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名為“吉林名勝”的明信片,共有16張,18幅風光照片。風光照片以日文、英文雙語標注景物名稱,背面有信鴿商標,并用英文標注了“TAISHO”品牌。“TAISHO”這個單詞為日語“大正”的英文寫法。大正為日本的紀年,時代跨度為1912年—1926年,在明信片上,“TAISHO”與紀年無關,只是日本和歌山縣的一家明信片印刷商的品牌,猜測其可能創設于日本的大正時代。綜合審視后,初步確定這組風光照片應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情形,距今大致已有九十年左右的歷史。
我把北山西峰上俯視北山東峰列為第一。畫面中自山下向上,可見臥云軒、泛雪堂、關帝廟、藥王廟、怡綠山莊等歷史建筑,這些建筑有的至今尚在,有的則歸為歷史。因畫面中還未出現如今穿越攬轡橋的山道,推測其拍攝時間應該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攬轡橋修建時間為1932年—1935年,山道開鑿于1936年之后),可能是這組照片中拍攝時間較早的一張。
八角樓是吉林市歷史上最壯美的建筑物之一,其竣工于1923年,為滿鐵醫院診療樓。滿鐵醫院原本是日本醫生石橋三郎創辦于二道碼頭街(今和龍街)的東洋醫院,后由滿鐵會社收購,并在當時商埠大馬路路東重建了新的診療場所。這座建筑中西結合,細節考究,質量精良。解放后該建筑曾為鐵路醫院、鐵路檢察院、鐵路法院等單位使用。據說該建筑曾被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可惜1999年從名錄中被剔除并遭到徹底拆毀。
石頭樓為1929年所建吉林省立高等學府——吉林大學的校舍,設計師為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畫面中為三座石頭樓中的主樓,一眼望去,花崗巖樓身硬朗宏偉,莊重之感自然生發。該建筑現仍在正常使用,為東北電力大學的校舍之一。
吉林鐵路局辦公樓始建于1934年,1935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此建筑保存完好,現為吉林車務段辦公場所,目前正在籌建的吉林鐵路博物館就設在該建筑內。
這張是站在北山上俯瞰吉林城、松花江及遠山的畫面。當年的吉林城規模不大,盡管還沒擁有“大江彎弓”的態勢,但“山明水秀”已是這座城市的風光標簽。登高望遠時,但見“萬屋鱗鱗,江山煙樹,一覽無余”,其壯闊之美足以令人心舒氣爽。
圖中標注的這段大馬路街景一直被認為是新開門外的街道風光。吉林大馬路是聯絡老城與火車站的要沖,因穿越東關商埠區,又被叫作商埠大馬路。所謂商埠,即當時允許外國人在華經商做賈的開發區,因而街道兩邊可見許多日本商鋪。大馬路自北向南有東、中、西之分,新開門至日本領事館一段俗稱為西大馬路,今為北京路東段。
照片中標注為黃旗屯站,即現在的吉林西站,該站舍在2024年已被辟為博物館。
吉林站的老站房。許多證據表明,這座二層站房修建于1928年,是吉林火車站歷史上五個版本中的第二版。這座站房有個很耐人尋味的特殊細節:位于二樓頂端的民國國有鐵路路徽——飛輪浮雕,在偽滿時期并未被拆除,而是作為裝飾物一直使用到了解放后。
1935年,由日本領事館向東萊門方向修建了一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式馬路,名為南大馬路,俗稱南馬路。在當年,日偽當局將這條道路定義為吉林城的商務中心。街道兩邊興建了許多新式洋樓,也入駐了許多大公司。在畫面中可以看到路西的“松花江新聞社”、公會堂,松江旅社樓上樹立著“麒麟啤酒”的廣告;路西側則是電業株式會社的船型樓。很遺憾,幾年前公會堂被拆除后,南馬路早期街景現已蕩然無存。
此畫面中左上方為北山西峰上的曠亭,解放后翻建為曠觀亭,新世紀則又被翻建為平安鐘樓。右下方為今市政府二號樓,該建筑保存完好,2024年已被改建為吉林建制博物館。
此建筑為1927年—1929年吉林城興建自來水工程時,在北山修建的蓄水池。該建筑物目前雖被廢棄,但尚存于灌木雜草之中。
畫面中的左下角為吉林城最著名的商業街——河南街,此街幾經變遷,目前在新興園等商號帶領下,已有了新的發展。畫面右上角為滑雪場的情形,日偽時期,吉林城周邊有多處滑雪場,經其他老照片比對,此處應為北山滑雪場的情形。目前北山上建有現代化的四季越野滑雪場一座,仍可向滑雪愛好者提供滑雪場地服務。
一般認為,此畫面拍攝于炮手口子渡口附近。畫面中乘船的游客正在觀賞江上“魚鷹捕魚”——在日偽時期,這一景象被稱作“鵜飼”,是吉林城江上的重要觀光內容。
畫面中為日本神社,此神社位于今兒童公園內。這座神社大概在四十年代有過一次擴建,畫面中為擴建之前的情形。目前兒童公園內尚有部分殘跡遺存。
吉林文廟修建于晚清,規模宏大,氣勢不凡。但是在畫面中,文廟庭院內荒草凄凄,右下角處還能看到菜地,很難讓人萌生莊嚴之感。
吉林市與松花江有著不解之緣,不僅吉林烏拉的本意為沿江城市,甚至船廠、水都、江城等別稱也多與松花江有關。過去的江面上曾連檣接艦,各式船舶往來穿梭。2024年,游江再次成為旅游熱點后,越來越多的船只開始在江上行駛,通達的地點也向臨江門大橋上游、吉林大橋下游拓展。
以往回看老照片,借今時所見,常有時光穿越之感。而在文旅事業大發展的2024年過后,瀏覽這些老照片時,在穿越時光之外仿佛能呼吸到一種重獲新生的氣息——在深挖文旅資源的時下,每張老照片都會傳遞出特殊的文化能量,誰又敢斷言這其中的某些正向文化力量,不會在未來的某個時機觸動下,為吉林市的文旅事業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網名易林學館)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