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評價歷代皇帝時,曾說道:崇禎是個好皇帝!
毛主席的話有絕對的權威性,他對歷史人物的剖析,非常獨到。
既然,主席都說崇禎是個好皇帝,那么,崇禎這個“好皇帝”為什么會成為“大明末代皇帝”?
1、為何毛主席說“崇禎是個好皇帝”?
什么是好皇帝?
我認為,一般來說是有一些指標的,比如管理,比如用人,比如勇于決斷。
而崇禎能夠成為“好皇帝”,有三大重要理由。
第一,崇禎一上任,就敢收拾了魏忠賢。
從傳統角度看,崇禎的哥哥朱由校不是個好皇帝。
首先是不務正業,明明是皇帝,可天天癡迷于做木匠活。其次是不好好管朝政,重用宦官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做了不少壞事。第三是治國無術,沒有什么高超的水平。像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朝廷依然能正常運轉。木匠皇帝不行!
很遺憾,崇禎皇帝朱由檢,接的就是木匠哥哥的班,當時僅僅17歲。
一個十七歲的孩子,愣是走出了一波騷走位,先是調查事情、拉攏官員、收集證據,之后,在合適的時機,雷霆出擊,鏟除了魏忠賢一黨。
從此,閹黨禍國之事就不存在了。
這樣的一個有魄力的年輕皇帝,稱得起一個“好”字。
第二,崇禎非常節儉,為人正直。
崇禎上任后,明白一件事,國家并不富裕,想要興盛大明,必須開源節流。
不得不說,“開源”這是技術活,除了加大稅收,崇禎根本做不來。但節流的事情,崇禎做得非常像回事,他非常節儉,不愿意亂花費錢,甚至,有些衣服上都有補丁。
這畫面是不是有些熟悉?
像不像后來甲午戰爭前的日本天皇?為了日本能夠勝利,自己節衣縮食,捐獻大部分財產給日軍,只為了戰勝中國。
崇禎是真節儉,這也影響到了皇宮上下,甚至一些官員。
從崇禎崇尚節約,不愿隨意耗費錢財來看,此人心中有大局,為了大局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
第三,崇禎在用人上還是有創新的。
自古以來,每個皇帝想要干好,最重要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會制定方向,二是會用人,會搭班子。
在用人上,崇禎是很有想法的,他重視能力,而不是“學歷”。他用人,不見得就用科舉出身的,只要有能力,不是科舉出身的也行。
明末清初史學家黃宗羲評價說:“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極矣。故毅宗(即崇禎)嘗患之也,為拔貢、保舉、準貢、特授、積分、換授,思以得度外之士。
”
啥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崇禎用人不受科舉的制約。
面對強敵時,崇禎曾使用官員推薦的游方僧申甫。這在其他朝代,不可想象。
對于內閣人員,崇禎也放棄了歷代皇帝只使用“翰林大學士”的做法,不是大學士,也是可以的。山東人張至發進了內閣,他就不是翰林大學士。
崇禎很喜歡“舉薦制”,大臣們如果有發現合適的人才,也就可以舉薦給他。
袁崇煥,能說會道,軍事上有見地,很多人舉薦他,崇禎就重用他。
總而言之,崇禎在用人上不拘一格。
一個皇帝,勤儉節約,一上臺就能果斷廢了宦官魏忠賢,用人上不拘一格,如此的皇帝,說他是“好皇帝”,絕對是名副其實的。
2、崇禎這個好皇帝,為何成了末代皇帝?
好皇帝,不等于“有為的皇帝”。
有為的皇帝,有手段,最后有結果。崇禎不是很有手段的皇帝,他的結果是上煤山自殺。
崇禎這個好皇帝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何丟了“國”?
表面上看,原因有好幾個,實際上,本質只有一個。
下面我們拆析一下。
崇禎任上面臨了這么幾重困難。
一是,天災不斷。
明朝的晚期,仿佛老天都故意做對。
在崇禎任期內,不是旱災,就是蝗災、水災,或是地震、瘟疫。
天災的具體的次數難以精確統計,但是,每年都有天災,這跑不了,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幾乎每年都有重大自然災害的記錄。
影響最大的就是長達十多年的北方旱災。
天旱久了,蝗蟲就會作亂了。北方旱災,南方又是水災。各種天災,再加上地震、瘟疫,這日子實在太難了。
二是,北方民族老搗亂。
這邊,大明天災不斷,東北那嘎達的女真,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崛起了。
游牧民族崛起后,一般都會南下搶奪更多的利益,于是,東北邊關壓力重重。
邊關緊張,就會帶來兩大麻煩,一是要派大批軍隊駐守,二是要花費大量錢財。
這北方民族能被一下子打翻還好,但人家就像打不死的小強,韌勁了得,不僅打不死,還越來越強。
崇禎壓力山大。
三是,農民起義成了大氣候。
一個國家,很多時候不是“死”于外患,而是死于內亂。
東北的女真,和大明軍隊在邊關針鋒相對,國內,大明國內的農民起義如星火燎原般迅速發展。
這些農民起義軍的組成,主要就是吃不起飯的農民,他們因為各種災難、賦稅等,活不下去了,起義成了一個重要的選擇了。
先是闖王高迎祥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隊伍越來越龐大,后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風頭無兩,成為一時的天之驕子。
農民起義,不管吧,破壞力挺大,去管吧,要花費很大,且不容易完全消滅。
久而久之,農民起義成為崇禎的心頭大患。
在外憂內患之下,崇禎在不得已中丟了國家,上了煤山。
其實,內憂也好,外患也罷,能讓大明完全倒下的本質原因只有一個:崇禎解決不了“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受了天災,百姓流離失所,國家的賑災糧、款沒有,或者不能到位。東北女真崛起,邊關要花費巨大費用,如此,朝廷還得加大賦稅。本來,就沒啥收成,賦稅一提高,百姓沒活路了,就得起義造反了。
那么,國家沒錢了,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其實也有,就是從江南富紳那里想法獲得更多的錢。但是,怎么取?朝廷也沒好辦法。所以,有個觀點是:如果魏忠賢不死,一定有辦法從江南富紳那里榨出更多的錢來,而不是讓普通百姓沒有了活路。
其實,魏忠賢在不在都一樣,魏忠賢在了,宦官集團一樣禍亂朝政。
一句話,崇禎此人優點挺多,是個好皇帝,但不會斂財,有時候還有點“疑心病”,這就導致局勢會無法逆轉地走向深淵。
如果,明朝末世的皇帝是朱元璋的話,大明會不會活下去?會的。朱元璋手段太多了,軍事能力又非常強,這樣的皇帝,在艱難環境下都能創造傳奇,何況是有些底子的大明?
但是,和平年代是出不了朱元璋這樣的大才的。
朱由檢已經盡力了,他已經發揮出了所有的能力了,只是,他的能力不足以解決內憂外患。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