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這部小說不僅描繪了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的坎坷與奮斗,更通過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影響了無數讀者,特別受到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大肆吹捧。
在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有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拜讀。我只知道他的人物原型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而且作者羅曼羅蘭還寫過貝多芬的傳記。
我想很多讀者都會把約翰克利斯朵夫和貝多芬混為一談吧,其實他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而克利斯朵夫雖然也是搞音樂的,但是完全沒達到貝多芬那個水平;貝多芬有九大交響樂,克利斯朵夫連一首交響樂都沒有;貝多芬后期耳朵失聰了,克利斯朵夫沒有,他的身體一直很壯實,只不過是正常衰老罷了。
我讀完了這本書才發現,克利斯朵夫其人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拋開音樂方面的才能不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不僅是一個渣男,還是一個普信男。下面就來詳細聊一聊。
一、渣男本質
約翰·克利斯朵夫在小說中的形象復雜多面,他既是藝術的追求者,也是情感的放縱者。從情感的角度來看,他的行為堪稱渣男典范。
在少年時期,他愛上了薩皮納,一個慵懶、纖細、靜謐的女子。然而,兩人對彼此的思想并不了解,只是默默地愛著對方。薩皮納突然發高燒離世后,克利斯朵夫雖然悲痛欲絕,但這份悲痛并沒有讓他變得成熟和理智。
他很快便與一個庸俗不堪、粗野、肉欲很強的女職員阿達廝混在一起,并無法自拔。阿達不僅討厭所謂的高尚神圣,還非得把它們玷污不可。克利斯朵夫與阿達的關系純粹是肉欲的放縱,缺乏精神層面的交流和理解。
更為過分的是,克利斯朵夫在面對阿達的背叛時,表現得極為懦弱和自私。阿達設計了一個詭計,讓自己和克利斯朵夫的弟弟私奔,然后把一個漂亮女伴交給克利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但他沒有選擇直面問題,而是選擇了逃避和報復。他與弟弟和阿達絕交,至死沒有往來。這種逃避和報復的行為,不僅傷害了他人,也讓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孤獨之中。
克利斯朵夫在情感上的放縱還體現在他與博羅姆太太的關系上。在流亡瑞士期間,克利斯朵夫寄居在醫生朋友博羅姆家里。
他不但不知道感恩,還和人家的老婆發生了關系,他們陷入痛苦之中,相約自殺,結果未遂,克利斯朵夫灰溜溜地離開了瑞士。
俗話說得好:“朋友妻不可欺。”他的行為無疑是對朋友和道德的雙重背叛。
從以上種種行為來看,約翰·克利斯朵夫無疑是一個渣男。他對愛情的不負責任、對情感的放縱以及對道德的背叛,都讓人深感失望和憤怒。
二、古早的普信男
除了渣男形象之外,約翰·克利斯朵夫還是一個典型的普信男。
普信男,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又普通又自信,特別指一種在異性面前莫名其妙擁有自信的男子,他們經常出沒于各種相親活動中,自己的條件很一般,對女的方要求卻很苛刻。
雖然普信男這個詞是最近才有的,但是克利斯朵夫的自信,正是這種普信男的典型表現。
他的家庭出身是音樂世家,經常出入宮廷,結交過王公貴族——其實這也沒什么好炫耀的,在那個年代,樂師就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又不是大明星,他也要靠取悅于王公貴族來獲得收入,養家糊口。
但是,他盲目地認為,自己的才華能夠征服一切,包括異性的心。
從書中的描述來看,他的所謂才華,確實能養活自己,也讓他風光過一陣子,但是并沒有給他帶來真正優渥的生活以及顯赫的社會地位。
然而,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他也沒有放棄對貴族女子的追求。
在情感方面,克利斯朵夫的自信同樣體現在他對異性的吸引力上。他相信自己的魅力和才華能夠征服任何女性,他追求和交往過的女子,雖然也有平民,但是還是以貴族女子居多,包括阿達和博羅姆太太等等。
說到這里,我搞不懂,那些女子到底喜歡他哪一點?他又不帥,又沒錢,他的音樂又那么超前,當時的人根本欣賞不了,也許這就是作者的設定使然吧。
就好比《西游記》的唐僧被妖怪抓了,妖怪明知道吃一口唐僧肉就能多活五百年,可是偏偏要留著顯擺,找來狐朋狗友一起吃,每次都被孫悟空救走了。
我要是妖怪,抓到唐僧了,不管別的,先吃兩口唐僧肉再說。
至于《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的情節,也是作者安排的,貴族女子就得愛上克利斯朵夫。
其實,這種自信往往是一種錯覺和幻覺,讓他在情感上屢屢受挫。
后來,也許是連作者都看不下去了吧,他有一個追求了很久的貴族女人,即使她老公死了,也不跟他結合,只愿意做普通朋友。
在小說的最后,克利斯朵夫還是孤獨終老了,也沒有自己的孩子。
三、約翰·克利斯朵夫對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影響
