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俠正在畫畫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受訪者
最近,社交平臺上一條菜市場里的“梵高”大爺的故事感動了千萬網友。
在山東臺兒莊一村子的菜市場里,一位老人的攤位上有些“特殊”,他右手是新鮮的蔬菜,左手則是綻放在畫紙上的芍藥、牡丹和梅花。面對路人疑問和無禮的顧客,老人總是小心翼翼。畫面一轉,他一瘸一拐的回到家中,推開掉漆的紅色木門,映入眼簾的是滿屋的畫,有栩栩如生的公雞、梅花、山水等等,都是他近60年間的自學成果。
“我最喜歡畫梅花,臘梅越冷越開花,我們搞藝術也是這樣的。”老人說,再難也要開花,還要開得更香更好。
老人自稱李昀俠,大俠的俠。視頻發出后,引發千萬人關注,有8000多名網友留言支持,還有不少網友想購買老人畫作,支持他的畫畫夢。
圖為李昀俠老人
1月15日,記者聯系到李昀俠老人的親人侯女士和當地村委會。“大舅他幼時智力受損,但是畫畫成了他生活的一束光。”侯女士說,李昀俠賣菜買畫具,養雞、種花找靈感,這一堅持就是近60年,“隨著畫畫多年,他整個人也越發清醒了。”
兒時智力受損
癡迷繪畫近60年
侯女士告訴記者,視頻中的老人是她丈夫的大舅。大舅今年71歲,出生于山東棗莊臺兒莊區一村子,李昀俠是他給自己取的藝名,真名叫李允堂。當地村委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確實是村里的,10來歲開始就癡迷畫畫。
“我聽媽媽說,大舅1歲多時因為發燒燒壞了腦子,之后就一直吐詞不清楚、走路也歪歪扭扭,一生沒有成家,也沒有子女。“侯女士說,大舅學畫畫是在12歲左右,他在鄰村看到別人畫,回家后就拿樹枝在地上畫、在墻上畫,算是“自學成才“。畫山水畫,他就去別人家看著舊日歷模仿,村里的雞鴨等動物也是他臨摹的對象。
侯女士介紹,李昀俠現在是一名五保戶,村里對他很關照。 “大舅一直獨自生活、身體殘疾,農活也不太能干,但是因為畫畫時間久了,感覺越來越清醒。“侯女士說,4年前,她偶然拍下大舅和畫作的故事發在了網絡上,受到了許多網友的喜愛,很多陌生人夸贊李昀俠的畫作。”我一條一條讀給他聽,他特別高興。時間長了,我覺得大舅的眼神也越來越清醒。“
圖為李昀俠的作品
自印名片“中國畫壇第一人”
網友:生活沒有磨滅藝術者的傲氣
在視頻中,李昀俠展示了一張他自己的名片,并指著自己笑著朗聲說道“中國畫壇第一人“。
說到這張名片,侯女士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這是他自己去做的,這幾年我給他偷偷藏起來不少,但這次他又拿出了一張。”
這個鏡頭也被放到了網上,一開始還擔心有人會說他太自大。但看到網友的評論后,侯女士很欣慰。有博主稱,這名片是李昀俠敢于追求自己夢想的體現。也有網友評價:菜攤上賣的一半是菜,一半是畫,其實就是生活和夢想的具象化。也有網友點贊:生活的苦沒有磨滅藝術家的傲氣。
李昀俠癡迷繪畫近60年
網友愛心涌入
家屬勸告不要沖動消費
“其實,大舅的故事很早就被人關注到,每次熱度來了,就有人說要買他的畫。”侯女士說,大舅說他不需要同情,他的畫作應該屬于真正喜歡它們的人,也希望呼吁廣大網友不要沖動消費。
此前,大舅的故事在網絡有了熱度后,他們曾在網絡平臺上出售過幾幅大舅的畫。后來因為平臺限制等原因,已經沒有在網絡出售。有時有網友詢問,侯女士會勸告他們,請熱心的顧客再考慮看看,過幾天再說。
她還分享,此前也有一些網友說要為大舅組織捐贈。還有一些熱心人給大舅購買了顏料、畫筆,出于禮貌,她和家人幾乎都對捐贈者做了回禮。
圖為李昀俠老人的畫作
在侯女士眼中,大舅一輩子受了太多苦,身邊很多人對他冷嘲熱諷,大舅還是堅持畫畫,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單純把大舅的畫作變賣,沒有太大意義。只有讓這些畫到真正喜歡它們的人手中,大舅得到認可了,才有意義。
現在,大舅吃得飽、穿得暖,仍然在追著自己的繪畫夢。“大舅努力了一輩子,終于讓更多人知道了有這么一個老頭。我知道大家都是有情懷的人,看到大家對大舅的關心非常感動,但是不要沖動消費。大舅這么多年堅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情,希望他的故事能夠激勵現在正在努力創業的年輕人。“侯女士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