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潑天”的流量砸到了小紅書頭上。
TikTok 面臨被出售給美國公司的強制裁決,于是,“矚目”的社交遷徙現象上演——自稱TikTok “難民”涌入小紅書。這場轟轟烈烈的行動讓畫風清奇的外國人和國內用戶「共處一室」,于是大家紛紛在小紅書上截屏,配上一兩句小機靈轉發詞,發在了微信朋友圈(黑人問號臉)。
以下,沒有什么觀點,我們看個熱鬧。文化輸出的前提還是互相了解,信息差的消弭亦是重要的一環。但要想相逢勝卻人間無數,光有熱鬧又是不夠的。Enjoy:
來源: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特約作者 郝博陽
編輯 鄭可君
一夜之間,小紅書忽然涌入了一堆畫風奇怪的外國人。
他們不僅和用戶友好互動,還瘋狂秀貓和發梗圖。他們被稱之為Tiktok Refugee(Tiktok難民)。
這些用戶還幫助小紅書登頂美國App Store的榜首,排在它之后的是字節模仿小紅書的雙排流生活社區Lemon8。他們都遠超Meta推出的類推特產品“Threads”。
這一切都是因為TikTok在美國的法律困境。
1月10日,在聽取了支持和反對禁令的口頭辯論后,美國最高法院的多數大法官更傾向于支持該法令,即維持Tiktok必須出售給美國公司的判決。
如果禁令生效,受到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是Tiktok的用戶們。
1
為什么Tiktok難民,會涌向小紅書?
Tiktok難民之所以會涌向小紅書,主要是為了抗議。
在Reddit上,有很多用戶表示在上周Tiktok上就已經發展出了一場抵制Meta和Google,乃至美國政府對Tiktok封禁的運動。
他們對禁令感到憤怒,對Meta和谷歌在禁令背后推波助瀾也感到憤怒,因此他們走向了一個“真正的中國App”——小紅書。
“我寧愿盯著一種我看不懂的語言,也不愿使用馬克·扎克伯格擁有的任何社交媒體平臺,”一位用戶在上周日發布到小紅書的一段視頻中說道。
類似的視頻數不勝數,其中 TikTok 的“難民”們自我介紹并解釋為何決定轉戰小紅書,許多視頻都收獲了成千上萬的點贊和評論。
“實際上,告訴我出于對 TikTok 禁令的不滿而去下載 Rednote,正是我所需要的唯一推動力,”一位用戶在 Bluesky (是個新興的類似于X的社交媒體,但更去中心化)上寫道。
不只是一般用戶,互聯網文化記者泰勒·洛倫茲也在 Bluesky 上分享了她的小紅書賬戶鏈接,稱該平臺為“美國最熱門的新社交應用”。
這也是為什么Lemon8,這個字節給Tiktok猛推的App最后居然在Tiktok大逃殺中輸給小紅書的原因——美國用戶的反抗情緒想要帶他們走得更遠一點。
關于他們涌入小紅書,背后是否有推手的討論,有一位網友的觀點是,如果這是人為操縱的,也能說明美國網友的情緒確實被調動起來了。
根據《財新》的采訪,部分創作者之所以沒有選擇去Lemon8的另一原因,是因為它同樣出自字節跳動。他們也害怕它被美國政府封禁,剛出虎口又入狼窩。
至于其他類似應用,排除掉反對Meta和谷歌本身。但從應用層面上看他們也不討喜。比如Meta旗下Instagram中短視頻平臺Reels就是個偏心眼兒,就知道捧大V,小號想發展太難了。YouTube倒是挺正經,就是太執著于長視頻,真正的短視頻Shorts頻道關注不多。
2
Tiktok難民們都在小紅書上干什么?