盡管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存在諸多瑕疵,他卻憑著那“不顧一切地去生活、去愛”的炸裂人設,成為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偶像。
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他們對藝術和創作的追求上,更體現在對情感和道德觀念的影響上。
首先,克利斯朵夫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激勵了許多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在創作上不斷突破和創新。
他們受到克利斯朵夫精神的鼓舞,勇敢地面對創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然而,這種追求往往過于理想化和偏執化,導致一些作品缺乏現實性和深度。
其次,克利斯朵夫在情感上的放縱和背叛,也對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道德觀念產生了不良影響。
一些知識分子在追求個人情感和欲望的過程中,忽視了道德和倫理的約束,導致了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和事件。
這種放縱和背叛,不僅損害了個人和家庭的幸福,也破壞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例如徐志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詩人和作家,以其浪漫主義的詩作而聞名。
然而,他的情感生活卻充滿了爭議。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是張幼儀,但徐志摩對她并不滿意,甚至在她懷孕期間提出了離婚。
隨后,徐志摩與才女林徽因陷入熱戀,但林徽因最終選擇了離開。
之后,徐志摩又與朋友王賡的妻子陸小曼產生了感情,并最終與陸小曼結婚。
徐志摩的這些行為讓他背上了“渣男”的名號,他對原配妻子的冷漠和無情更是讓人詬病。
再如郁達夫,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但他的情感生活同樣備受爭議。
郁達夫的原配妻子是孫荃,兩人婚后育有子女。然而,郁達夫在遇到“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后,便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并最終與孫荃離婚,與王映霞結婚。郁達夫與王映霞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幸福,兩人最終離婚。此外,郁達夫還與多位女性有過曖昧關系,這些行為讓他被貼上了“渣男”的標簽。最后,他還是找了一個比自己小很多的能照顧他的普通女子結婚了,直到他死后,他老婆才知道,他還是一位大作家呢。
特別要說的是,《約翰克利斯朵夫》最早也是最佳中文譯者傅雷,或多或少地也繼承了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渣男體質。
傅雷與妻子朱梅馥的婚姻并非一帆風順。朱梅馥是傅雷的表妹,兩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訂了親。然而,在傅雷留學法國期間,他結交了好幾位女朋友,甚至一度想要退婚。盡管最終兩人還是結婚了,但傅雷在婚前婚后仍有多次出軌行為。
在法國留學時,傅雷與法國美女瑪德琳相戀,甚至給母親寫信要求與朱梅馥解除婚約。然而,這段異國戀情并未長久,傅雷最終因瑪德琳的背叛而痛苦不已。
在婚后,傅雷作為“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成員”前往洛陽、開封等地考察時,遇到了豫劇演員黃鸝,并深陷其中。他為她作詩,用盡最美好的字眼,還將自己的身世、嬌妻愛子和苦悶心情全部告訴給了她。
盡管他表示“我太愛梅馥了,決無什么危險”,但他的行為無疑給妻子朱梅馥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在1939年,傅雷又喜歡上了女高音歌唱家成家榴。他對成家榴愛得如癡如醉,為她寫情書,甚至想要離婚。
面對丈夫的出軌,朱梅馥選擇了隱忍,并將情敵成家榴請到了家中,希望她能“拯救”丈夫。朱梅馥的包容和善良最終讓成家榴心懷愧疚,選擇離開。
雖然傅雷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但是他在情感上的不負責任和對妻子的傷害是無法否認的。在《傅雷家書》中,他也表達了出軌行為對妻子和孩子的傷害。
結語
綜上所述,約翰·克利斯朵夫雖然是一個小說中創造出的光輝的藝術形象,但他的渣男和普信男形象也對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產生了不良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對藝術和創作的追求上,更體現在對情感和道德觀念的影響上。
因此,我們在欣賞克利斯朵夫的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應該警惕他的負面形象對我們產生的潛在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汲取他的精神力量,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