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漫談
作者:鄭思宇,民智國際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標題:《當“周五下班去中國”在韓國掀起流行之風》
(正文約2500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最近,越來越多的韓國游客“涌入”上海,給這座國際化都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豫園的古風庭院到陸家嘴的摩天大樓,從田子坊的小資文藝到火鍋店的“服務秀”,韓國游客幾乎無處不在。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熱情分享著自己的上海“真香體驗”,讓這座城市成為韓國人心中最火的短途旅行目的地之一。那么,為什么短短15天的免簽政策能讓上海成為韓國游客的新寵?是什么讓這座城市如此令人上癮,以至于他們紛紛在打卡后感嘆:“下次還想再來!”?
▲ 2025年1月12日,上海徐匯區(qū)武康路
15天免簽:“說走就走”的通行證
2024年11月8日,中國對韓國公民實施了15天免簽政策,這就好比給韓國游客發(fā)了一張“說走就走”的通行證。從以前需要提前辦理簽證的繁瑣,到現(xiàn)在只需要訂張機票、準備個行李箱,就能輕松踏上旅途,免簽政策的推出直接引爆了韓國游客的熱情。在當前地緣政治風云變幻的背景下,這一舉措無疑傳遞了開放與合作的態(tài)度。這不僅讓韓國游客的出行更加便利,更釋放了中國在區(qū)域合作中深化民間互動的積極信號。數據顯示,政策實施后的第一個月,韓國游客赴華航班訂單暴增180%,其中上海穩(wěn)居熱門榜首。
在東北亞格局中,中韓兩國的互動長期受制于歷史糾葛與現(xiàn)實博弈,旅游和文化交流正好提供了超越傳統(tǒng)外交手段的可能性。免簽政策的推出不僅降低了旅游門檻,也為兩國民間互動創(chuàng)造了更為開放的環(huán)境。對于上海來說,政策效應轉化為韓國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其在全球城市競爭中展示了吸引力和軟實力。更重要的是,韓國游客通過在上海的實際體驗,帶回了更具真實性的中國印象,這種民間層面的文化傳播無疑對中韓關系的進一步加深具有積極意義。可以看出,免簽政策的實施還反映了一個趨勢:中國在提升對外文化吸引力的同時,逐漸強化了自身在亞洲地區(qū)的文化輻射力。韓國游客進入上海,這一過程既是文化消費的流動,也是一次輿論和國家形象的試煉場。
上海為何吸引韓國人?
相比其他國際都市,上海的獨特魅力在于其文化的多樣性與開放性。從外灘的歷史建筑到陸家嘴的現(xiàn)代摩天大樓,從田子坊的文藝街區(qū)到豫園的古典庭院,上海既傳遞了中國的文化底色,又滿足了韓國游客對時尚、前衛(wèi)、便利等現(xiàn)代性需求。許多游客來到這里,除了在武康路和新天地拍照打卡,還會深入感受上海的餐飲文化。從海底撈火鍋的貼心服務到街邊小吃的質樸美味,這些豐富的飲食體驗讓他們進一步理解了中國文化的日常魅力。并且上海的消費價格相較于韓國本地更具吸引力,這種“低成本高品質”的體驗讓韓國游客直呼“真香”。
相比首爾,上海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文化表達。首爾雖然現(xiàn)代化程度高,但在文化體驗上更多集中于本土特色。而上海則通過歷史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交匯,展現(xiàn)了更具國際化的城市特質。這種多層次的文化體驗不僅讓韓國游客沉浸其中,也讓他們對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此同時,韓國游客潮不僅為上海的經濟注入了活力,更為中韓兩國的文化與民間交流搭建了橋梁。在中日韓互動的長期復雜背景下,上海通過旅游和文化的多層次交融,成為連接兩國的重要紐帶。這種交融不僅體現(xiàn)為游客與城市的互動,還表現(xiàn)為韓國游客對中國文化的重新認知。上海通過敏銳的市場適應能力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聯(lián)系。為了迎合韓國游客的需求,許多商家推出了韓語菜單,支付系統(tǒng)也支持韓國本土平臺。這種迅速的調整不僅滿足了游客的便利需求,也體現(xiàn)了上海作為國際化城市的開放態(tài)度。而這種雙向互動在無形中增強了韓國游客對上海的歸屬感,讓他們感到這座城市對他們的到來充滿歡迎。
從個人體驗到全球分享
韓國游客的上海之旅不僅停留在個人體驗層面,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將自己的感受傳播到了更廣的國際受眾中。在Instagram和YouTube等平臺上,關于“上海旅行”的內容熱度持續(xù)攀升。韓國博主們的分享中,既有對上海夜景和美食的贊美,也有對便利支付和高效服務的驚嘆。這些真實的、生活化的內容比任何官方宣傳更能打動觀眾的心。
