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在我國已有數百年種植歷史,早已成為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風味最豐富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嗎?我們現在吃的絕大多數辣椒都是一個人培育出來的。前段時間,新華社推出《大國院士》系列欄目,便報道了這位為了“吃辣自由”而奮斗的“辣椒院士”鄒學校。同時,鄒院士也是湖南農業大學的校長。
辣椒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之一,年種植面積達3200萬畝,但發展過程中相關產業也面臨著成本較高的桎梏。在鄒院士和湖南農業大學相關科研團隊的鉆研下,30多年來,團隊共培育出了160多個辣椒品種。那這一數據,意味著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高峰時期團隊所育品種達到同類品種面積的60%,是不是相當震撼?
正有賴于該校在辣椒品類上的鉆研和深耕,當下,我國辣椒產業正進一步向高品質、品牌化、市場細分化、宜機化方向發展。而在辣椒市場的強勢上漲中,湖南農業大學頂尖專家領銜的師資團隊以及行業聞名的學科實力,也再一次被考生及家長看見和了解。
湖南農業大學作為有著全國文明校園、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一眾“金牌頭銜”加持的農業農村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現已成為一所以農學為主體,多學科協調協同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在辦學過程中,該校組建了一支院士帶隊的科研、教學實力雙高的教師團隊,更是形成了以農學為代表的一批優勢學科。
據悉,該校現有在職在崗專任教師超1400人,其中擁有正高職稱、副高職稱人員近千人。更不提這支隊伍中還包含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國家優青等國家級、省部級人才以及全國優秀教師等頂尖優質教學和科研力量。
再看專業建設,湖南農業大學當前已建成生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動物科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植物保護、茶學、動物醫學等“王牌專業集團”。
尤其在農學專業中,該校還繼承優良傳統,發揮團隊、人才、科研、平臺等諸多優勢,采取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培養高級專門人才。自2013級起每年開設“隆平創新實驗班”就是該校培養拔尖創新型與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可見實踐成果。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在對于與產業銜接有著極高需求的農業領域,湖南農業大學之所以能夠在科學研究和育人實踐兩方面都形成自身優勢,該校強勢的師資實力與實踐資源的協同配合成為了重要的成功關鍵。也正是這點,必然再一次吸引眾多高水平考生爭相報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