礎。
所以直面鏡子,也是直面內心那個膽怯和不安全感的自己,更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更有利于正念方式的啟動。
第二步,不過度重視外貌,避免自己分心
我之前很不喜歡照鏡子,就如作者所說:
不想看見自己的弱點,受不了有瑕疵的自己,也受不了自己的皺紋和松弛的皮膚。
與其說討厭照鏡子,不如說是不想面對不完美和有缺點的自己。
當我們在照鏡子時,總是集中在自己的問題和挑剔自己時,那么就會一直痛苦。
好比厭學和內耗的孩子一樣,他們總是重視一些自己不如別人或沒有做好的那部分,所以才會有更多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認。
只有不那么過分在意自己的外貌,在意自己的成績和不如別人的地方,才會更專注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第三步:覺察內心的自我對話
通過鏡子來觀察自己,也可以通過錄制視頻來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之前,我只知道可以通過書寫療愈來覺察自己的內心,而在這本書中則恍然大悟亦可以用視頻的方式與對自己對話,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療愈自己的方式。
通過鏡子或視頻來觀察自己,是一種將內心對話外化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和覺察。
雖然自言自語看起來有點奇怪,但療愈的效果卻是驚人的。
自我對話不僅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也可以幫助大腦更好的思考,是一種特別棒的覺察方式。
第四步:通過自我鏡映緩解焦慮
鏡子可以加強同情性自我對話的效果,因為鏡子將同情的對象,也就是我們自己外化了,這時可以通過審視和注視自己,觀察自己的表情、動作、面部的微妙變化,從而共情自己的感受。
當一個人勇敢表達內心聲音時,焦慮感和壓抑就慢慢減弱了。
除了寫情緒日記,還可以錄制視頻日記來向自己展示真實的自我,以開放的態度探索被隱藏的那一部分自我。
這是一種特別有效又花更少時間來自我療愈的捷徑,這就避免了讓自己在對抗中逃跑或僵住的發生。
從而更勇敢和更有勇氣去直面問題,直面自己的內心。
這就是先讓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放松,從而緩解焦慮的一種捷徑。
第五步:敢于展現自己,允許別人看到自己真實的一面
一個越有勇氣,越真實的時候,越容易自信和走出內耗。
每個人的感受都伴隨著快樂、悲傷、憤怒和恐懼,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波動。
但想要走出情緒牢籠,就需要直面內心的悲傷,直面自己的恐懼。
允許自己看到自己的脆弱,也允許別人看到自己的真實,這才是正確的情緒療愈之路。
別人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通過他人可以來鏡映自己,而通過鏡子冥想,我們又可以看到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越直面,越平和時,越能快速走出內耗。
這時就完成了自我療愈之旅,再經過持續的練習,心力就慢慢復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