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到“零碳園區”的概念,標志著黨中央在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全面轉型進程中,積極探索綠色化、零碳化轉型升級,扎實推進實現碳達峰的同時,為適時實現碳中和謀篇布局。
零碳園區制度具有底層邏輯
我國工業園區建設始于1979年,目前已經形成由點到面、由沿海向內地的推進式發展趨勢,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超過2500 家,多數位于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區域,貢獻了全國工業產值的 50%以上。園區集聚起了產業、功能、創新、人力等各類資源要素,實現園區從高碳向低碳轉型,再由低碳向零碳轉型升級,決定了“雙碳”戰略落地實踐的成效和質量。
各類園區將在“雙碳”戰略實踐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產業園區數量多分布廣,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物同根同源。園區常常是污染物和碳排放重要“源區”。我國工業園區碳排放量占全國工業源50%以上,是降碳的重點領域。
零碳園區創新具有扎實基礎
關于零碳工業園區制度,國內外目前尚無統一通用的界定。筆者認為,零碳工業園區制度一般是指通過一系列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變革和應用,實現園區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在一定時空內完成從綠色低碳發展到綠色零碳發展的轉型。
我國零碳園區創新有15年低碳園區建設的良好實踐經驗,特別是有著近5年地方基層創新實踐的基礎。工業園區的低碳發展始于“十一五”時期。例如,2009 年,原環境保護部下發《關于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中加強發展低碳經濟的通知》,決定自 2010 年起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重點納入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內容 。“十二五”期間,低碳園區相關制度安排逐步細化,走深走實。例如,2013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推進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建設;2014 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建成 150 家左右低碳示范園區。“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再次強調了工業園區低碳化轉型,并要求部分園區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
“十四五”期間,《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先后發布,對園區發展提出了重要指引。2022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其總體目標就是,“十四五”期間,建成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該《方案》要求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通過“橫向耦合、縱向延伸”,構建園區內綠色低碳產業鏈條,促進園區內企業采用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生產模式。到2025 年,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建設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
截至目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各自碳達峰實施方案中都不同程度地規劃了近零碳園區/零碳園區、企業等,部分地區規劃建設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全國各地因地制宜,陸續出臺了各具特色的零碳工廠、零碳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等零碳發展制度安排。例如,山東省出臺了《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示范創建實施方案》;安徽發布了《零碳產業園區建設方案(試行)》等。地方的基層創新和實踐為國家實施零碳園區制度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預見,零碳發展理念將成為2025年的新風潮。
零碳園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建立一批零碳園區的會議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有助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精細化,促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零碳園區標準體系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微觀層面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地方標準或行業標準,今后將加快國家級標準等制度體系落地。目前全國有4個零碳園區已經出臺了地方標準,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和福建省兩個省級地方標準、雄安新區1個國家級新區級地方標準和江蘇省鹽城市1個市級地方標準。此外還有一些行業或企業相關標準已經付諸實施。2025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預計零碳園區標準體系將更加規范和健全。
第二,有助于深化落實“雙碳”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從低碳化向碳中和化升級轉型。在實現碳達峰之前,適時布局零碳發展,謀劃實現碳中和發展路徑,正是落實“雙碳”目標戰略的應有之義。規范的零碳園區建設,是在設計、規劃等各階段各環節都融入碳中和理念,綜合運用節能、減排、固碳等碳中和措施,實現園區范圍內產業、能源等全領域全周期全鏈條的零碳發展,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吸收自我平衡的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碳中和發展模式。
第三,有助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高質量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零碳園區是技術、理念、制度創新的復合體,是綠色發展高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源,建設零碳園區是高質量發展的最新實踐探索。
第四,有助于提升園區企業形象,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通過將“碳中和”融入企業長期發展戰略,更好地體現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和價值,企業能夠引領行業向低碳轉型邁進,并樹立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桿。零碳園區體現入園企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零碳發展理念,增強企業服務和產品的含綠量,有助于提升園區和企業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特別是有助于企業克服碳關稅等綠色壁壘,提升國際競爭力。
我國零碳園區建設具有全球價值
我國特色的零碳園區的建立、推廣和應用具有全球價值。
首先,在履行國家自主貢獻方面發揮重要示范作用。根據《巴黎協定》的要求,特別是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阿聯酋共識”決議精神,各締約方將于2025年提交新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零碳園區建設的中國碳中和實踐將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將為全球南方乃至全世界碳中和進程提供中國方案。
其次,有助于進一步展現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領導力。當今世界,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三大環境風險挑戰。與此同時,個別大國甚至揚言退出《巴黎協定》。鑒于此,中國擔當和中國方案尤為重要。新時期,中國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以“新三樣”為代表的中國綠色低碳產品引領了全球綠色低碳未來,展現了中國塑造清潔美麗世界的領導力。零碳園區建設作為綠色零碳發展高地和動力源,必將成為中國展現引領全球碳中和發展領導力的重要舞臺。
作者: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首席專家朱留財
來源:中國環境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