大部分Tiktok難民們的小紅書之旅,還處在摸索狀態中。
“我完全不知道我在這里做什么,我甚至看不懂規則,”一位名為“Elle belle”的 TikTok 難民在該應用上發帖說道。
因為小紅書上的內容基本都是中文的,在這波浪潮前,你在推薦流里至多刷出些國人的洋涇浜。這對于外國人來講并不是特別友好,但他們還是玩的不亦樂乎。
進入小紅書當下最火的標簽之一#Tiktok Refugee#,我們能發現,除了那些純粹搬運過往視頻不走心的家伙外,他們發布的內容有相當的同質性。
首先是自報家門的,報的方式還挺花哨。
“大家好,我叫 Ryan。我是 TikTok 的難民。美國政府正在封禁 TikTok,所以我們正在尋找替代品……非常抱歉在這里打擾你們。希望我們不會在這里待太久。”一位名為 Ryan Martin 的新晉小紅書用戶昨日發布視頻,向中國用戶群體喊話。
為了照顧中國用戶,他還把聲明翻譯成中文,并在視頻中使用機器人語音生成器朗讀,該視頻已獲得超過3.2w次點贊。
“沒關系,你們沒有打擾。你們活躍的時候,我們正在睡覺。”一條熱門中文評論這樣寫道。
表忠心式問好也很受歡迎。一名叫Star404的美國用戶在視頻里表示,“我也不知道怎么玩這個,但希望能多給點推薦。我覺得這里比instagram好多了。”獲得了1.2w點贊,這個用戶僅用了4個視頻就收獲了6824個圍觀粉絲。
然后就是玩“間諜”梗的視頻。
因為Tiktok在美國被禁的高院聽證會上,大法官曾經發問怎么能保證Tiktok里沒有中國間諜活動?這就成了一個Tiktoker們瘋狂調侃的熱梗。新進Tiktok難民把它搬運過來,開始和中國用戶以梗交友,打成一片。
在用戶Cheolssunshine發布的視頻中,她諷刺了這個“美國間諜”的離譜理由,表達了美國用戶對Tiktok的不舍。這一視頻獲得了2.4w的點贊和4935條評論。
其中一條發自坐標北京用戶的回復說”我就是你的新間諜,享受在這里的時光。”她還配了個熊貓比心的表情。這一回復獲得了13.3k。屬實是讓美國人民感受中國網友的梗能量了。
而美國人的回復則統一表示:我們到這里來和我們的“中國間諜”朋友們團圓了!
還有美國人為了在小紅書上順利交流,開始快速“學習”中文,AI、翻譯軟件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有一堆中文教程。評論區的美國人都表示“100%得學起來。”
還有一堆美國人在線求中國梗圖,希望不在小紅書評論區斗圖大賽中落敗。結果收獲17099個評論,估計后三年這梗圖都夠他用的了。
結果美國網友最后還是選擇了最通用的社交語言——發貓片。Tiktok難民自稱自己是在“交貓稅”(發貓貓照片),不過評論區里也鋪天蓋地都以貓咪表情回復。看來比起整什么機翻中文,還是貓貓最能拉近中美網友的距離。
只是Day1,有的美國網友就已經把小紅書給玩明白了點。
3
跨越長城:一次反向文化輸出?
中國用戶也開始陷入新的一輪狂歡。
很多原住民小紅書用戶對新涌入的聲音感到著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尤其是會說英語的用戶,正伸出歡迎之手,點贊由 TikTok 難民發布的視頻并關注他們的賬號。一些人還花時間試圖向因語言障礙而難以操作應用的人解釋其使用方法。
大家都和這些外國用戶開始瘋狂互動,有的中國網友讓他們幫寫作業,結果被無情拒絕。甚至還有網友直接發視頻對Tiktok難民們喊話,要當他們的第一個中國朋友,試圖圈粉。
也有很多網友開始催更小紅書增加自動翻譯功能,方便海外用戶。
《連線》雜志采訪的一位用戶表示,現在當他瀏覽小紅書首頁時,大約四分之一的內容來自所謂的抖音難民。“他們中有些人在詢問中國人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比如美國、LGBT 或其他社會問題。還有一些人邀請中國用戶向他們提問。還有一些人只是像使用抖音一樣使用這個應用程序,發布他們覺得有趣的內容”。
但很多美國人也察覺出了這種文化沖擊可能帶來的對立。開始呼吁不要在小紅書上聊政治。
總體來講,這些Tiktok難民們在小紅書上Day 1的感受相當良好。據《連線》雜志采訪的,一名新加入的用戶雖然還得依賴谷歌翻譯來使用小紅書平臺,她在這里的體驗卻出奇地愉快。在應用上的前兩天,她每天花費數小時,并發布了四個視頻,最后一個視頻向中國用戶解釋了美國學校的午餐情況。“人們以各種方式伸出援手,從指導使用應用、為視頻添加字幕到提供翻譯,”Fotheringham 說。“我的視頻下有一條來自中國用戶的評論。
她說,“‘哇,這就像翻越了中國的長城。’而對我來說,這是我第一次親眼所見。”
穿過數字世界的這道屏障后,中美網友都發現了不少意外的共鳴。比如有美國人從小紅書回到抖音后就跟同胞們分享:原來中國網友也在為那位"復仇"刺殺保險公司CEO的路易吉小哥站臺。
雖然義憤的力量可能是促使這些Tiktok難民來到小紅書的原動力。但這些來自中國人的善意和發現一個有些不同,但沒那么不同的世界的溫暖,也許會讓他們留下來。
一位美國小紅書博主在評論區用英文寫道。“我們仍期待奇跡發生,即使禁令不生效,我也希望能繼續留在‘紅筆記’。這里的中國人非常友善,我不想與這樣一個美好的社區分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