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嬴政滅六國統一中國,成為天下的公敵,遭遇到六國反秦勢力的頑強抵抗,一生遇刺至少有三次。第三次是大力士鄭敢,必殺技投擲大鐵錘。主謀張良,祖傳技能謀略。韓國被滅,自然與秦始皇結下深仇大恨,父親和弟弟相繼去世,留下一大筆家產,張良準備雇傭大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用大鐵錘,砸死秦始皇,然而最后卻涼良了。那么張良博浪沙刺秦王,是真是假?作為失勢力的官三代,張良是如何謀劃,秦始皇的如何應對?事件不同角度,反映了哪些人性細節?本期,就一起探索博浪沙行刺的真相。
張良
這個一身白衣,生無可戀,雙眼含著淚花,坐在地上的男人叫張良,家族韓國五氏韓相,官三代,此刻是他人生最低谷,秦國滅掉了韓國,張良出將入相的美夢,化為泡影,家族產業岌岌可危。張良老爹去世,自己年少,弟弟又不幸去世。家里留下三百名奴仆和眾多家產。生逢亂世,手里沒有暴力資源,就是強盜的盤中餐,張良想著自保才是關鍵,扯虎皮做大旗,表面借著招募刺客,反抗暴秦的名義,實際上是讓強盜豪杰,對自家的財產,不敢覬覦之心。
東巡軍隊
公元前223年春天,秦始皇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東巡。張良開始策劃暗殺秦始皇的行動。張良暗中想著招募刺客,一天,張良去鐵匠鋪,偷偷雇人打造寶劍。我要的東西做好了嗎?好的您稍等,張良掀開黑布一看,見劍身烏黑發亮,恰在此時,一個壯士走進屋內,鐵匠連忙上前迎接,壯士,詳細詢問,此人姓鄭,名敢,是燕國的一個壯士,必殺技投擲鐵球。據說此人力大如牛,幾百斤重的東西在他提起來毫不費勁。
鄭敢
踩點博浪沙,荊軻刺秦已經警示了秦始皇,張良冥思苦想,認為只有當秦始皇出宮后,在秦始皇行進的路途中伏擊才是正道,但這樣的機會只能耐心等待。暗殺的地點博浪沙,成為刺殺秦始皇的最佳場所。此處是一條原始通道,兩岸夾山,樹茂林盛,藏身和逃跑都很容易。
行刺
實施計劃,張良和大力士潛伏在“博浪沙”這個地方,三天三夜后秦始皇的車隊如期而至。鄭敢知道成敗在此一舉,他不由屏住呼吸,手持那根重達一百多斤的鐵錘。瞅準秦始皇的座輦,等到距離最近,角度最好,方向最佳時出手了。鄭敢果然不愧為職業殺手,出手毫無聲響,卻又是那么的漂亮,說時遲那時快,鐵錘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直奔目標。砸中車內之人,遺憾的是,由于距離太遠,這一錐“誤中副車”。
秦始皇大怒,他下令立即在全國展開了十天的“嚴打”,一定要抓獲犯罪嫌疑人。張良無路可走,潛逃至下邳藏匿起來。
博浪沙遇刺,作案工具大鐵錘,合理嘛?太笨重,不僅不利于接近秦始皇,還不利于逃跑。秦始皇的外出活動,高度機密,很少有人知道的。安保級別最高的最嚴厲的。刺客怎能輕易接近,即使接近了,也得幾百米遠,大鐵錘作用微乎其微。
為何擊中副車,這可不是恰巧沒有蒙對。乘無定坐,出無定位,餐無定食,實在是身居高位之人,不得不采取的安保選擇啊。凡是有規律的事情,都是在給對手制造機會。
張良逃匿
張良僥幸逃走,但是肯定給博浪沙周圍的人帶來了災難。秦始皇怎肯善罷甘休,全國搜捕刺客都是小事,鬧不好博浪沙附近的居民都會被砍頭賠罪也說不定。張良事前肯定考慮過。
那么博浪沙遇刺,還可能就是秦始皇的軍事演習,秦始皇的自編自演,或者借著刺殺的事情,沙丁魚效應,提高軍隊的預警機制。喜歡的朋友幫忙關注轉發,鑒鑒在這里先行拜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