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冰也學了一回韓寒和大鵬,當導(dǎo)演來了一次中年追夢。
大鵬的中年追夢比較理想化,永遠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將到來,小人物最終成功,韓寒的中年追夢較為真實,選擇勇敢面對但依然裝的滿不在乎,不能丟了面子。
而賈冰在《假爸爸》中的中年追夢則是不知道自己要追什么,干脆整一個俗套的因生活放棄歌唱事業(yè),每個人都必須尊重藝術(shù)的故事,不熱血也無法打動人心。
沒大鵬的勵志,更沒韓寒的普適性,邯鄲學步學了個寂寞。
《假爸爸》屬于公路片,在路上嬉笑怒罵,每到一個地方出現(xiàn)一個臉熟的喜劇演員。
如徐崢、王迅、潘斌龍等,每人帶出一段故事,好不好笑不管,只求臉上喜洋洋,有點像《落葉歸根》,但成片效果天差地別。
《落葉歸根》的串聯(lián)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情緒的高低起伏水到渠成,結(jié)尾“我很快樂”的存在主義才會透著一股悲涼,叩問時代,小人物救贖,悲喜交加。
《假爸爸》純粹是東施效顰,鬧哄哄、亂糟糟,不好吃的東北大亂燉,沒有悲喜交加,只有自以為是的自我感動,如同春晚,總想著教育卻忘了快樂才是主題。
通過這部電影賈冰也證明了自己演電影只適合當配角,起到綠葉的作用,有時候角色適合還能出彩。
可作為主角就會無限放大他浮夸但不細膩的小品式咋咋呼呼的演技,而這是東北喜劇用力過猛的普遍性,早已沒了《東北一家人》的原生態(tài)。
現(xiàn)在的東北演員演喜劇太刻意,生硬的搞笑,不像趙本山那么自然。
要么磕磕巴巴,要么大舌頭啷嘰,故意說話口齒不清,可又不如范偉那般松弛。
以為這樣有笑點,都形成了路徑依賴,對東北人造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覺得東北人要有趣,說話就得這樣。
其實完全沒必要都這么演,恰到好處的貼合角色最好,拿腔作勢反而尷尬,正如《假爸爸》,配樂倒是很歡樂,可隔靴搔癢的劇本與刻意為之的表演就是讓人笑不出來。
笑不出來也就罷了,當故事片看也一樣,可賈冰非要強行升華主題,讓人淚流滿面。
結(jié)果呢?偷雞不成蝕把米,在小品中包餃砸,到了電影里依然包餃砸,結(jié)尾的時間點也剛好卡在了過年,喜頭悲尾搞突然煽情,登味十足。
流水賬式的敘事方式平庸至極,爛大街的劇本套路,遇到一些人和事,兩對父子之間相互救贖、頓悟、和解,最后其樂融融歡聚一堂,一起吃餃子。
開頭尹正與真爸爸賈冰爭吵,之后遇到假爸爸賈冰。
真爸爸得了腦瘤需要三十萬手術(shù)費,假爸爸因自己軟弱不敢跟醉酒鬧事的醉漢出手,兒子拿刀沖出傷人導(dǎo)致坐牢,多年來一直不愿與父親見面。
尹正急需錢,假爸爸模仿真爸爸歌唱家的身份走穴賺錢被尹正撞破,兩人一拍即合,一個是爸爸,虧欠兒子,一個是兒子,不理解爸爸,劇情如何發(fā)展,閉眼都能想出來,而且跟電影幾乎沒有任何出入,AI跑的劇本都比這跌宕起伏。
還是那句話,現(xiàn)在的所謂電影人,區(qū)分一下什么是電影、小品、電視劇吧。
別把電影做成了電視劇每集預(yù)告片合集,小品段子合集,不是時長夠了就成電影了,多少講點視聽語言等藝術(shù)形式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