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
點燃你自律的心
最近看《一路繁花》,太想聊聊劉曉慶女士的體力了。
74歲,精力充沛到完全刷新我對七旬老人的認知。
一路上,隊友們低血糖的低血糖,坐輪椅的坐輪椅,要人攙的要人攙,腰疼的腰疼,腿疼的腿疼。
但劉曉慶不一樣。
在北京出發前,自己利落地收拾行李,衣服雖少,但態度必須有。
在寒風中等司機,旁邊的店面裝修,氣味熏人,上車后想吐,下車后,才休息20多分鐘,就恢復得差不多了。
其他人一個人帶3、4箱行李,其實這很正常,這是出門拍綜藝,持續多天,再說北京冷,昆明暖,多帶幾套衣服,無可厚非。
但節目組非要臨時制造矛盾,等人出發了,才說經費有限,第一次飛行,團隊行李超重費就6900,還把年紀最大、得票最低的劉曉慶任命為領隊。
劉曉慶輕裝上陣,只有一個背包和拖箱,基本不麻煩別人,自己照顧好自己,行李一路自拿。
經過飛行,中午2點多入住酒店,又累又困,她和蔡明出門覓食,劉曉慶全程脊背直溜,步伐輕盈,走路虎虎生風。
因為不是飯點,多數飯店沒營業,旁邊的蔡明低血糖發抖,劉曉慶有點著急,她的第一反應不像年輕人用手機查信息,而是用最原始的辦法,跑著去找飯店,去一家,沒營業,她不氣,平靜地跑著再找下一家。
終于找到正在營業的飯店,在群里通知隊員,還問蔡明要不要自己過去接她。
吃飯時,劉曉慶飯量很大,大家悉數吃飽時,她說這只是開始而已,自己還要再吃一條魚,魚頭不喜歡吃,但也不浪費。
劉曉慶多吃一條魚,李小冉當場掛臉,但劉曉慶不跟她掰扯,心平氣和又指令明晰地告訴店員,我一個人還要吃一條魚。
大家行李超重,多花6900,劉曉慶只托運了一個箱子,她沒因別人行李超重而怪誰怨誰, 吃條魚,多花一百塊,李小冉當面制止,背后蛐蛐。
當晚,行李運送出了狀況,兩個年輕男孩大晚上去找行李,向太和李小冉心疼兩個年輕男孩,這本來無可厚非。
但劉曉慶大把年紀,累了一天,大半夜洗完澡,馬上要睡,又被叫下來開會,這段就讓人不解。
行李多的人心疼搬行李的人,這是應該的, 但劉曉慶自己的行李自己拿,她沒讓別人受累,當然也不必像別人那般心疼男孩。
說了幾句年輕人吃點苦算什么,自己以前更苦,李小冉不愛聽,又當場發作。
劉曉慶內核穩定,完全不內耗,一句“有沒有想過我也是義務”,看得觀眾打呼過癮。
劉曉慶吃虧就吃虧在,太有年輕感,完全太不像老人,讓人根本沒有往七旬老人聯想。
現實中多數七旬老人,腿腳不便,脊背佝僂,行動遲緩,耳力不行。
年輕人一看就知道謙讓照顧,怎么還能要求和指責。
不說節目了,越說越氣。
我還是聚焦在劉曉慶的 生理機能上。
老了以后,吃嘛嘛香,想睡就睡,能嚼得動,能聽得見,能跑得快,不好惹但脾氣好,情緒穩且不內耗,能自己照顧好自己,少給別人添麻煩,真是人生勝利組成員。
我去她的書中找體能密碼,找到3條。
1,做人要有生活自理能力
在劉曉慶自傳《人生不怕從頭再來》中,劉曉慶形容順境時的自己:
“長期當老板,什么事都不會干,請人吃飯有手下人付款,出行有人開門關門,發傳真打印文件有秘書,打電話有人撥通了我再講話,有人拎包,有人開車,有人保衛,我變成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廢人?!?/p>
但在節目,我看她自己收拾行李,搬運行李,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吃,什么時候睡,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女兒出生后,我曾想過,比起其他特長,我更愿意她生活自理,尤其是會做飯,以后可以不做,但一定要會。
末代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里, 3歲登基,12年退位。
據他回憶,他住在紫禁城時,排場隆重。
就算是簡單的步行,有人攙扶而行,雖然腿腳無病,也得攙著。有捧馬扎以便隨時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氣候或體溫變化隨時換用的,有拿著雨傘、旱傘,御茶房太監捧著點心茶食,還有熱水壺、茶具。御藥房太監拿著藥,最后是帶大、小便器的太監。
