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龍穎 鄭瑩)1月13日,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沱沱工社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敏,就促進北京農業發展的相關提案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加大農業投入有助于推動北京農業高質量發展。”董敏認為,北京在農業投入方面仍有提升空間,應在五方面加大農業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對綠色、有機蔬菜的補貼力度。董敏提出,補貼的提高可以鼓勵農民和企業充分利用北京龐大的消費市場,增加蔬菜種植面積,提升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進而滿足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日常需求,拉動生態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同時也提高了北京的蔬菜自給率。
二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落地。北京擁有豐富的農業科技資源,但不少專家的科研成果卻選擇在外地落地。董敏認為,應給予落地企業和配合的農場、合作社補貼,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北京精準落地,將科技優勢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三是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農產品生產周期較長且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提升其附加值尤為重要。董敏特別強調了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必要性,以她所在的沱沱工社為例,將蔬菜加工成凍干粉,有效保留了蔬菜的營養價值,還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更便于儲存和運輸。董敏提出,應允許北京市平谷區這樣的農業區有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克服農業周期,提高北京農產品的產出價值。
四是進行農產品分級。董敏關注到,2024年,36個大中城市蔬菜價格對比中,北京的蔬菜價格相對較低,同時,北京市的中高端消費力強勁。她認為,對蔬菜和其他農產品進行分級,可拉開產品和消費層級,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推動優質農產品在京生產。
五是支持生態農業與文旅融合。董敏提出,應制定針對“生態農業+文旅”模式的具體補貼措施,促進城鄉互動,助力鄉村振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