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所謂五百年來一大千,大千雖去,但其留下來的作品卻為后人所敬仰。
這段珍貴影像資料是張大千在1967年現場作畫的視頻,而且是彩色影像,效果非常清晰,提供了張大千的繪畫手法、提款、用印等信息,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張大千畫荷
《水墨芙蓉》
《墨荷》
《金線荷花》
《藍荷》
張大千語錄:
1 我的性情啊,向來是很懶散的,什么事情都不大用心,聽其自然。所以畫畫的時候,我自己沒有一個規定要怎么樣去畫畫,只是興致來了呢,就畫畫。不過這個畫畫吶,在未動筆之前,自己心里頭還是有一個理想的典型在那里。
張大千畫侍女
2 所以說今天嘛,比方說一張紙放在臺子上,要想畫一張山水,大的主題下筆之前已經定了,期間的小細節吶才是最后的,應該加應該減。所以我不是有一個固定的方法,所以我從來沒得時間固定過,我畫的方式也沒有固定的。不過說是沒固定吶也是有一個固定的樣。
張大千畫高士圖
3 這個畫畫的時候也不必勉強抽象,你到了那個時候它自然會超乎這個現實。我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我最相好的朋友,在臺灣寫文章的陳定山,他比我還大一點,他看起很年輕,但是比我大。記得我三十歲的時候啊,他就在報上發表一篇文章,就勸我,他說大千吶,你這個專門畫石濤啊都沒有你自己,你看你什么都跟石濤一樣,所以我當時沒在報上寫文章,我拿了一張紙…我說因為我的功夫還沒到,我說我們中國的名畫多是靠摹,就像你念書,現在咱們白話文也好,文言文也好,一定要念書,我說我現在還在這念書的階段,我不是要抄這篇文章,我說比如說韓文公祭鱷魚,這是最有名的文章,我不能夠說抄下來了就改成張大千的名字就是張大千的,不是。先不過借他的文…走得最高,你在山頂上才可以四面的望。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我是主張學中國畫也好學西洋畫也好,我想應該要向從前的大家學習,然后呢,到了最后寫自己的胸襟,揮個人的見解。
張大千畫山水
4 我對西洋畫吶沒有研究,不是不喜歡它們不去研究,我覺得人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自己國家的自有東西,我們都還研究不完,所以我就沒有精神去學西洋畫,但是我對于別個國家的畫…但相尊重不相思,我很尊重他們的可我沒學過,但是就我一個人的理想,就是這普通一般的可以分這是東方的畫這是西方的畫,我想到了最高的境界啊,沒有分別。所謂這個普通的分別是什么呢,風俗習慣不同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畫出的畫不一樣,這是西洋畫這是中國畫。我想最高的時候,用油畫的方法一樣可以畫中國畫,那么用毛筆用膠水、墨水一樣的可以畫西洋畫,所以我看到外國的畫我們雖然沒研究…我覺得他們出發點用意用心也是一樣的,在我一個人的想法吶,不必要嚴格去分東西之分,到了最高的境界是一樣的。
張大千畫花鳥
5 至于講到這個抽象畫吶,不是現在才有的,在我們中國最早就有的,我們中國講書畫同源,寫字跟畫畫是一樣的。殷墟出來的甲骨文的字,你比如馬羊虎狗日月龍,都是畫,就是現在的抽象畫,所以抽象就是把這些沒有用的東西不要了,取它的精華,所以抽象畫中國最早。從前鑄金鼎,它上面就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圖在上邊,現在我們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就拿殷墟的這個字來看,知道這個畫就是抽象的。到了戰國時候春秋時候老子的學說,他所講的都是抽象畫的道理,他說以貌取勝,你普通的面貌不要,就只有抽象。他又說無相之相,沒有相當中有相,所以沒有相這個東西有他的精神在,這也是抽象。他還有兩句話說得最明白,他說得其環中超以象外,我們先在這個圈圈里面做功夫,最后跳出圈子就好了嘛,那就是抽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