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蒙太奇”又稱“蒙太奇序列”,原是建筑學的術語的音譯詞匯,有構成與裝配之意,現在多用來表示電影中的剪輯技法。
與更為古老的“長鏡頭”表現方式不同,“蒙太奇”通常是一系列不同地點、不同距離、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拍攝的多個短鏡頭之組合。
這種拍攝技法的出現,可以將許多本來只有單一表述的鏡頭,通過不同組合展現出更多、更復雜的意向和含義。
也因此在電影、電視等多種影像作品中,締造了許多千古流傳的經典鏡頭與畫面。
作為《大奉打更人》里執掌“中二晚期青年”牛耳的人物,從登場開始便從不以真面目示人的楊千幻。
不僅在搞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更是運用“蒙太奇”這種神奇的“鏡頭語言”上,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與心得。
無論是“日常性”的跌倒,還是“不以正面示人”的高人風范,又或是急于“人前顯圣”的沒臉沒皮,都在他得心應手的“蒙太奇”手法加持下顯得頗為有趣。
直到天域的“金剛怒目法相”威壓大奉都城,直到監正指名道姓要力捧許七安,不甘人后的楊千幻終于祭出了自己深藏已久的大招。
“浩然滄溟、萬物流形、潮鳴電掣”
就在楊千幻喊出這三句看似誰都不挨著四字詞時,就在楊千幻腳踏花瓣沖向威壓大奉的“金剛怒目法相”時。
誰又會在意“浩然滄溟”對應的是“浩然若滄溟”,寓意如大海與蒼天那般廣大與壯闊。
誰又能想到“萬物流形”對應的是“品物流形”,寓意著萬物孕育的形態出自誰手。
誰又能想到“潮鳴電掣”對應的是“風馳電掣”,寓意著不僅速度快更有氣勢大的風采。
這就是楊千幻,一個平日里只會有“中二晚期”青年之姿出現的人物,一個在他沖向“金剛怒目法相”的一瞬間,鏡頭中出現了一副耐人尋味畫面的青年。
或許我沒有想錯,或許你也沒有理解錯,這幅略顯“詭異”的畫面不是剪輯上的失誤,而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一次嬉笑怒罵間頗為嚴肅的嘗試。
只可惜,作為一部以“無厘頭”打底的架空古裝劇,《大奉打更人》一定要將搞笑進行到底,一定要將“無厘頭”的鏡頭藝術發揮到極致。
于是便有了在前一個鏡頭與配樂中,楊千幻那無敵般存在的“以扇破空”沖向“金剛怒目法相”。
可在后一個鏡頭中,那激昂慷慨的音樂戛然而止。
當一切歸于平靜之后,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傲然矗立于鏡頭左方渾然不動的“金剛怒目法相”。
與此同時,在鏡頭的右下角,那個不起眼的“小黑點”,那個幾乎處于“靜止”狀態的小黑點,便是喊出“浩然滄溟、萬物流形、潮鳴電掣”后,以豪氣萬丈之姿沖向“金剛怒目法相”的楊千幻。
雖然這一幕在楊千幻被“金剛怒目法相”僅用一招便將其擊退之后,以監正將他招回司天監告終。
雖然這一幕的出現,更像是一種大戰前夕活躍與舒展眾人緊張心情的“中二表演”。
可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從不以正面示人的“中二晚期”青年,楊千幻這個“病入膏肓”“無可救藥”的人物,卻是迄今為止《大奉打更人》中,最懂得“鏡頭語言”的那一位。
作為旁人眼中的“中二晚期”,作為路人眼中的“搞笑青年”,楊千幻明確知道自己該在何時登場,也在恰如其分之時悄然退場。
他不僅在“鏡頭蒙太奇”方面得心應手,更是在“聲音剪輯”上有著異于常人的敏銳與內涵。
無論是“浩然滄溟、萬物流形、潮鳴電掣”三個詞配合靜態畫面的鏡頭張力,還是一近一遠、有聲無聲之間的鏡頭切換,都將這短短幾分鐘的鬧劇定格在了“經典”的備選名單之上。
或許這樣的楊千幻,還不足以挑戰影視的經典。
但這樣的楊千幻,卻足以在《大奉打更人》中擁有屬于自己的位置與名聲。
即便劇中的他沒能如愿達到自己“人前顯圣”的目標,可至少在我的心中,他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擁有“人前顯圣”的實力。
關于《大奉打更人》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里,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