但人生的境遇,從來不會停在最高點。
后來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他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系鞋帶。
沒人幫他后,每天穿的衣服跟咸菜似的,衣服扣子都扣不齊。每次剪指甲時,身邊放著止血藥,因為他百分之百會剪著肉。
幾月前,我去天津旅行,專門去看了張愛玲故居。
劉川鄂寫的《張愛玲傳》中,盡管張家流落天津,但依然有很多保姆,有汽車、有司機。
弟弟張子靜說,小時候生活在天津時,就從來沒有干過任何家務,每天身邊都跟著兩個保姆,所有的事都交給別人干,所以我們的生活能力幾乎為零。
張愛玲成績特好,但完全不會生活。
晚年吃的東西,就是買點牛奶、面包,從來不做飯,她不會做飯。
張愛玲去世后,法 醫說張愛玲死于心血管病,她不愛自己烹煮食物,也不愛上館子,盡用些罐頭、牛奶等方便食品果腹,體質衰弱,免疫力下降,一遇大病就毫無抵抗能力。
趁年輕,培養基本的生活能力,別給老年埋雷。
現在很多人覺得生活方便,有錢可以請人,但據我觀察,我家里幾個生活自理度越高的長輩,身體越好,能吃能動,樂觀開朗。
想必在日常勞作中,也強健了體魄。
2,低谷期要保持身體健康
自傳中,劉曉慶有講到監獄往事。
“重中之重,是要把身體保護好。
我開始跑步,小小的只有幾平方米的監室,當然不能跑步,也看不到時間,我就數步子,每天早上晨跑8000步。
我跑步的時候,其他幾個號友都得貼在墻上,這樣我可以在四方塊的面積里跑兩個對角。
我每天9點睡覺,早上6點起來。我每天吃玉米面窩頭,喝玉米粥。
我向管教申請打羽毛球,與其放風的時候站在那,還不如我們一起鍛煉身體?!?br/>
422天的監獄生活結束后,劉曉慶說:
“我到醫院檢查身體,身體居然比之前還要好,多年的胃病,竟基本康復了。
是因為每天吃棒子粥這樣的粗糧,是因為每天堅持跑步、洗涼水澡,還是因為看書,學啞巴英語,打羽毛球,或是因為朝九晚五的固定作息時間,關進監獄還有這么多的優點?”
人在低谷,心情會差,但沒有好身體,就沒有翻盤的籌碼。
跑步,跳繩,打球…運動起來,多巴胺和內啡肽會把你從消沉中打撈起來,規律作息、三餐規律,健壯的身體帶你度一切苦厄。
3,保持“不怕 吃苦”的強大信念。
“一路繁花”之旅,一說到條件差,經費緊,劉曉慶會說自己能吃苦,沒在怕。
我覺得在她過往的人生中,植入了一個“只要肯吃苦,就能度萬難”的信念。
在自傳中,她說出獄以后,事業從頭來。
“只要給我錢,什么角色都演,從一天50塊,沒有臺詞,只是打醬油的群演,到一天300塊的龍套,再到主要配角,我都盡心盡力去演?!?/p>
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小姐,請喝茶”,也要琢磨出十幾種表現方案。
就這樣,她在橫店串戲,跑碼頭,從龍套到主角,一部戲接一部戲,建立起新的良性循環。
她以面目全非重啟人生。
她說, 在最艱難的日子里,收到了一封影迷來信,一直鼓勵著她:
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艘船,它下水以來,在大西洋上遭遇了138次冰山,116次觸礁,27次被風暴遮斷桅桿,30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沒有沉沒。
很會老的劉曉慶告訴我們:
為了70歲以后,身體機能不沉沒,能吃能睡能跑步,愛說愛笑愛旅游,開心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吧。
~End~
作者簡介:梁爽,我愛自律,自律愛我。新書《當鉆牛角尖,遇到四象限》、《把自己重養一遍》、《糟糕,今天內耗又超標》,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