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孝敬爸媽就送他們“御寒健步鞋”!
輕盈軟和,防滑舒適!原238,今55一雙!
臨近年關,中國空軍又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懷舊服》。只不過相比往年把諸如殲-7B、殲-8F擺出來給軍迷們懷舊的操作,今年中國空軍的操作良心許多。
1月11日,央廣軍事刊發了東部戰區空軍某部組織飛行訓練的新聞照片,出現在圖片中的,總算換成了蘇-27系列戰機、拿四代機出來做宣傳了。
不過,遠看大家都是蘇-27——畢竟 殲-11B和殲-16、 殲 -15T等等,也 都是從蘇-27發展而來的型號 。 離近了仔細一看,可就大有門道了。 出現在鏡頭前的蘇-27戰機, 是這個樣子的:
蘇-27SK/殲-11
單座機型,機頭部位有標志性的淺灰色缺口和白色金屬方塊,使用老舊的帶大型遮光板的折射式平顯,機翼翼尖標配L-005S型電子戰吊艙,發動機還是最老的AL-31F。 不用說,這 最起碼是中國航空工業自己制造的殲-11型戰斗機。
而雙座型號,更是讓人大跌眼鏡,帶切角的垂尾和比較短的垂直操縱面證明它不是蘇-30MK,位于中央的OLS-27型光電雷達更是毫無疑問地證明,這是一架蘇-27UBK。
蘇-27UBK
這機型在中國空軍中,說真的,比殲-7G和殲-8F還要稀有。 在現在殲-10C、殲-16滿地走,殲-20不稀罕的當下,堪稱孤品,出現在央視鏡頭前,簡直跟“ 發現了一頭恐龍 ”一樣稀罕。
中國空軍蘇-27的裝備史
畢竟,我們都知道,中國空軍裝備蘇-27SK/UBK,還有殲-11型戰斗機的歷史,還得上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了。
1990年12月,中方和蘇方簽署蘇-27型殲擊機首批供貨合同,購買20架蘇-27S和4架蘇-27UBK型殲擊機,1992年實際交付26架,其中蘇-27UBK型戰斗機多交付了2架。
1994年,中方和俄方簽署第二批蘇-27殲擊機供貨合同,購買了16架蘇-27S和6架蘇-27UBK型殲擊機,1996年交付完畢。
1998年簽署第三批供貨合同,1999年交付完畢,此次購買的28架全部都是蘇-27UBK型。
也就是三批蘇-27戰斗機的交付從1992年持續到1999年,一共購買了36架蘇-27SK,40架蘇-27UBK。
殲-11B
而中國空軍自己制造的殲-11型戰斗機從1998年開始,到2003年左右結束,組裝技術狀態相當于俄蘇-27S第39批次水平,原定組裝200架,實際組裝100余架。其后基本吃透了蘇-27S設計和工藝技術,開始自行制造殲-11的II類平臺也就是殲-11B,這就是中國空軍原汁原味蘇-27的裝備史。
所以,從中國空軍、中國航空工業進口/制造蘇-27戰機的歷史看,蘇-27S戰斗機最老的裝備年限已經33年,最新的裝備年限也接近30年;蘇-27UBK戰斗機最老的裝備年限已經33年,最新的裝備年限可能有26年;殲-11戰斗機最老的裝備年限已經27年,最新的裝備年限也已經21年了,甚至比21世紀之后,中國空軍新搓出來的一批殲-8F、殲-7G還要老呢!
此次新聞中蘇-27UBK的座艙, 飛行員面前的“手機支架”上應該是手持GPS
你就看這些新聞圖片里的近景鏡頭,給到蘇-27UBK型戰斗機的座艙細節非常粗糙,儀表板艙蓋皺皺巴巴,簡直跟農用機械沒什么區別,就知道這些蘇-27戰機到底留下了多少“歲月的印痕”。
老飛機還能用嗎
已經用了20多年甚至可能接近30年的老飛機,怎么還在飛?不是說蘇-27型殲擊機的機體壽命比較短,只有兩三千小時嗎?一架飛機總不至于一年就飛幾十個小時吧?其實,這就是蘇聯軍用飛機自己的定壽方式不嚴謹的鍋。
長期以來,蘇聯空軍對于戰術飛機的定壽,沒有采取類似于西方的大規模運用統計+有限元計算的方法,制定科學的定壽標準,統籌確定戰機的使用壽命是多少,而是簡單粗暴地根據部分機體結構件的強度下降來定壽。 比如某個關鍵結構件經過單獨試驗,認為它的壽命只有2000小時,那飛機的全壽命就2000小時。
而更有可能的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機隊運用統計,試驗也不完全,蘇機的早期定壽更有可能是確定這個飛機在多少多少小時內不會壞,這種飛機定壽的方式顯然不科學,也不可靠。
其實,即使是蘇聯空軍,蘇-27系列戰機的使用壽命也絕不止2000小時。 你看俄烏沖突爆發之前,烏克蘭空軍就一個旅的蘇-27戰機,還有幾十架飛機都處于停場狀態,按照蘇機的定壽標準這些停場的飛機其實早都到壽了。
沒想到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通過幾架飛機拼在一起修復,或者從中亞淘換一些部件,居然又把一些蘇-27S戰斗機給恢復了出來。三年時間,據說烏克蘭空軍修復出幾十架蘇-27……就能看到蘇聯空軍給戰機的定壽,戰機的實際壽命之間差距有多大。
