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2025年會更難,別人如何我不好說,我們家目前來看的確挺難的。
先生公司已經放假了,還是無薪假。
而我的副業在春節前后兩個月也正好是淡季。
2025年,我們家還能存到錢嗎?
我其實沒有太大的把握。
但我仍然給自己定了比較高的目標,我仍然想要不顧一切地去存錢。
越是經濟不好,越需要存款傍身。
今天想來分享一下我對存錢和花錢的一些思考。
1)想要過好冬,手里就要有余糧,而余糧是在春夏秋攢的!
這讓我想起動物冬眠的故事。
很多動物都會在寒冷的冬天藏起來,不再勞作,只吃了睡睡了吃。
這些余糧和脂肪,就是在春夏秋的時候一點點攢起來的。
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應當如此。
經濟是有周期的,跟四季一樣,有溫暖的春夏就有寒冷的秋冬,這是不變的規律。
但我們常常在寒冬到來時才想起要存錢,這個時候又常常伴隨著降薪失業而很難存到錢。
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操作,在收入狀況好的時候就開始存錢。
像動物冬眠一樣,提前做好儲備,才有余糧過冬。
這也是我們普通人穿越周期最好用最可控的方法。
2)把買大件的開銷折算成現金流,再來做決定買還是不買?
我最近發現用現金流來思考問題,跟用一筆錢來思考問題,體感和結果都非常不一樣。
舉個例子——
當博主也談錢說,他存夠500w就能實現他想要的財務自由時,很多人都跳出來說,500w能干什么啊,在一線買個房子就沒有了,可能都還不夠花呢!
這就是用一筆錢來思考問題。
那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不用上班,每年就能掙15w或者20w,大家可能就會覺得,哇,這也太爽了吧!
這就是用現金流來思考問題。
不要只看到500w這一筆錢,還要看到500w哪怕每年只有3%的收益,一年也可以有15w的現金流。
其實花錢也是一樣的,要學會折算成現金流。
就比如買一輛車,它不只是花一筆錢的事情。
我們還應該把折舊算出來,平攤到每個月去。
再把停車、加油充電、維修、保險等使用成本也算出來。
這才是買一輛車每個月需要付出的現金流。
以一輛10w的車為例。
假如5年后賣掉只值2w,那么他的折舊就是一年1.6w,平攤到一個月是1333元。
日常停車、加油或充電、維修、保險等費用最低可能也要2500元。
加起來也就是一個月需要付出的現金流是3833元。
相當于又一個房貸啊。
這幾年好多人慫恿我買車,說是買了你就知道有多爽了。
其實如果只是花一筆買車的錢,這對我們家來說不算太難。
但如果折算出每個月需要付出的現金成本,我發現我當下的經濟實力并不足于承擔。
這就是用現金流考慮問題的結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真實的成本。
3)問問自己,當下的生活方式,如果沒有收入了,還能持續多久?
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去年,有不止一個朋友跟我說,剛換了房買了車收入就下降了,現在每個月現金流都非常緊張,每天也很焦慮。
當我們在給生活方式增加成本時,不要只看到當下的收入能夠覆蓋,還應該考慮到未來如果收入下降,工作不穩定的話,這些成本你是否還能撐得起來,又能撐住多久?
想遠一些,再想遠一些,可以避免讓我們的生活陷入困境,也可以讓我們在低谷時期時從容一點。
4)雞蛋不要只放在一個籃子里,幸福也要多元化配置!
經常聽人說,不花錢我就不快樂,少喝一杯奶茶人生就沒意義了。
我其實不太喜歡把生活的開心或不開心都只錨定在花錢消費這一件事情上。
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是去尋找更多幸福感的來源。
當我們有很多幸福感的來源時,實際上對每一個幸福感來源的單獨預期就降低了。
所以,不花錢給我帶來的不快樂的影響也就降低了。
在多元的幸福感里面盡量尋找一些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去關注那些自己可以改善的部分,然后把不能控制的比例稍微放低一些。
這樣,我們在穿越周期的時候,遇到逆風低谷的時候,也能夠讓自己保持開心的狀態。
愿我們都能順利穿越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