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地平線副總裁兼首席架構師蘇箐的一段坦率發言,引發了行業的關注。RoboX將此次講話全文稍加編輯,供大家參考。
同時附上蘇箐簡介:
地平線副總裁&首席架構師,國內自動駕駛研發和量產的先行者,曾領導開發中國智能手機和汽車的先進處理硬件和架構,現整體負責地平線智駕系統Horizon SuperDrive的產品研發和量產落地。
以下為經過編輯的發言全文:
自動駕駛不是什么新東西,它發源自2004年的 DARPA project,那時我們就能看到其可能性。
我自己做自動駕駛,是從2012年前后開始的。當時,我看到Google X的兩個創始人坐在一輛自動駕駛的豐田的普銳斯里,就覺得這玩意兒太酷了,它代表著未來。然后就不小心做了這么多年。
可到了今天,坦白講,凱哥(余凱)是很樂觀的,但我已經快抑郁了,因為自動駕駛真的非常難。
我有很多朋友已經改行了,去做了具身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不做了,受不了了。也有不少人問我,要不要去做具身智能?我想,咱們連自動駕駛都搞不定,有什么資格做機器人?
自動駕駛應該是第一個工作在物理世界和人交互的機器人,它處于半規則和半非規則的場景里。如果連這種東西都搞不定的話,去做一個非結構化的機器人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認清自動駕駛本身的比較對象是什么,大家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比較麻煩。
因為自動駕駛的比較對象不是你的競爭對手,絕對不是國內的蔚小理、華為,甚至不是特斯拉,自動駕駛的本質比較對象是人類本身,它的價值是一個拐點式的價值——他比不過人的時候,其實就是高科技的玩具;當有一天比人好的時候,價值立刻就會跳上去,也就是兩段式的價值。
很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系統真正達到了這一拐點,我們只是看到了這個希望。
所以我有時想,干了十多年,每天看到這么多問題,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花了這么多錢干這件事情,都還沒過這個拐點,我有時就會很絕望。
但是絕望歸絕望,干了這么多年還是能看到希望,因為整個內核技術演進了5-6代以后,整套數據驅動范式起來以后,你會發現整個系統已經能看到曙光了。
你要說我們的優勢和理念是什么,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并不打算和任何人比較。坦率地說,我干了這么多年,對每年出現的新概念的時髦的詞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因為我看到像這種復雜的系統,它沒有銀子彈,也沒有什么一招制敵的方法。你必須要有一個很Strong的工程團隊,把系統和底座做得非常Solid。
你要比別人有更多的經驗,要比別人愿意吃更多的苦,你要持之以恒每天面對這么多問題還不崩潰,一年又一年地運作。同時,你還要保證在新的技術出現的時候,快速把它吸收進來,而且要知道它的邊界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一個新的方法起來以后,第一天你會覺得它很美好,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第二天又會對它引起懷疑;第三天你會發現邊界就在那里。
每一個新方法都有這么一個過程,所以「正確的復雜系統」是不斷在比較Solid的底座上,將新的方法集成進去,應用起來,不斷地往前滾動,我覺得這是做大工程的經驗之談,我們現在也在做這方面的實踐。
如果拋開和人類的比較,你一定要讓我找一個對標對象,我還是會選擇FSD,因為我確確實實覺得他們整個團隊的素質和創新精神是值得讓人敬佩的。
我自己去試過以后,能看到他們在技術上有很多獨到之處,甚至在某些地方有斷代式的領先。這點不妨承認,沒什么關系,我們自己從中也能學到很多新的思想和思路,至少他們已經證明了這些東西是Work,我們就要去做。
反過來說,中國的自動駕駛和美國有些地方不一樣:
1、中國在目前的狀態下,不可能獲得特斯拉的算力。
2、中國的「基建隨意性」比美國大太多:它有很多以通用的Common sense搞不定的東西,這是美國沒有的。
3、中國的大量外賣電動車,和不守規矩的開車行為,在美國也是沒有的,導致大量的博弈問題需要處理,而這恰恰是現在的數據驅動不太能有效解決的。
所以我們自己選擇的是一條比較務實的道路,系統的內核完全是一段式的端到端數據驅動,但是在數據比較稀疏,短期內用更大數據量也很難收斂的時候,我們也會用一些有經驗的工程師做的規則的東西,可以認為是雙并行的系統,目前實踐下來是最有效的。
當然做Marketing宣傳的時候,你可以講得天花亂墜:例如說是端到端、數據驅動,有各種各樣的新詞。但是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他上車以后5分鐘能不能感覺這個東西是完全與眾不同的,他可以信賴的,這樣的產品才能去賣。
我到現在為止最信仰的做產品的人還是Steve jobs,我覺得真正iPhone所有的細節做到位了,沒有什么漏洞,這是目前這代產品人里沒有看到有誰達到他那個高度,我希望地平線的產品以這種標準去做我們自己的產品,去解決真正的問題。
現階段,自動駕駛是高科技的玩具。它逐漸地在高速上好用了,Urban里不太好用。目前就這么個狀態,它的價值是起碼很多時候不用看導航那么累了,只需要讓它自己認路、開車,你去監督它就可以了。這個價值還不錯,但這還不夠。
因為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太一樣,美國人通勤幾乎都是走高速,中國不是,中國一年上不了幾次高速,中國的Urban問題是Critical的問題。
系統的本質問題是:到底是系統依賴人,還是人依賴系統?誰給誰兜底?
你要真的想讓系統有價值,就需要在天加班很累的時候,真正能安心地將系統激活,讓它幫你開,這時系統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而且超越了玩具的價值,這是我們今年要做到的目標。
講起來的話其實就是兩個點,1、將一段式端到端的類人性做上去:其目的不是為了類人,而是要超越人——如果車輛能在你預判之前就完成了動作,這個系統才是對的,這才是我們的努力目標。
2、把車的緊急監管安全性至少提升100倍:這件事情非常難,但是我們正在做一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新的方法論線索。
這兩件事情達到以后,我相信我們應該是和市場上所有的產品都不相同的產品。如果說讓這么多人辛苦了這么多年,再去做一個和大家一樣的東西,這不是我們這代人該做的事情。
我們應該去解決一些真正的問題,而不是天天活在營銷里,我覺得中國這幾年的氛圍我是不太喜歡的,我覺得應該做一點正確的產品解決正確的問題。
預告:RoboX正在對比和剪輯兩次測試HorizonSuper Drive的視頻,并將于近日客觀展現該系統的擬人操控表現,敬請關注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