而從我們進口蘇-27戰機之后,對于蘇-27戰機機隊的定壽,選擇了北約的方法,大量依賴于統計學和標準化試驗。同時,不再僵硬地規定飛機到某個飛行年限必須報廢,而是通過大修更換結構件后繼續服役,極大地延長了蘇-27戰機機隊的使用壽命。
實際上,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蘇-27系列戰機的使用壽命,也重新做出了規定。比如1994年之后制造的蘇-27UB戰機,都標稱有超過4000小時的使用壽命;蘇-30MK戰機,更是標稱超過6000小時的使用壽命,其實已經和90年代的北約戰斗機水平不相上下了。
因此,中國空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最后購買的一批蘇-27戰機、自己制造的殲-11戰斗機等,用到現在,按照每年飛200小時計算的話,大概也就飛了5000個小時以上,完全在蘇-27戰機的實際壽命之內。
如果還是最后一批的殲-11戰斗機,飛到現在也就在4000個小時左右,不僅完全在蘇-27的壽命內,估計使用壽命還綽綽有余。
長春航展上的蘇-27UBK,機身上還有密密麻麻的俄文
所以,雖然最早的一批蘇-27SK/UBK確實已經退役了,在前年的長春航空展上,咱們還親眼見過一架蘇-27UBK戰斗機的身影。 但是確實還有一些原裝的蘇-27UBK、殲-11戰斗機還在用,大伊萬甚至還在新聞鏡頭里,見過原裝的蘇-27SK戰斗機。 這些飛機都在使用壽命之內,還在繼續發光發熱并不奇怪。
老飛機的改裝
其實,從這回央廣軍事公布的照片來看,部分還在服役的殲-11型戰斗機,甚至還對機身特設進行了加改裝。
新增的告警裝置
如其中一架殲-11戰斗機,在垂尾側面,在機體側面加裝了兩個半圓形的小型整流罩,看起來跟裝在飛機上的監控攝像頭差不多。
其實,這跟監控攝像頭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監控的是導彈的羽煙和熱紅外信號,這就是部分殲-11型戰斗機上配備的導彈逼近告警器。 告警器還可以和殲-11型戰斗機安裝在座艙右側的多功能顯示器聯動,告知飛行員來襲導彈的實時位置和交匯時間,為飛行員實施規避機動提供參考。
這套系統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殲-11B型戰斗機位于尾椎上的那個紫外波段導彈逼近告警器的技術下放。
只是由于技術改造比較復雜,廠修時間比較長,而且對戰斗力的提升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因此沒有鋪開,只是改裝了極少數殲-11戰斗機而已。現在,隨著殲-11系列戰斗機進入壽命末期,就更沒有可能改裝了。
此外,我們都知道,殲-11戰斗機在服役到“中期壽命升級”(MLU)階段后,還刷過一次軟件,刷出了支持R-77空對空導彈的功能。 也讓殲-11戰斗機在服役到中期 后,基本上“ 花小錢辦大事 ” 地達到了第四代戰斗機中期改進型的水平,可以和諸如F-16C/D block40、 F-15C MISP這樣的機型比量比量了 。
當然,由于隨后殲-11B和殲-10C這種機型開始大量裝備部隊,空軍傾向于將軍費向購買新型戰機上傾斜,殲-11型戰斗機的技術狀態,就一直維持了下來,沒有進行太多的改進。
從此次央廣軍事公布的殲-11戰斗機部隊的照片看,還是和之前完全一樣,沒有太大技術改進,就這樣了。
畢竟,現在這些蘇-27SK/UBK、殲-11,離退出現役已經不遠了,估計上世紀90年代末采購的最后一批蘇-27UBK戰機,在三四年之內就要全部退出現役,蘇-27SK戰斗機現在都不知道還有沒有了……(不過,大伊萬真的看到過原裝的蘇-27SK)
蘇-30MKK
而殲-11型戰斗機的服役期可能稍微長一點,但最多也不會再超過2030年了。至于1999年到2001年購買的那70多架蘇-30MKK,由于長期使用的是大型對地載荷,而且飛了太多的對面攻擊科目,甚至由于擔負的戰備任務十分繁重,用的都要比殲-11戰斗機要勤……說不定,會比這些殲-11型戰斗機更早退出現役。
當然,這些飛機在退役的時候,普遍都用了5000個小時以上,遠遠超過了之前蘇-27型戰斗機傳言的2000小時,3000小時的設計壽命,也證明蘇聯飛機確實皮實耐用。
總而言之,站在2025年初這個節點上,我們只能這樣說,中國空軍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購買,加上自己制 造的那二三百架 “ 原 汁原味 ” 的老蘇機,會在2030年左右,徹底 離我們遠去。
各位軍迷們,珍惜現在還能看到它們的時間吧。
寒潮來襲,孝敬爸媽就送他們“御寒健步鞋”! 輕盈軟和,防滑舒適!原238,今55一雙!點擊下圖購買
加厚絨 毛,如兔子一般柔順, 摸起來有種糯糯的感覺,一腳進去就能感覺到柔軟和溫暖
鞋底設有 防滑立體紋路,增大了摩擦力, 抓地牢靠,雨雪都能穿!點擊下圖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