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Clinic門診腔內血管
2024年12月30日,一名88歲老年女士(化名黃女士)順利在東莞市人民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使用樂普醫療ThorCrack?外周血管內沖擊波系統完成右下肢髂動脈至股淺動脈段的血管狹窄閉塞開通手術,預示著醫院在下肢動脈血管重度鈣化狹窄閉塞病變的治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Clinic門診腔內血管
耄耋之年患反復關節痛10余年,右足潰瘍3個月
88歲的黃女士于1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多關節疼痛,主要為雙側掌指關節、雙足跖趾關節疼痛,伴紅腫,呈游走性發作,于外院診斷痛風性關節炎。3月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足第一二足趾潰瘍,伴疼痛,有白色分泌物流出,伴雙下肢小腿皮膚瘙癢及紅色皮疹,無肢體麻木、乏力,無行走困難。最終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伴右足足趾破潰。
術前檢查,選擇針對性的高效治療方案
患者術前的CT顯示:雙側骼動脈、下肢動脈走行規則,管壁不均勻增厚、散在多發鈣化。右側股淺動脈多發鈣化、混合斑塊形成,管腔呈不均勻中重度狹窄,局部次全閉塞可能。
1. 術前CT平掃
2. 術前CT(矢狀位)
東莞市人民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陳泉教授、張志成教授、袁廣慶教授團隊選擇采用樂普醫療的ThorCrack?外周血管內沖擊波技術對右側股淺全程進行擴張。樂普醫療的外周沖擊波系統采用體外碎石術和PTA球囊技術相結合,在設備的配合下,可以向靶病變輸送脈動機械能,可以同時破壞淺表和深層鈣質,并最大限度的減小軟組織損傷,低工作壓力(4atm)下穩定地釋放沖擊波,高效處理血管內鈣化,實現血管重塑。
術中遇難題,術者盡顯扎實高超介入手術技巧
手術經左股動脈穿刺,造影后見:腹主動脈下段右骼動脈開口水平中-重度狹窄,右髂動脈、股總、股淺動脈多發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局部存在中-重度狹窄,其中右股淺動脈中段局部基本閉塞。
3. 右側股淺段閉塞
導絲多次嘗試未能順行真腔通過,遂于右股淺動脈遠端使用微穿剌針逆行穿剌成功后使用導絲配合小直徑球囊逆行開通至右股總動脈,造影明確后經左股動脈入路送入抓捕器對導絲進行抓捕建立雙向工作通道。
4. 建立雙向通道-逆穿技術
ThorCrack?外周血管內沖擊波技術助力手術
建立雙向通道后,經左股動脈入路送入球囊序貫對右股淺動脈全段、右骼動脈進行擴張,后使用ThorCrack?外周沖擊波球囊導管對右股淺動脈全程進行血管內碎石及擴張,后再使用紫杉醇藥物涂層外周球囊擴張導管對右股淺動脈全程、右髂動脈進行擴張。
5. 沖擊波球囊血管內碎石擴張
術后造影:病變血管明顯改善
再次造影見右髂、股淺及胭動脈管腔較前明顯改善,右小腿及右足血供較前明顯改善。最后使用球囊對腹主動脈下段右髂動脈開口水平進行擴張,擴張后再次造影見該病變段管腔較前明顯改善,術后患者狀況良好。
沖擊波球囊技術科普
沖擊波球囊技術,源自泌尿系統結石治療的碎石原理,經過結合球囊成形技術的創新發展,成為一項新的治療技術。沖擊波球囊會發出和鈣化病變相似波長的沖擊波,利用共振原理震碎鈣化病變,在不損傷血管和支架的同時達到優異的處理效果。其特點是“遇剛則剛、遇柔則柔”,能夠實現鈣化斑塊的有效擴張,保護正常血管壁軟組織,而且在血管夾層、穿孔、慢血流和無復流等發生率低于旋磨、準分子激光等其它技術手段,是一種兼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新興技術。
科室簡介
東莞市人民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是全國大型綜合醫院中最早擁有獨立的介入病房、介入手術室和介入門診的科室,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該科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手術開展的范圍上已躋身全國同級醫院前列,尤其是在下肢血管病變的介入治療方面,已在省內居于前茅地位。學術上,全科人員積極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主持或主要參與多項科研項目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科研氛圍熱烈。借助我院先進的DSA、CT、 MRI等醫學影像設備與科室人才團隊發展,介入與血管外科醫療能力達到區域領先水平,并正在迅猛朝前發展。
專家簡介
陳泉教授
東莞市人民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學科主任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個人簡介:2007年于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醫科大學血管外科專業博士畢業。
師從于著名的血管外科專家景在平教授,曾赴法國亞眠醫療中心血管外科學習深造。2008年,在甘肅省人民醫院成立甘肅省首家血管外科,率先開展了多項血管外科的新手術、新技術,填補了甘肅省多項血管外科技術空白。在甘肅省血管外科專業領域有多項突破創新,獲得社會各界好評。擅長外周血管疾病的診治,尤其在胸主動脈夾層、腹主動脈瘤等動脈疾病的微創腔內手術治療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在國內外核心雜志發表多篇論文。擔任《中華血管外科雜志》、《血管和腔內血管外科雜志》編委。
出診時間及地點:
逢周二上午,普濟院區血管外科門診
逢周三上午,特需門診血管外科
逢周四上午,紅樓院區中心門診
張志成教授
東莞市人民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個人簡介:畢業于汕頭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后到東莞市人民醫院從事一線臨床工作至今,從事介入診療工作10余年。對腫瘤的介入綜合治療、下肢動靜脈病變介入治療,尤其在下肢動脈閉塞性病變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擔任廣東省醫學會介入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東莞市醫學會介入醫學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門靜脈高壓癥管理分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分會委員。在國內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篇,主持完成市級課題1項,參與完成市級重點課題1項。
袁廣慶教授
東莞市人民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個人簡介:東莞市醫學會介入醫學專業委員會秘書兼委員,世界腫瘤消融協會(WTAA)創始會員,亞洲冷凍學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分會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智能介入醫學分會委員,東莞市抗癌協會委員。在各種良惡性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外周動靜脈疾病腔內治療、胸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等領域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肝血管瘤、肝癌的介入及消融治療、門靜脈高壓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療、下肢靜脈血栓介入治療、輸液港植入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及地點:
逢周一上午,紅樓院區腫瘤中心門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