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74-82這一段時期是早期JT,發行量可以說是史上最低,尤其是79-80,最低發行量只有100萬。
由于1981年以前只公布計劃發行量,所以實際發行多少至今依舊是個迷。但實際發行量應該是少于計劃的,所以最低發行量甚至少于100萬,也許只有八九十萬。較少的發行量加上熱門的題材,精彩的設計,使得這一階段成為繼老紀特之后新中國郵票第二次的輝煌。
可惜這樣的盛世并未持續下去,1983年其實不差,設計和選題甚至好于1982年,但不知道為什么分階段的時候總把這一年排除了,1984年也還可以,但發行量明顯增加,不過好在有仕女圖小型張撐著,這一年的價格并不低。
但到了1985年發行量猛增,使得價格快速下降,到了1987年又緩過來一些,發行量降了一點,但依舊高于1984年之前。
從1988-1991那就開啟了增量的節湊,一年比一年多,價格也逐年走低。
1992年進入編年票階段,發行量更是暴漲,價格急轉直下,打折票橫飛。由此可見,發行量對于郵票價格起著決定性作用。
早期JT發行量最少的是1979-1980,這兩年也是價格最高的。1974-1977雖然沒有發行小型張,套票平均發行量超過500萬,但絕大部分郵票都是8分面值,消耗量巨大。
那個時候沒有預訂,JT票發行也是為了寄信,所以直接進入郵寄柜臺發售,這也使得這一階段郵票存世量稀少,價格居高不下。而1979-1980除了消耗,發行量減少更是一個巨大的噱頭,于是靠著發行量少,價格被炒上了天。
由此可見,如果現在的票也降至300萬以下,甚至100多萬,是不是能有當年的盛世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個時代文革剛剛結束,1980年集郵雜志復刊,也就是說從改革開放開始,集郵人口是個恢復的過程,從1978到1997年,集郵人口可以說是每年都在增加,是個發展的過程。這個階段尤其是前期發行量稀少,勢必會造成后來集郵者會高價購買前面發行的郵票,這樣一來,即使后期發行量大了,只要沒有出現編年票那樣的天量,市場依舊是能夠承受的,所以80年代中后期雖然增量了,依舊沒有打折,甚至還有不少升值。
但現階段恰好相反,是個集郵衰落的過程,新世紀開始,由于編年天量發行,使得郵票多年打折,不少集郵者放棄預訂,這也造成了大量集郵者的流失,這一流失過程一直持續到現在,可以說集郵者是一年比一年少,據說現在集郵者全國不足50萬,和1997年1700萬相比,簡直是天地之差了。
當然如果現階段發行量能降至200萬甚至更低,至少郵票打折能杜絕,因為這個量連預定都滿足不了,可以實現短期的供不應求,形成1979-1980年那樣的情況。
但漲幅肯定不如前者,首先集郵者少了,后面還會減少,這已經不可逆轉,現在看起來200萬確實不多,但后面隨著集郵者再次減少,到了未來的某一年,200萬不用搖號,也是可以隨時能預訂的。這就像是今年的蛇小本發行量387萬,要是放在20多年前,這個量不可能直接提供給預訂戶,只能搖號,或是當作短腿發售,如今300多萬已經可以供應給套票預訂戶了,可見預定量也在大幅度減少。
其次,40多年前的郵票消耗量巨大,如今的消耗可以忽略不計,紀特郵票的發售都不放在寄信柜臺了,這也造成了發行量幾乎就是存世量,只要不銷毀,存世量幾十年都不變。
除此以外,現在郵票的設計和選題已經大不如前。
1978年之后,郵票選題再次恢復到老紀特時代,中國文化、名山大川、詩詞歌賦、文學名著、甚至古代繪畫都可以上郵票,先發行的必然是名氣最大的,三山五岳、十大名花、十大名畫、四大名著、桂林山水、西雙版納、廬山等,而現在發的名山名氣就小多了,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四大名著發完了,為了有熱度,郵政竟然在2014-2023又把西游和紅樓再發一遍,可見其他名著熱度低,連上郵票的機會都不給了。可以說,目前的題材整體上不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
而現在的有熱度的IP又由于各種制度的限制發行不了郵票,使得選題越來越差。設計方便自從1994年引入電腦繪圖之后,設計水平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有了電腦的協助,即使非美術生也能設計郵票,PS成為現在郵票設計的主要模式,如即將發行的《核工業70周年》,蠻好的題材,竟然是9張照片的PS,每三個場景毫無關聯,竟然放在一張郵票上,看起來相當不和諧,毫無美感可言。這樣的設計要是放在40多年前估計連過審都不可能,如今卻成了標桿!
總而言之,如果發行量降至200多萬,造成供不應求,郵票勢必會漲,短期內還會使得市場火爆,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實現早期JT的輝煌盛景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1978年以前的很多題材和設計現在是不可能有了,那個時代的郵票已經成為一種象征,記錄著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一段極其特殊的歲月,歷史不可復制,那個時代的輝煌也是無法復制的,這不單單是減少發行量能解決的事情。
來源:郵海浮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