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將爺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這句詩,最近被引瘋了。
這是有原因的。因為作家當年明月,被傳說瘋了。甚至,有傳言說他涉嫌猥褻女上司。
這些只是傳言,真是太過不堪。很遺憾,這么久仍在繼續,仍無辟謠。
恐怕,晏幾道筆下那個美人看了,也會為眼下這番情景蒙羞,不愿再行跡于月光之下了。
這場網絡輿情,讓無數人對當年明月的人生選擇,進行了一番唏噓嗟嘆,覺得他當初不應棄文從官。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一代才子,早就不用“文章只為稻粱謀”,卻還是選擇“學而優則仕”,甘愿“摧眉折腰事權貴”,最終惹來官場“一身騷”,這就是人間不值呀。
我不會譏笑當年明月的選擇,甚至,我也不覺得他的選擇有錯。錯的,或許是把人帶進瘋人院的邪惡力量。
“看穿人世,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就是現實。很殘酷,很無奈 。
當年明月30歲左右,靠《明朝那些事兒》,就成為頂級暢銷書作家,版稅拿到手軟,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然后轉入仕途。
現在,他也才40多歲,做到副廳級。
這樣的人生,按照普適標準,肯定還是真正人生贏家。財路和仕途,都通達至此,其實并不多見。
很多人覺得,當年明月不應該封筆入仕,而應著書立說,選擇做官,掉進羅剎海市實在可惜了,不如做學問體面干凈。
這樣說法,肯定符合很多人價值判斷。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選的。選錯了,爬著也要爬完。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可以獨立選擇自己的人生,但,不能拿它來要求別人。
同樣,對當年明月的選擇,我現在依然尊重。這是他的自由,自由從來是有代價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媽教育我說:“讀書好,做官好,經商好,做農民也好,只要做好人,就好。人做好事,莫問前程。”
我大學畢業時,還是干部分配制。一個選擇是到教育局工作,一個選擇是去學校教師。我選擇了后者。當時,很多人說我傻,寧愿教書也不做官。
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有過很多次類似選擇。
迄今為止,我依然還在苦苦地做著學問,在一線掙扎打拼。我知道,我是手藝人,我懂手藝。手藝是這輩子最適合我的事。
最重要的是,這種適合自己,能讓自己繼續做個好人,做些好事。
對我來說,干具體的事,愛具體的人,一輩子,就要只為好人好事而活。
所以,我寫文章,好人好事會贊,惡人壞事會罵,具體的事,具體對待,從來都在遵從自己內心,而不是迎合。
前天,我寫,挨了一些罵。因為那文章,沒滿足戾氣狗要求。他們嫌棄我寫劉強東回報家鄉體現了一飯千金的感恩精神。于是,羞辱我拿了京東的錢。
其實,那文章,我也嘲諷了劉強東明州一夜風流的丑事,說了一東這個很傷男人尊嚴的梗。只要有點腦子,就知京東對此表達會極其不爽,根本不會容忍公關稿寫成這樣。
我從不愿意給那種刻薄型人格者解釋。他們不配。但,我深深感到,愚蠢是一種罪惡。這些自以為是的懷恨者,就是制惡者。
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對具體的事,要具體看待。誰都不是完人,誰也不應被別人一棍子把打死。
不管當年明月遇到了什么,但,對當年明月的人生選擇,我不覺得在這時候就有資格對他當年的選擇做是非判斷。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歷史寫作者的頭腦清醒,尤其是做明史研究的。
沒有哪個朝代能像明代一樣,更適合透視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明等等問題。
其實,我業余研究聚焦點,是晚宋與晚明,也讀過當年明月那部《明朝那些事》。雖然在史觀上有分歧,但對其才智是信任的。
很多人只看到當年明月如何紅火,很多并不能體味到承受過怎樣的的寫作之苦。
凡是寫史之人,必遭身心大苦。司馬遷就是。
當年明月放棄寫作,那是他個人具體的選擇。不論是因為寫作太過艱難,還是人生另有選擇,本質上都是他個人權利。他的思考,未必不成熟。
更重要的是,一個歷史研究者,愿意躬身入局,成為被當代史記錄的分子原子,去體味這個當代史,也許,這才是才子內心通透的選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說實話,對當代中國的權力生態,沒有在這個場域親歷體驗過,可能并不能真正知曉其中的深度。
治國、齊家、平天下,做官,也是人生實現的一種方式。權力是一個中性詞,我們不應該仇官,我們仇的只是貪官壞官。
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性的?
在《明朝那些事》中,當代明月最后寫到了徐霞客在山巔聽著雪融化的聲音。當年明月總結是:
“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么。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這段話,這幾天也被拿出來嘲諷當年明月,指摘他懂得如此道理,竟然還選擇仕途這種本不喜歡的方式。
我認為,這是一種可悲可笑的誤讀。
不論是眾所周知的明朝張居正雪中獨行上朝的壯懷激烈,還是當年明月放棄作家人生選擇仕途,縱然他們最終結果令人唏噓,但絕不意味著做官就不是他們喜歡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做官這種看似“失去自由”的方式,也并不代表沒有公共價值。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就是理想的官道。
我一直記得這樣的情節——在官場小說《滄浪之水》中,那個池大為的性格,也像很多人一樣,不希望被權力捆綁,希望自由生活,不去爭取權力。
那個上級領導是這樣教導池大為:“犧牲小自由,換來大自由”。
意思是,你要做更多的好事善事,就要先犧牲小我,失去小的自由,得懂得妥協,來為自己換取更大的做事空間。
今天,我想把這句話送給各位。真的,哪怕是權力生態很不好,這個世界依然需要好官。畢竟,我們不可能進入無政府世界。
這些年,我曾放棄過太多融入某些權力圈子的機會,過著清風明白不用一錢買的生活,一直在讀書做學問中享受著靜氣。
但,隨著年歲漸老,我開始反思自己,我要的自由是不是多了,我要的自己我空間是不是多了,我要的獨處時間是不是多了。這種自由,真的轉化為公共價值了嗎?
這樣反思,不是因為要去取悅別人,不是因開始貪戀權力,而是我漸漸懂了“見世界、見眾生、 見自己”是個邏輯閉環。
我們連世界都沒見過,哪有世界觀;我們都不見眾生,何來大愛;我們都不接近權力,如何把權力關進籠子里?
真正看見自己,只能是在更大的世界遇見真理之后。
詩人余光中說:“詩人隱居在瘋子的隔壁,瘋子卻闖進詩人的花園。”
詩人和瘋子,只是一墻之隔。詩人有自己的花海,瘋子有自己的邏輯。他們同樣孤獨,也同樣偉大。
就像顧城一樣,左邊是天才,右邊是瘋子;就像徐渭一樣,半身是大師,半身是瘋子。
回到當年明月身上,就算他在官場混得艱難,非常孤獨,遭遇委屈,但,這也不能成為嘲諷他的理由。
正如作家王朔所說:“如果一個人水平挺高,卻混的一般,大概率是因為人品不錯”。
所以,我不認為,當代明白當年選擇就是錯誤的。在人世間,他走的就是絕大多數的大道,而且,抵達了高處。
現在,即使,他的人生結果真的可能像傳言那樣,有些遺憾。我還是認為,他看過風景,他也成了風景。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每一種選擇也都有試錯的價值。
當時明月仍在,羅剎海市依然。
做官好,經商好,讀書好,不辜負才華和努力,都是最好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