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諾和諾德宣布全球首個口服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諾和忻?(司美格魯肽片)在中國全面上市。[1]
據藥監局相關審批信息,司美格魯肽片于2024年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
圖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司美格魯肽作為一種獲批了降糖、減重多種適應癥的熱門藥物,此次新上市的口服劑型意味著什么?相比于針劑,司美格魯肽口服制劑,療效和安全性如何?是否可以用于減重?接下來讓我們詳細聊一聊。
01
從注射到口服有哪些創新?
司美格魯肽屬于GLP-1RA類藥物,實現口服一直是藥物制劑研發歷程上的難題。糖尿病的經典藥物胰島素自1921年被發現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全球至今仍未出現任何一款口服胰島素產品。
就像口服胰島素的實現非常困難一樣,司美格魯肽也屬于多肽類物質,如果口服的話,還沒被胃腸吸收,就已經被胃酸和消化道內的蛋白酶破壞掉了。
而諾和諾德的醫學家們創新性地使用了“SNAC吸收促進劑”,克服了這一困境。
SNAC的全名叫(N-[(2-羥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鈉),是一種腸道滲透促進劑,可以和多肽一同粘附在胃粘膜上,從而促進胃粘膜吸收。[2]
以司美格魯肽為例,當含有SNAC和司美格魯肽的片劑進入胃部并崩解后,一系列復雜而精妙的生理過程隨即啟動。
首先,SNAC會通過緩沖作用提升胃內局部的pH值。我們知道,胃內的胃酸具有較強的酸性,而胃蛋白酶在酸性環境下活性較高,會對許多藥物包括司美格魯肽造成降解破壞。SNAC可以中和局部胃酸的酸性,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從而減少了其對司美格魯肽的降解。[3-4]
緊接著,SNAC會結合到胃細胞的脂質膜中。這一結合過程為司美格魯肽開辟了一條快速通道,使得司美格魯肽能夠跨細胞膜快速進入血液循環。
簡單來說,在SNAC的幫助下,司美格魯肽在胃內還沒來得及分解,就已經被人體吸收了。
02
片劑與針劑有何區別,效果如何?
作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口服GLP-1RA類藥物,有的朋友可能會擔憂,司美格魯肽的片劑會不會不如針劑好呢?
在全球進行的12項司美格魯肽片劑系列3期臨床研究可以給出回答。
據研究顯示,司美格魯肽片劑具有顯著的降糖效果和減重、降壓、調脂等多重代謝調節能力[5]。其中,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司美格魯肽片劑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幅可達1.6%[6-7],達標率可達92.3%[6],體重降幅可達3.4kg[7],血壓降低可達4mmHg[6-7],空腹血脂顯著改善[6-7]。
那口服司美格魯肽在減重上效果如何呢?據諾和諾德公布的數據顯示,口服高劑量司美格魯肽(50mg,每日1次)對比安慰劑,在68周時,實驗組肥胖癥和超重人士實現了15.1%減重。[13]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口服劑型的司美格魯肽都尚未獲準進行減重治療,國內外都處于三期臨床試驗的過程中。
03
司美格魯肽片如何使用?
目前,司美格魯肽片批準的適應癥為飲食或運動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規格有3mg、7mg和14mg3種。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司美格魯肽片一日一次經口服給藥,很好地提高了患者依從性,提高了長期用藥所帶來臨床綜合獲益的可能性。[12]
但由于口服藥物可能受到進食的影響,有文獻建議患者餐前30min服藥,避免飲用大量清水(<120ml),以免加快胃排空影響藥物在胃中停留時間[8]。
相關Ⅲ期臨床研究數據表明[9-11],無論是新診斷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還是使用二甲雙胍單藥治療的短病程患者或聯用其他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的中長病程患者,無論是否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司美格魯肽片均表現出安全且有效的降糖減肥效果。
而司美格魯肽片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相關的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一般可以忍受且能夠實現降低食欲的目的。
總的來說,司美格魯肽片在使用時必須遵醫囑進行,切忌私自服藥。
您隨時隨地的私人醫生!
↓ ↓ ↓
編輯 | 唐久
圖源 | 參考文獻截圖
參考文獻:
1.https://www.news.cn/digital/20250113/21a224572bed40809a752c72b250bca0/c.html
2.王海旭,鞏秋紅 . 司美格魯肽口服制劑治療 2 型糖尿病的研究 進展[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22,30(11):870-872.
3. B U C K L E Y S T , B?KDAL TA,VEGGE A,et al . Transcellular stomach absorption of a derivatized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J]. Sci Transl Med,2018,10(467):eaar7047.
4.TWAROG C,FATTAH S,HEADE J,et al. Intestinal permeation enhancers for oral delivery of macromolecules:a comparison between salcaprozate sodium (SNAC) and sodium caprate (C10)[J]. Pharmaceutics,2019,11(2):78.
5.Aroda VR,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42(9):1724-1732.
6.王衛慶, 等.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24;40(11):932-940.
7.紀立農, 等.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24;40(10):835-843.
8. FDA. Semaglutide[EB/OL].(2023-01).https:// 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 label/2023/213051s012lbl.pdf.
9.YABE D,NAKAMURA J,KANETO H,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 semaglutide versus dulaglutid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PIONEER 10:an open-label,randomised,active-controlled,phase 3a trial[J].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0,8(5):392- 406.
10.ARODA VR,BAUER R,CHRISTIANSEN E,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al semaglutide by subgroups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IONEER phase 3 programme[J]. Diabetes Obes Metab,2022,24(7):1338-1350.10.
11.https://www.novonordisk.com/news-and-media/news-and-ir-materials/news-details.html?id=166110
12.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41b15ef3be230ef5d355d62268a8e6b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