這種個人化的傳播模式為上海的文化輸出提供了新路徑。從“海底撈的服務居然比韓國更貼心”到“上海的地鐵站像機場一樣整潔”,這種社交媒體上的“真香傳播”帶來的不僅是觀念的轉變,也在無形中塑造了上海的國際形象。過去一些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對上海現(xiàn)代化和多樣性的認可。尤其是在數字化傳播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社交媒體的效應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的廣告宣傳,它幫助上海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東亞區(qū)域內的文化互動。
韓國游客潮的興起并不是單一現(xiàn)象,而是政策、文化與傳播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現(xiàn)象不僅推動了中韓民間關系的改善,也展示了旅游作為文化外交的重要價值。上海以其獨特的城市特質和對國際游客需求的敏感反應,成為東亞區(qū)域合作的一個重要符號。
在全球化遭遇逆風的當下,如何利用文化交融消解對抗與沖突,成為每個國家必須思考的問題。上海通過對外開放與文化適應的舉措,展現(xiàn)了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形象。這種文化力量的擴散,不僅可以緩和區(qū)域內的緊張關系,也為全球化的復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過韓國游客的鏡頭和故事,上海成功將自身的文化形象傳播到了更廣的國際視野。從政策的開放到文化的輸出,再到游客的自發(fā)傳播,上海正在用一種柔性的方式重塑國際關系的可能性。這不僅關乎一座城市的定位,更關乎一個國家如何在動蕩的國際秩序中找到新的敘事方式。未來,中國需要進一步挖掘文化軟實力的深度,將旅游作為文化外交的抓手,以實現(xiàn)更廣泛的國際文化對話。
參考資料
[1] 湖南日報. (2025年1月13日). 韓國游客擠爆上海,網友直呼:上海終于迎來了懂它的人!騰訊新聞.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113A02RIT00?shareto=wx&devid=715FF460-74D5-401C-AB02-BB099F93CABF&qimei=3b0ddfc3e3d95fec91be2b9c00001df18708&uid=102119992313&qs_signature=0002015504031a9ba59fb9b3000eb1ec3ad1f849f10e4d7d0111326ecbe36bb5cfb9f846c992aff65d01fba70000000000000000&appver=18.1.1_qqnews_7.5.91&share_pos=3
[2] 博聞財經. (2025年1月12日). 韓國人“包圍上海”,什么信號?騰訊新聞.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112A06R1D00?devid=715FF460-74D5-401C-AB02-BB099F93CABF&qimei=3b0ddfc3e3d95fec91be2b9c00001df18708&uid=102119992313
[3] 新民晚報. (2025年1月13日). 外國游客涌入上海街頭!這里,這里,還有這里,都火了!騰訊新聞.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113A04E9N00?shareto=wx&devid=715FF460-74D5-401C-AB02-BB099F93CABF&qimei=3b0ddfc3e3d95fec91be2b9c00001df18708&uid=102119992313&qs_signature=00020155040356e2a064b4780003cabfa22b63e5eceae5e90111326ecbe36bb5cfb9f846c992aff65d01fba70000000000000000&appver=18.1.1_qqnews_7.5.91&share_pos=3
[4]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2025年1月11日). 韓國游客擠爆上海,網友直呼:上海終于迎來了懂它的人!https://mp.weixin.qq.com/s/0CLyXL3IeT4aaBQuIBJrZA
撰稿:鄭思宇
編務:鄭思宇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民智開通了“知識星球”,歡迎大家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