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皇帝,非常有藝術才華,一個是宋徽宗趙佶,一個是南唐后主李煜,一個擅長書法,一個擅長文學。
一樣的是,兩人都是“亡國之君”。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關于宋徽宗,我們就不做深度討論了,我們單單討論一下李煜這個大才子。
對于李煜如何丟掉江山,毛主席評價了八個字:不抓政治,終于亡國。
李煜不抓政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重視文學,重視僧人,輕視政治
李煜本沒有遠大的目標,他從懂事起,就喜歡琴棋書畫,尤其擅長文學。
在他看來,沒有什么能比得上寫出一首美妙的詩詞了。
放到現在,這就是一個風華絕代的大作家,會有無數粉絲。
有人可能要問了,他爹為何不從小培養他成為優秀的治國之君?
真實原因是:沒辦法培養,因為已經有太子了,太子就是李弘冀。
害怕哥哥李弘冀猜疑,李煜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一個皇弟”,不參與政治,不進入派別旋渦。不僅如此,李煜還給自己取了幾個“號”,比如“鐘隱”、“鐘峰隱者”、
“蓮峰居士”
等。
這種情況下,當哥哥的猜忌都很難了。雖說,深宮之內無兄弟,可誰愿意和一個沒有野心的弟弟作對?
如果不出意外,李煜的人生就是縱情于山水之間、執迷于琴棋書畫了。
但是,在李煜22歲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哥哥李弘冀殺害了叔父李景遂。太子為何要殺叔叔?原因只有一個,李煜的父親李璟曾經承諾要“兄終弟及”。
眼看父親年歲越來越大了,李弘冀無法忍受自己的皇位旁落,就把叔叔殺了。
但誰能想到,李弘冀對叔父下狠手了,“老天”來報仇了。
就在同一年(公元959年),李弘冀抱病而亡。這一年,北宋還未建立,北方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榮病逝,年幼的兒子柴宗訓繼位。
李弘冀死了,李煜被立為太子了。
就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陪伴父親兩年,父親于公元961年病逝,李煜就此繼位。
李煜當了皇帝后,蠢舉動就來了。
他用錢招募大量的僧人。
這是要干什么?他信佛,希望從僧人那里得到人生的真諦,獲得人生的意義。人數最多時,金陵的僧人高達萬人。一度,僧人犯法,都不依法制裁。
一個皇帝,醉心于佛法,自然無法帶領一個國家邁向輝煌。
重要的是,北宋趙家聽說了李煜的癖好后,選擇了一個懂佛法且能言善辯的少年去了南唐地界。李煜被一頓忽悠,把這小子當成了“真佛出世”。
在和北宋派來的少年多次聊天后,李煜被其打動,沉溺于佛法,很少重視現實中的治國安邦和守衛。
以為是難得的真佛出世,沒想到是北宋的計策。李煜好糊涂啊!
李煜這個不懂政治的人,醉心于佛法,忽視了政治,終究按下了丟掉國家的按鈕。
2、不懂軍事,不用良將,不懂政治
李煜詩詞功夫一流,但其他就一般了。
李煜在位期間,不懂戰略,不懂軍事,更不懂任用良將。
李煜的父皇在世時,曾經割了一些地給北宋,暫時保全了南唐。
到李煜在位前期,一度出現了良好的機會,南都留守林仁肇說:陛下,我愿意領兵幾萬人北上,收復舊地。
為了讓計劃順利進行,林仁肇還找到了出兵的理由:
假裝起兵是反叛的,讓北宋朝廷不會加罪于南唐。如此,責任就不在李煜了。起兵如果成功了,南唐坐享其成,如果失敗了,就殺林全家。
這個計劃很好,可是,李煜壓根就不敢用,深怕引起北宋的怒火。
李煜的意識里,我認慫了,你總不能打我吧!地也割過了,我又不惹事,希望不要找我的事。
這就是婦孺之見,如果不擔任一國之君則罷了,一旦上了位置就得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強者的臥榻之側,是不容他人酣睡的。
李煜如此認知,帶領南唐走向沒落,是必然的。
李煜不敢和北宋對抗也就罷了,連隔壁的吳越國也不敢動。按理來說,北宋在北方跑馬圈地,李煜可以在南方擴大版圖,李煜不敢。
南唐的沿江巡檢盧絳曾經對李煜說道:
“吳越是我們的仇敵,將來肯定會和宋朝一道攻擊我們,做其幫兇,我們應當先下手滅掉他,免去后患。
”李煜卻說:
“吳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輕舉妄動,發兵攻擊呢?
”
盧巡檢說出了自己的計劃,大意也和林仁肇一樣,假裝起兵反叛,成功了,吳越就歸南唐,失敗了和南唐也沒有關系。
但是,李煜拒絕了。
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惹北宋不高興。
一切說明,李煜不懂得政治,沒有雄心和抱負,也對守住國土抱有疑慮,在他看來,他所能做的就是認慫裝乖,希望能躲過一劫。
宋太祖趙匡胤滅掉南漢后,李煜害怕極了,上表給宋太祖:我認慫稱臣了,以后,我就是歸屬于北宋的“江南國主”,我下的命令不稱“詔”
,稱為“教”
,我南唐的朝廷行政機構從“尚書省”改稱“司會府”
。
這是一慫到底了。
可是,一味地慫,并不會讓對手尊重你,這是缺乏政治能力的表現。
3、沒有心機,不會玩政治游戲,最終被毒死
李煜的結果,從他擔任皇帝之初就決定了,他不喜歡刀劍相向,那結果就只有投降這條路。
公元975年,北宋全面進攻南唐,不得已,李煜投降了。
李煜投降后,為了長治久安,趙匡胤把李煜和小周后都“請”到了開封。
看趙匡胤玩的,這才是政治家的表現,根本不給李煜東山再起的機會。
在開封,李煜過起了和劉禪一樣的“美好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僅僅一年后,趙匡胤就病逝了。
接替趙匡胤的是趙光義。從能力和眼界來看,趙光義完全趕不上自己的哥哥趙匡胤。但整人方面,趙光義還是有一套的。
趙光義看上了小周后,每每打出太后想見小周后的名義,將小周后召到皇宮,這一留就是好多天。
小周后每次從宮中回來,都要向李煜哭訴。
此時,李煜并不是隱忍,而是直抒胸臆。鑒于他的本事,他又做不出“一怒為紅顏”的舉動,只能長吁短嘆,或者將悲涼和屈辱寫入詩文中。
這段生活,李煜過得很悲催,但詩文質量非常高。
李煜帶著綠帽子謹慎前行,以為可以茍活,但誰曾想,趙光義終究是對他下了毒手,用毒酒毒死了李煜。那一年是公元978年8月13,正是李煜42歲的生日。那一天,李煜寫出了千古名詞《虞美人》......
可憐啊!
1957年4月10日,毛主席同人民日報社負責人談話時,毛澤東批評“書生辦報”說:
“南唐李后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于亡國。
”
是啊,李煜擔任南唐皇帝,是放錯了位置,他不是當皇帝的那塊料,更無法擔任扭轉乾坤的一把手,他就是個詞人,這才是他應該在的位置。
可是,太子死的時候,他是老李家最大的那個孩子,躲都躲不過啊!
古語有云: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
此話誠不欺我!
說白了,皇帝也是個職業,李煜當皇帝,就是入錯行了,不懂政治,還要做皇帝,他不亡國誰亡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